以下是含有法學專家的搜尋結果,共32筆
大陸由重慶市公安局對「台獨頑固分子」沈伯洋立案調查,央視日前透過7分半鐘的專題報導釋放訊息,引述法學專家的說法,指可透過國際刑警組織進行「全球抓捕」與「跨境司法合作」。民進黨「全黨保一人」,賴清德總統喊話立法院長韓國瑜,出面率跨黨派立委聲援沈伯洋;警政署也矛頭對內,呼籲民眾「勿協助宣傳以免觸法」。
大陸重慶公安日前對中共認定的「台獨」頑固分子、綠委沈伯洋立案調查,大陸官媒《央視》9日上午發布「起底台獨沈伯洋」影片,引用專家看法稱,可透過國際刑警組織等,對沈展開全球抓捕。陸委會對此直呼不符合國際引渡條件,還稱相關操作未來可能擴及所有台灣民眾。引發質疑。
近日,大陸重慶市公安部門公開表示,已對被大陸方面認定為「台獨頑固分子」的民進黨籍立委沈伯洋進行立案偵查。大陸官方媒體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於9日發布了一段名為「起底台獨沈伯洋」的影片,影片中直接點名沈伯洋,指控他涉及「分裂國家」的行為,並且引用了所謂的法學專家的發言,聲稱可以通過國際刑警組織進行「全球抓捕」以及進行「跨境司法合作」,此舉再次引起台灣社會的高度關注。
大陸娛樂圈涉毒劣跡藝人復出問題再度成為社會焦點。法學專家普遍認為,禁止涉毒藝人復出舞台,是考量演藝行業的社會影響和公共利益,並非全面剝奪其勞動權。
大陸央媒《法治日報》17日報導,每每有涉毒藝人復出重返舞台,總會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大陸法學專家普遍認為,禁止涉毒藝人復出重返舞台,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和社會正確價值導向,並未剝奪其勞動權和就業權。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案,被羈押禁見1年後,昨(5日)獲裁定以7000萬交保,但柯對是否交保表示,還需要再深思。民進黨立委林俊憲認為,法官裁定必須由柯文哲本人「以自己名義」提出保證金,這樣的裁定等於不准再演戲。常在臉書評論時事的精神科醫師沈政男表示,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的交保裁定書也有「以自己名義提出保證金」字眼,難道也要防止他「演出被動交保戲碼」?
立法院會今(25)日進行7位司法院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案記名投票表決,結果全遭封殺,其中被提名人陳慈陽、詹鎮榮,甚至連民進黨總召柯建銘和其餘22位綠委都蓋「不同意票」。藍委翁曉玲酸,大法官審查結果,不僅藍白立委認為人選不適合,就連包含柯建銘在內的綠委,也不挺其中兩位大法官候選人,由此可見,賴清德提名的候選人,連自家人都無法說服。
AI技術迅速演進,為日常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成為詐騙集團的新利器。中國湖北黃石近日發生多起詐騙案件,犯罪集團利用AI合成技術冒充孫子聲音行騙,造成至少兩名年長者上當受騙。警方調查顯示,詐騙者透過頻繁撥打電話收集聲音樣本,再進行仿聲詐騙,使人真假難辨。
民眾黨黨團提案修《法院組織法》部分條文,擬推法庭直播,草案已在立法院會逕付二讀。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11日舉行公聽會廣邀學者討論。民眾黨團指出,前總統蔡英文2017年主持「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就決議應在1年內規畫推動法庭直播,至今「跳票」8年,難道司法無法接受公眾檢視?
民眾黨團提出法院組織法修正草案,擬推法庭直播,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11日也舉行公聽會。會中多數學者專家對個人隱私以及婦女兒少保護有疑慮,也擔心法庭直播畫面遭二度剪輯變造,成為輿論工具。
中國文化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在114學年度繁星推薦入學招生中,再次創下「滿招」佳績,錄取率達100%。文大法律系以完整的師資課程、便捷的學習環境、強大的就業連結以及多元獎助學金機制,成為許多學子心目中「最高CP值」的選擇。
立法院會日前三讀通過修正《憲訴法》、《選罷法》及《財劃法》3大案,行政院認為窒礙難行2日正式提出覆議,而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提出公投解散國會,對此,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桂宏誠直指,根本沒有這個說法,也沒有這個道理或理論。解散國會與否不是「公民投票法」所賦予的權利。
立法院全院委員會今(2日)就司法院人事同意權案舉行公聽會,多位學者專家受邀出席發表看法。其中由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推薦的學者專家、東海大學法律系退休教授林騰鷂直言,「這些漠視憲政災難的法律人,並不適任大法官!」
川普免於刑事起訴,破產爭議再掀輿論討論。美國特別檢察官Jack Smith於昨日撤銷對川普的刑事起訴,法院迅速批准,紐約州法院對其封口費案件的34項定罪也預料將停止訴訟。前行政院長現任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沖)最新專文指出,川普的財務行為是否適合治理國家?這在政治上或許不是最核心的問題,更大的擔憂或許是領導人的信用破產及言行不一。
印度北阿坎德邦與北方邦相繼宣佈加重打擊污染食品行為的政策,針對用唾液、尿液等污染食物的行為,處以巨額罰款和最高10年刑期。但官方此舉遭批利用衛生問題作為煙霧彈,轉移民眾對失業和通貨膨脹的注意力。
環境部開始審查「紅樹林減量專案」方法學,不過有民團擔憂,紅樹林若過度擴張,會影響當地生態平衡。彭啟明24日表示,碳匯與生態本來就是應該要有平衡之處,目前正持續徵詢專家意見,審慎審查中。
楠西萬佛寺將於7月27日至28日於台北車站一樓大廳廣場,舉行2024「萬佛揚善」活動,現場普賢菩薩坐騎-六牙白象搖身一變成為Q版療癒系裝置藝術,還有兒童彩繪送蠟筆、創意小象氣球排隊領,及六牙白象文創商品義賣等全日市集活動,主辦單位及台灣宗教聯合會還特別邀請各宗教長老與法學專家學者,一同探討現今宗教問題與「宗教基本法」法案內容,民眾可透過網路報名一同參加研討。
大陸官方微信公眾號「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7月13日消息,中國駐菲律賓使館發言人就菲外交部紀念「南海仲裁裁決」八周年聲明發布「答記者問」。重申南海仲裁「非法裁決」根本不構成國際法,反而對國際法治造成衝擊。
高雄一名年逾9旬老翁,2011年間施打AZ疫苗,過27天後因心肌梗塞過世,其女兒認為死因與疫苗有關,向衛福部申請預防接種救濟遭駁回。老翁女兒不服提告,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定原處分有誤,判她勝訴,並應依本判決之法律見解作成行政處分。可上訴。
大陸21日發布懲治台獨22條意見,點名文教、歷史、傳媒等領域,若「大肆歪曲、篡改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也列為分裂國家罪的態樣。從近日在大陸辦的幾場兩岸關係座談會及學者文章,可看出端倪及背後思維,譬如意見公布前幾天,一場由大陸統戰部舉辦的座談會,討論了「台獨行為的司法認定」,就指出去中國化的「柔性台獨」極具隱蔽性,應認定為分裂國家行為,予以司法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