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淨利息收益率的搜尋結果,共13筆
今年上半年新台幣升值幅度強勁,壽險業承壓,今年前5月累計稅前純益虧損617億元。中華信評預估,市場波動將使壽險業平均資產報酬率轉弱,2025年獲利成長受限。不過由於主管機關因應近期金融環境變動祭出暫行措施,加上業者近月提高避險比率,預期全年獲利仍能守住正數。
政策轉向與市場需求牽動外銀放款版圖,去年渣打、滙豐與星展銀行放款業務皆繳出亮眼成績,三外銀並各自擬定差異化策略挹注營收與資本韌性。中華信評預估,今年在總體經濟不確定升溫下,整體銀行放款動能將略見降溫,房貸成長率恐從去年的雙位數縮減至僅成長3%~4%,外幣放款動能預期年增可達7%~8%,支撐獲利和業務分散性。
星展銀行(台灣)舉辦2025年第一季投資展望記者會,財富管理投資顧問部副總裁陳昱嘉認為,川普上任後會是一個新秩序,在以美國優先「MAGA」的邏輯下,優先布局高BETA值的市場;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將放寬管制,並採取擴張性政策,這將轉化為更高的債券收益率和強勢美元。因此星展集團調整了對美股的類股觀點。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全球股債市波動劇烈,也影響金控獲利,觀察已出爐12家金控子公司獲利表現,銀行持平,壽險三家虧損,證券單家虧損,金控11家銀行子公司獲利158.11億元占比最高,其次11家證券賺41.25億元,七家壽險小賺7.15億元。
大陸國有六大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至30日晚間相繼公布2024年上半年財報,受到大陸官方要求對房市與產業加強紓困的影響,農行成為上半年唯一淨利潤和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的國有大行,其餘五家的淨利均年減1%至2%。
中國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等大陸國有六大銀行,30日晚間交齊2024年上半年成績單。陸媒觀察,其中5家銀行出現淨利潤和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農行是今年上半年唯一淨利潤和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的國有大行。
華南金(2880)今舉行法說會,第1季在核心子公司獲利成長態勢推升下,自結稅後淨利56.34億元,年增12.7%;每股盈餘(EPS)0.41元,年化ROE為10.60%、年化ROA為0.56%。
繼星展銀行之後,新加坡第二大銀行華僑銀行(OCBC)10日業績也報佳音,第一季獲利成長5%優於預期,全年淨利預估落在2.20%至2.25%之間的高點。時,華僑銀行宣布對其保險子公司提出14億新元(約10.4億美元)的私有化提案。
台灣銀行業今年可望因經濟成長前景較佳,及企業融資需求恢復,提高放款成長動能,中華信評首席分析師范維華預估,成長率可達6.5%,淨利息收益率與手續費收入均將回升,且因中央銀行升息幅度不大,仍可帶來穩定的獲利能力,中長期則須觀察AI應用面更廣泛,可能影響銀行產品策略與競爭地位,數位化更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開發金(2883)今(27)舉辦法人說明會,對外公布2023年財務表現及整體營運報告。開發金控2023年全年稅後淨利為新台幣189.4億元,年成長率達16%,每股盈餘為1.13元,2023年綜合損益為538.5億元。開發金2023年總資產為3.6482兆元,淨值為2630億元,每股淨值回升至14.27元,ROE為8%,ROA為0.5%。
現在仍不是買美債的最佳時機。京城銀行董事長戴誠志1日在法說會上透露,美債殖利率仍倒掛,且銀行投資美元債必須100%避險,高成本會吃掉投資收益,京城銀2023年國外債投資是近五、六年最低水位,目前仍維持「停、聽、看」,沒有增持國外債計畫。
亞洲各國身處全球利率快見頂,以及經濟成長趨緩的大環境當中,專家學者認為,就放款與獲利層面來看,就屬印度以及印尼的銀行業者能力最強,同時,最快2024年就可以看到正面回報。
美元高利定款成長速度快過放款,多家銀行第三季淨利息收益率(NIM)略有下降,不過大部分銀行預估,若明年美元利率維持、沒有大幅改變,將透過增加外幣放款等方式提高NIM,預估會比今年表現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