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港第二上市的搜尋結果,共18

  • 港交所擬縮短結算週期至T+1

     香港特首李家超17日宣讀2025年施政報告,表示要從股市、債市、黃金市場、大宗商品及家族辦公室五大領域著手,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在股票市場方面,他特別提到要探索縮短股票結算週期至「T+1」。據稱相關基礎設施有望在今年底準備就緒,消息激勵恒生指數17日大漲469.88點、漲1.78%,收報26,908.39點,創近四年高。

  • 憂美退市風險 陸連鎖酒店亞朵擬赴港第二上市

    於美國上市的大陸連鎖酒店品牌亞朵傳出正考慮在香港第二上市,也是最新傳出因擔心美國退市風險而考慮此舉的中概股。報導指,亞朵正與顧問合作,計畫上市集資數億美元。

  • 預計募資逾10億美元 邁瑞規劃赴港二次上市

     知情人士透露,大陸最大醫療設備製造商邁瑞生物醫療電子(Mindray),正考慮在香港進行第二次上市(IPO),預計募資金額達到10億美元以上。若成行,邁瑞將成為今年繼寧德時代、恒瑞醫藥之後,規模最大的陸企赴港上市案例之一。

  • 《港股》恆指持穩 新能源車衝刺

    美股週二持續收黑,美國對加拿大鋼鐵新增加關稅,讓市場波動加大,然而金龍中國指數則上揚2.8%。恆指在連跌3天後,週三高開77點。

  • 寧德時代傳2025年赴港上市

    寧德時代傳2025年赴港上市

     知情人士透露,大陸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考慮在香港第二上市,預計至少集資50億美元,可望成為2021年初以來香港股市最大IPO。知情人士表示,寧德時代正與潛在顧問溝通,最快將於2025年上半年赴港上市。

  • 寧德時代傳赴港上市 至少籌50億美元

    外電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寧德時代考慮在香港第二上市,可能籌集至少50億美元,或成為2021年初以來香港最大的上市交易。知情人士表示,寧德時代正與潛在顧問溝通,最早或於2025年上半年上市。

  • 觀念平台-台積電太偉大,台灣無法容納

    觀念平台-台積電太偉大,台灣無法容納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大增,除了供應鏈移轉之外,全球預計有很多企業也會進行組織重組,包括註冊地點、上市地點和營運總部。

  • 順豐赴港上市集資額 傳大減50%

     大陸物流巨頭順豐控股持續推進在香港第二上市。外媒報導,順豐計畫最快在11日當周展開上市前預路演,並尋求11月在港股掛牌,但集資額比10月中傳出的20億美元大減25%至50%,降至10億美元至15億美元(約港幣78億至港幣117億),但仍是年內香港第二大新股,僅次於集資港幣356億的美的集團。

  • 小摩增持阿里 目標價調至125美元

    小摩增持阿里 目標價調至125美元

     香港聯交所股權披露資訊顯示,摩根大通(小摩)14日增持阿里巴巴約5636萬股,涉資約59.22億港元,持股比例由7.80%增至8.09%。從摩根大通的研究報告還指出,大陸電商平台如今的互聯互通趨勢有望為淘寶帶來20至30%增量使用者,總規模達2億到3億用戶之多,重申阿里巴巴(BABA)超配評級,並調高目標價至125美元。

  • 順豐 擬下月赴港第二上市

    順豐 擬下月赴港第二上市

     陸股上市物流巨頭順豐控股,正籌備在香港第二上市。順豐擬於今年11月27日在香港上市,集資約78億港幣,可望成為年內港股第二大上市案,僅次於美的集團。若順利在港上市,順豐將成為大陸物流業界首家「A+H」股的上市企業。

  • 順豐傳11月赴港第二上市 募78億港幣

    陸股上市物流巨頭順豐控股,正籌備在香港第二上市。外媒報導,順豐擬於11月27日在港上市,集資約78億港幣,有望成為年內港股第二大上市案,僅次於美的集團。若順利在港上市,順豐將成為物流業界首家「A+H」股上市企業。

  • 京東宣布新一輪50億美元回購 有望撑股價

    在香港第二上市的電商平台京東宣布新一輪50億美元(折算約390億港幣)的股份回購計劃,9月起生效,根據新股份回購計劃,京東可於截至2027年8月底的未來36個月內,回購價值不超過50億美元的股份(包括美國存託股),市場憧憬新一輪回購有望支持股價。

  • 引資上看160億美元 高盛:阿里9月納港股通

     針對大陸電商龍頭阿里巴巴集團將於28日完成港交所、紐交所雙重主要上市一事,投行高盛最新分析,港股通名單每半年檢討一次,預期阿里完成雙重主要上市後,將為其在9月9日獲納入港股通名單舖路,有望帶來150億美元至160億美元的潛在資金流入。

  • 阿里巴巴轉換為港美雙重主要上市 下周三生效

    阿里巴巴23日在港交所發布公告,2024年8月28日,該公司自願於香港聯交所第二上市變更為主要上市的轉換將生效。於生效日期,該公司將於香港聯交所及紐交所雙重主要上市,且股票標記「S」將自該公司於香港聯交所港幣及人民幣櫃檯的股票簡稱中刪除。此次自願轉換為雙重主要上市,並不涉及該公司的新股發行和/或融資。

  • 美智庫籲華府 重新檢視對港政策

    美智庫籲華府 重新檢視對港政策

     香港《明報》報導,美智庫建議華府,重新檢視對香港政策,對於懲罰、撤出、接觸等三大選項,認為一味懲罰,只會反效果。此外,香港交易所9日透露,中沙企業在香港及沙烏地阿拉伯上市,指日可待。

  • 香港|加強中東互動 推追蹤指數ETF

    香港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9日表示,香港正在與數家金融機構合作,未來將在中東推出一檔追蹤香港股票指數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以進一步加強香港與中東地區的資本流動,也期待更多在沙烏地阿拉伯交易所上市的企業,可以申請在香港第二上市。

  • 伊斯蘭金融 成香港新活水

    伊斯蘭金融 成香港新活水

     伊斯蘭金融體制最早朔及西元7世紀的伊斯蘭教經濟,並在1960年代發展形成現代伊斯蘭金融模式。時至今日,伊斯蘭人口占全球四分之一,龐大資金和市場發展潛力可觀,成為當前全球金融行業焦點。

  • 港股力挽頹勢 拉攏中東市場

     台股28日超車港股再現「黃金交叉」,港股29日不改頹勢,恒生指數29日開盤漲4點,報17,359點,為當日高點,隨後受到科技股拖累,大盤賣壓擴大,恒指失守17,000點整數大關,午後曾大跌472點,跌至16,881點,距離10月24日創下的年內低點(16,879點)僅一步之遙。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