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無所事事的搜尋結果,共93筆
退休是人生的重要里程碑,然而,許多人對退休後的財務安排準備不足,恐進而影響生活品質。針對即將退休的人,《Forbes》列出以下4項容易犯的錯誤,需要特別注意。
2025淡水生活節系列活動率先登場!以「淡味拾樓時」為主題的參與式裝置藝術工作坊,將於10月10日至11日於「無所事事就淡水」咖啡廳舉行。活動以淡水重建街的鐵窗花、花窗與老屋紋飾為靈感,引導民眾以鋁線創作屬於在地記憶的藝術作品,完成後將裝置於街區,成為生活節期間妝點淡水巷弄的新風景。
「三台山」因外型得名,或尖、或圓、或盾,立在恆春東北,是地標,遠近皆知。
據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報導,非洲之於中國的經濟意義越來越大。今年前8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達29.57兆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其中,對非洲出口同比增長25.9%,增幅遠高於其他地區。
許多小資族都會給自己立下目標,要存到多少錢,而在日本隨著上市公司早期與希望退休制度增加,越來越多上班族選擇提前退休。就有一名55歲的男子,因存到了目標1億日圓(約新台幣2100萬元)後立刻退休,沒想到不到1個月就崩潰,乞求公司讓他復職,卻遭到拒絕。
全台的火車站附近都會出現一種亂象,就都會有街友出沒,雖然有很多人都是因為有困難,或者有苦衷才會變成街友,也有很多街友相當自律,但總是會有老鼠屎出現,近日在台中火車站,就出現一名全裸老伯,被網友拍下放到網路上,引發當地人的熱議。
女子小萱指控父親阿國(均化名),在她2歲時被送去跟姑姑同住生活迄今。然而父親會對母親家暴,在2011年協議離婚時,她還不到5歲,約定由母親行使負擔她的權利義務。父親雖承諾願每月支付5000元作為她的生活費云云,卻沒有依約履行分毫未給。不滿父親未盡人父之責,憤而訴請免除扶養義務。
一名大陸網友透露,今年3月離職後,他在家接代練遊戲等級的服務,如今一個月能賺到3萬人民幣(約新台幣12萬4185元),但在母親眼中卻是整天在家、無所事事、不事生產的人,導致雙方一天到晚發生爭吵,讓他感嘆說「難道一定要『按部就班』才是正確的嗎?」
清朝寒門學子李蟠,靠著毅力和努力,從田間苦讀一路成為狀元。在康熙皇帝主持的殿試上,李蟠帶著一袋饅頭應試,他拋開繁華詞藻,用樸實的話語打動皇帝,最終被欽點為狀元,逆轉命運,可惜最後因被誣陷流放外地3年,之後便遠朝堂,不再為官。
線上課
農業部所屬財團法人「農業信用保證基金」董事長賴坤成日前在個人臉書撰寫「花東罷免成功,將包台鐵發起萬人遊花東...」等內容,今(15)日遭到國民黨團質疑,賴月領17萬高薪卻無所事事,甚至用公帑協助罷免。對此賴坤成再度透過臉書回擊,列出9大事蹟強調並非無所事事,最後甚至寫下「本人於下班、休假期間關心花東,是從政黨員職責,干妳何事!」
男子阿國(化名)患有腦梗塞、高血壓,名下無財產並且沒有工作收入,長期居無定所無法維持生計,還因欠繳房屋租金,被房東趕出租屋處流落街頭,現在已不能維持生活,有受扶養之權利,因此依法請求他的2個孩子,均須按月給付1.2萬元扶養費用,直到他的死亡之日為止。
近日監察院爆發公務車使用爭議,以及院長陳菊長期請假引發是否合理的質疑,加速了廢除監察院的討論。與此同時,又傳出監委月領薪資高達20餘萬元,但月例院會多數月份不到10分鐘就散會,讓輿論再度將監委戲稱為「肥貓」。然而即便如此,監院存廢依舊流於朝野黨爭,難以一致同意修憲解決。
行政院統刪25%地方補助款,台北市長蔣萬安4日將陪藍營8縣市赴政院遞交訴願書,台中市府並未同行。台中市長盧秀燕3日表示,「人的忍耐有限度!」6月16日是訴願期限,若行政院遲不撥付補助款,市府11或12日會舉行跨局處會議,不排除走法律途徑,先提訴願,若不成再提行政訴訟。
台中市長盧秀燕5月22日列席行政院會針對補助款與中央交鋒,開嗆中央官員「不會做換人做」。盧秀燕3日在台中市議會還原當天狀況說,有1、2位部長站出來說風涼話,不但沒同理心,甚至提油澆火,她則提醒卓揆、賴總統,有些部會首長不適任且荒腔走板,內閣要局部改組。
「老人退休金那麼多,騙他們錢,我沒什麼感覺。」年僅17歲的竹聯幫弘仁會詐騙車手這樣跟警方說。近年警方發現不少年輕車手懷抱「社會欠我」、「老人就是貪心才會上當」的心態,無視長輩遭詐的驚恐與損失,甚至認為這是報復社會的出口。
當小孩長大結婚,步入中老年或晚年的你卸下人生重擔後,會怎麼期待自己的退休人生?
「保險的核心價值在於提供確定的保障。」永達保經業務籌備協理李湘華從銀行業轉保險業,今年取得美國百萬圓桌(MDRT)終身會員,20多年來從新手到菁英,她以「確定」來形容對保險價值的深刻體悟。
花蓮26歲劉姓瘖啞男子疑追求國中女老師不成竟痛下殺手,躲在防風林被逮。他案發後曾和召會師母視訊懺悔,根據劉男鄰居指稱,劉男個性古怪,曾與母親、阿嬤同住,阿嬤過去因被他打到住院後搬離處所,劉母2018年因案入獄,且劉男擅長博取年輕女子同情,取得聯繫方式後常用文字騷擾對方,不過大家考量他為弱勢,皆未通報警方也沒有提告。
在搭乘捷運或火車時,看到幾乎每個人都只盯著眼前的手機看。校園也是一樣,手機早已深入校園並引發管理爭議。日前板中學生在校慶掛布條,示威尚未到任新校長的手機禁用政策。教育部也在近日表示將公告修正「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預計今年9月上路,學生入校後手機將集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