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寒門學子李蟠,靠著毅力和努力,從田間苦讀一路成為狀元。在康熙皇帝主持的殿試上,李蟠帶著一袋饅頭應試,他拋開繁華詞藻,用樸實的話語打動皇帝,最終被欽點為狀元,逆轉命運,可惜最後因被誣陷流放外地3年,之後便遠朝堂,不再為官。

根據《搜狐網》歷史專欄報導,李蟠出生在清朝江蘇徐州的一個貧困家庭,父親懶散無所事事,由母親背起家庭重擔,李蟠白天跟著母親下田,會在耕作空檔讀書,晚上更會埋頭苦讀、背誦經典文獻到深夜。

李蟠靠著毅力和努力,成功通過鄉試,在進京趕考前,母親還連夜蒸了好幾個大饅頭給他路上吃。李蟠抵達京城後,便開始多日的會試,那些寒窗苦讀的日子沒有白費,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殿試。

李蟠穿著補丁的衣衫,帶著母親親手做的饅頭出現在考場上,相較其他穿著整潔得體的考生,顯得有些格格不入。殿試的考題相當複雜,涵蓋儒家經典、詩詞歌賦以及對時事政治的理解,康熙皇帝也提出了一個問題,詢問大家「何為天下」。

正當其他考生還在思考如何回答時,李蟠站起身,指著地上的饅頭袋說「這就是天下。」他接著解釋,「民以食為天,五穀雜糧皆出於黃天厚土,供養世間所有人,這便是天下。」這番話不僅回應了題目中的隱喻,又透露出他對百姓疾苦的關注。

李蟠的回答讓康熙相當滿意,最終欽點他為狀元,並進入翰林院。官場上的李蟠剛正不阿,作風公正廉潔,卻遭到中傷和誣陷,被指控在監考時徇私舞弊,康熙為了平息這場風波,只能將李蟠罰到瀋陽充軍,3年後結束懲罰,得以回鄉,心灰意冷的他,自此決定遠離朝堂,專心寫作。

#李蟠 #饅頭 #清朝 #狀元 #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