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瘦素的搜尋結果,共19筆
已經少吃、多動卻,但減重效果就是不佳?問題可能出在睡眠。醫師歐瀚文指出,充足的睡眠有助降低食慾,降低肥胖與代謝症候群風險,一名女子平時嚴格飲控、固定運動卻瘦不下來,原因就在於工作導致睡眠不佳,在固定睡眠、房間維持黑暗安靜,規律作息後,體重就下降了。
26歲大陸女星金子涵6歲以童星身分出道,2020年因參加女團選秀節目《青春有你2》為人熟知,2021年以女團NAME成員身分出道,卻在今年4月宣布退出演藝圈,令大批粉絲震驚。28日,她在小紅書曬出一張剃光頭自拍,空洞眼神讓粉絲相當擔心她的狀態。
很多人以為點手搖飲少糖、微糖就是比較安全的選擇,但其實含糖量依然驚人。醫師李思賢指出,一杯700ml的半糖飲料仍含約5顆方糖量,就連微糖也有3顆,手搖飲添加的糖,大多來自果糖或高果糖玉米糖漿,長期攝取可能導致代謝失衡,真的別再覺得「少一點」就很安全。
「以前總覺得自己是壯,直到開始吃高血壓藥,才發現脂肪過多不是好事。」57歲林小姐成功減去8公斤,如今血壓藥減半,靠的不是節食或激烈運動,而是由專業醫療團隊全方位陪伴的行為轉變。一些民眾認為「吃越少瘦越快」、「有氧運動越多越好」,但營養師提醒,過度節食會讓基礎代謝下降,長期下來反而更容易復胖,而過量的有氧運動會燃燒肌肉,減少整體肌肉量,降低人體基礎代謝率,得不償失。
明明不餓,嘴巴卻停不下來,可能不是意志力差,而是身體的油門卡住了。醫師蕭捷健分享案例指出,一名女子因壓力導致食慾停不下來,3個月內暴增7公斤,透過放鬆找壓力來源、蛋白質優先、蔬菜優先、攝取80%原形食物、睡好覺,成功在3個月內瘦下12公斤。
睡不飽、睡得亂都有事。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長期睡眠不足,像慢性毒藥,會導致記憶力下降與增加心血管與糖尿病風險,但睡眠時間不規律、睡得亂,同樣會危害健康,研究發現,睡眠節奏紊亂與172種疾病有關,尤其是會增加帕金森氏症、肝硬化和急性腎衰竭等嚴重疾病的風險。
酪梨有助抑制脂肪吸收,是瘦身界的新寵兒。營養師劉雅惠表示,酪梨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讓食用者有飽足感,幫助減重與保護心血管。無毒教母譚敦慈說,她也很愛在早餐時吃酪梨,並搭配優酪乳,不過,因為油脂含量高,建議一天最多吃半顆。
許多人以為「小時候胖不是胖,長大會抽高」,但專家提醒,兒童或青少年時期肥胖的孩子,成年後持續肥胖的機率達5倍。不僅如此,肥胖還可能導致青春期提前。一名8歲女童因家長發現內褲有血跡而就醫,經過檢查,不僅BMI高達22.2,還出現脖子後方暗沉、乳房發育等性早熟症狀,差點錯過黃金治療期。
有些人不吃飯,就沒有吃飽的感覺。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飽足感並不一定來自碳水化合物,而是要選對食物,像酪梨、花椰菜、MCT油(中鏈三酸甘油酯)、雞蛋、魚(鮭魚與鯖魚),都是延長飽足感、減少進食衝動的超級食物,尤其是酪梨,有研究發現,早餐吃1顆酪梨,可維持長達6個小時的飽足感。
空汙對身體危害比想像中的更嚴重。對此,減重專科醫師吳榛槿引述研究指出,細懸浮微粒(PM2.5)能穿透肺泡進入血液循環,進而影響全身。除了會引發瘦素阻抗,導致肥胖風險上升外,還會刺激體內免疫反應,造成慢性發炎,影響阿茲海默症進展。
一名體重過胖的46歲男子,長期血壓都偏高,為了改善健康而積極減重,卻始終瘦不下來。進一步探究才得知,他一天吃5、6餐,正餐吃飽後飢餓感很快又來,且經檢查確認沒有糖尿病。醫師指出,男子不是真的飢餓,源頭其實來自於進食次數過多,使血糖大幅波動,再加上高壓工作,令大腦釋放假餓訊號,從而吃進更多食物。
下午或睡前肚子餓時,很多人會來包洋芋片或來碗泡麵,對此,家醫科醫師魏士航這些都是超加工食品,研究發現,過量攝取超加工食品會增加32種疾病的風險,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上升50%,焦慮和精神障礙疾病風險上升48%至53%,肥胖、第2型糖尿病、睡眠問題等疾病發生風險上升將近5成。
睡不好小心血糖跟著飆。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吳書婷指出,睡眠品質差會使得交感神經活性上升,導致血糖上升,此外,也有研究發現晚睡晚起者比早睡早起作息的人,增加2.5倍罹患糖尿病風險,因此想預防糖尿病,最好勿日夜顛倒,且每天睡6至8小時。
台灣益生菌大廠-生合生物科技(1295),日前與韓國科絲美詩集團簽署研發合作協議,將聯手針對植物乳桿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TWK10在代謝症候群方面的功效展開深入研究;此舉,將拉高該公司於益生菌領域的國際地位。
下午昏昏欲睡,有些人選擇喝咖啡提神,有些人則可能會吃下午茶,小心越吃越胖。對此,醫師指出,昏昏欲睡的狀態會使人產生對高糖分與高油脂食物的強烈慾望,但若藉由短暫的小睡時間,就能有助於控制。並建議上班族,最佳小睡時間是下午1~3點之間,只需20分鐘就能夠帶來充足的休息,對於提升大腦工作效率、夜晚睡眠品質,都有正面影響。
大家都知道喝酒過多會傷身,但卻常忽略果糖對健康的危害,家醫科醫師魏士航說,果糖比酒精更危險,這並非意謂酒是健康食物,而是人們很難意識到果糖所帶來的健康危機,他並直指果糖有「3大甜蜜陷阱」,會讓人不自覺深陷其中愈吃愈多,進而容易導致高尿酸、脂肪肝、痛風、糖尿病等疾病。
很多人都想減重,除少吃多動外,醫師表示,睡得好也是減重是否成功關鍵因素之一,研究發現每天睡足7個小時以上者,會比睡不夠的人,成功減重的可能性增加33%,更能事半功倍。
新春佳節剛過,不少人都胖了一圈,根據衛福部統計,我國成年人體重有失衡問題,30歲以上族群中,超過8成體脂過高,且年後平均增重2公斤。專家提醒民眾,肥胖與睡眠呼吸中止症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因脂肪積聚於頸部、舌頭,導致呼吸道肌肉容易狹窄,塌陷、阻塞,不僅會嚴重打鼾、亦會引起頭痛、疲倦、白天精神不濟等,若能減去10%體重,即可降低26%的呼吸中止症指數。
春節連假期間大吃大喝、久坐打麻將,不少人已開始出現體重問題,專家表示,最好的作法還是預防,不過若真的不小心太放肆,體重增加,建議先多吃蛋白質,每餐都吃一掌心大的肉,一口肉配兩口蔬菜,不吃澱粉,就能達到快速減重的效果;年後胖個1、2公斤無大礙,但若體重不斷上升,建議到減重門診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