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篩檢量的搜尋結果,共34筆
肺癌連續15年居國人癌症死因第一位,衛福部推動公費肺癌篩檢滿3年,全國共60萬人符合篩檢資格,卻僅有2成5受檢。此外,高達9成女性肺癌患者沒有吸菸,但我國肺癌研究議題未涵蓋該族群,審計部點名衛福部,應找出不吸菸女性的確切致病成因和預防對策。
桃園市觀音區醫療資源較匱乏、重工業區發展快速,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預計今年10月啟用國首輛價值逾9000萬元的電腦斷層醫療巡迴車,並優先駛進觀音區。衛生局指出,肺癌為目前國人罹癌最高的病症之一,又因音區四大電廠及焚化爐周邊高風險族群篩檢量低,民眾對氣管、支氣管和肺癌佔25%。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市府特別重視市民健康,盼透過里長間的宣導加強推動篩檢,提升篩檢率,共同守護鄉親健康。
超高齡衝擊之下,失智人口逐漸攀升,台灣目前約35萬人失智,每年照顧花費高達3457億。衛福部次長呂建德指出,目前仍有約10萬名潛在失智個案未被診斷,顯示「早期篩檢」仍是失智政策缺口,未來將強化此部分,擬透過社區關懷據點、與國健署合作推動,強化早篩、早期介入。
曾任三大醫學中心院長的心臟外科權威醫師林芳郁,傳出罹患失智5年,高雄醫學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楊淵韓表示,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腦中風,都會增加失智症的風險,雖然林芳郁是醫學專家,懂得養生,但基因、空汙和許多未知風險,仍有可能造成失智症,即使高知識份子也無法免疫。
癌症連續43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肺癌」更連續21年蟬聯癌王寶座。癌症標準死亡率持續下降,但「攝護腺癌」、「卵巢癌」卻雙雙上升,主要與老年人口增加、發現時已晚期有關。國健署持續推動5癌早期篩檢,今年目標將總篩檢量提升至667萬人次。
癌症連續43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肺癌更連續21年蟬聯男、女「癌王」寶座。衛福部國健署指出,癌症標準化死亡率持續下降,10年已降低逾10%,並會持續擴大早期癌症篩檢,今年篩檢人數已比去年同期增加50萬人次,目標將總篩檢量提升至667萬人次。
輕生重回國人10大死因,衛福部分析,除了0~14歲、65歲以上下降,15~64歲年齡層輕生人數皆上升,是自2010年後首度重回榜上。衛福部表示,青少年輕生原因與使用網路、父母離異等有關,但壯年世代輕生趨勢增加原因,仍須進一步分析相關資料。
衛福部今天(16)公布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43年位居死因之首,占總死亡人數4分之1。去年全國死亡人數較前年減少,新冠肺炎掉出十大死因榜外,糖尿病死亡人數下降近千人,輕生則重回死因第十位。
乳癌位居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衛福部今年1月起擴大免費乳癌篩檢對象,40~74歲婦女每2年可接受1次免費乳篩。新制上路,今年目前乳癌篩檢近66萬人次,整體篩檢量較去年同期增加21萬人次,其中逾15萬人為擴大對象。
乳癌位居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衛福部今年1月起擴大免費乳癌篩檢對象,40~74歲婦女每2年可接受1次免費乳房篩檢。國健署統計,目前今年乳癌篩檢近66萬人次,其中23.7%、逾15萬人為擴大範圍(40~45歲、70~74歲)對象,整體篩檢量也較去年同期增加21萬人次。
為提升新冠疫情流感化階段的社區篩檢效率,高雄市診所協會配合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推動快篩試劑團體洽購機制,協助基層診所穩定取得快篩資源,首批試劑已於6月3日配送至第一線診所,此舉除強化疫情熱區篩檢量能,更有助於迅速辨識感染者、避免疫情擴散。
國內早療服務量能不足,引發朝野立委重視。綠委林月琴表示,等待評估到接受治療,至少要等半年至1年,真正可獲得早療服務的幼兒明顯不足,導致兒童「早療變晚療」。衛福部國健署承諾,研擬將兒童發展篩檢納入品質成效分數,鼓勵更多兒童專責醫師投入兒童發展篩檢。
國健署去年7月起,推動未滿7歲兒童新增6次免費發展篩檢服務。本報日前報導,因篩檢需求大增,導致醫院、診所篩檢門診大排長龍,有人一等就是半年。國健署11日回應指出,因應兒童評估需求增加,國健署再增加量能,今年擴大補助全國88家聯合評估中心,預估提升近萬人篩檢量能。
根據WHO統計,全世界0至5歲兒童約6至8%發展遲緩,台灣則接近3%。國健署去年7月新增兒童發展篩檢服務,至今服務超過26萬人次,疑似發展遲緩個案通報率約6%,與WHO統計相當,並以語言發展遲緩佔7成最多。國健署指出,兒童評估需求增加,國健署持續擴大量能,今年補助全國88家聯評中心,估計可提升近萬人篩檢量能。
衛福部最新統計,我國2024年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通報個案共3萬9145人,相較10年前2萬658人,個案幾乎翻倍,其中男女比約2:1,年齡層以2至3歲最多。醫師指出,發展遲緩兒逐年增加,除了受篩檢率提高影響,先天基因、後天環境刺激不足、隔代教養、過度使用3C產品,也都可能導致發展遲緩。
「連加恩」這三個字,大概是在台灣橫跨從學齡兒童到中壯年世代,最被熟知的一號人物之一。而自他從醫學系畢業後起算,至少有超過十年的時間,他都將心力投注在非洲的醫療工作中,但這其中所衍生及延續出更深層的影響,是透過他,台灣的醫療資源和量能,不僅被帶到非洲,更因此在國際上被看見。
據統計,台灣每年有2千多人死於胃癌、新增4千多名個案,2023年更位居十大癌症死亡率第8位。衛福部國健署去年起推動胃癌篩檢試辦計畫,共9縣市參與,今年增加至17個縣市共同試辦,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明年起胃癌將成為正式公費癌症篩檢項目,適用對象為45~79歲民眾,預估花費2~3億元。
藝人林葉亭的85歲失智父親,在走失11天後,昨(26日)被發現陳屍水池裡。醫師表示,相較大眾多認為失智是以記性差為初期表現,多項研究均顯示,失智者空間辨識感變差,會比記憶力衰退更早出現,提醒可花2分鐘做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若有認路能力變差、學不會使用遙控器等小工具等情況,應留心可能是早期失智症,要快就醫。
嘉義市自2011年將高齡友善城市納入城市治理,成為全國第1個推動高齡友善的示範城市,在這個基礎上打造「失智友善城市」,運用友善天使讓市民認識失智症,進而給予協助及關懷。結合商店、銀行、小吃店、派出所、廟宇及教會等組織,提供友善購物環境、茶水及休憩,主動關懷及通報遇走失的失智患者,建立社區守護網絡,建構友善環境如改善無障礙設施、照明、防滑、交通等安全設施。
衛福部統計,癌症連續多年蟬聯台灣10大死因之首,肺癌更是發生人數最多、死亡率最高的「國民癌王」。最新2022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已連續2年高居發生人數首位,每十萬人標準化死亡率達21.8人,高出死亡率第二高的肝癌近3成。專家指出,由於肺癌晚期確診比例仍然偏高,且篩檢族群偏小眾,建議應根據最新研究結果,持續擴大肺癌篩檢族群,提升肺癌篩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