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聲納浮標的搜尋結果,共15筆
近日多家國際媒體報導,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工程師孟浩及其合作團隊,先後在兩篇研究中提出,一方面利用〈目標概略航向與航速數據,優化反艦飛彈瞄準點與攻擊方向〉,另一方面則發展〈艦載直升機智能搜潛輔助決策技術,透過人工智慧提升反潛搜索效率〉。這些研究雖屬前瞻的技術性,但其戰略意涵卻直指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AI是否正在終結「隱形潛艇時代」?中國是否將AI運用在軍事科技上已獲得突破?還是這是一場心理戰的運用?
在國際戰略環境中,潛艦向來作為維繫核武嚇阻穩定的「隱形支柱」。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SSBN)之所以被視為核三位一體中最具生存性的要素,正因為它能在浩瀚海洋中躲避偵測,確保能夠進行第二次打擊。
大陸官媒《央視》國防軍事頻道《礪劍》最新一期節目,報導沿海漁民多次次在作業時撈獲可疑的「間諜魚」裝置,這些不是真的魚,而是看似普通的球型物體,在漁民好奇打撈上岸後,竟發現一串數字與外國文字。影片指,這些飄浮球狀物,實際上是境外情報機構投放在大陸近海,用以搜集水文、洋流,以及潛艇活動信息的特殊竊密裝備,對國家安全造成直接威脅。
「碧波神鷹,獵潛高手!」海軍反潛航空指揮部701作戰隊擔綱海域反潛重任,飛行員以精湛技術進行海面低空飛行,偵潛官兵展現卓越聲納判讀能力,精確掌握水下目標,齊心協力建構水下防護網。
德國聯邦國防軍7月31日宣布,德軍官兵目前已在美國接受P-8A操作訓練,俾利德國迅速展開接裝任務,並配合新機交付時程,於今年內接收首架P-8A成軍服役。
從烏克蘭戰場到以伊戰爭,全球看到無人戰爭正在逐步取代有人戰爭,這種戰爭型態的大躍進,就像過去冷兵器時代跨越到熱兵器時代一樣,戰士從通過人力和機械力量操作武器,作為打擊敵人的戰爭工具。而從冷兵器進入早期熱兵器時代,大概在16世紀中期前的戰爭中,戰爭依靠熱量或火焰來殺傷敵方士兵、破壞要塞和居民區的武器設備。
反潛機是現代海上作戰極為重要的裝備,定翼反潛機具有飛行時間長、裝載武器大、攻擊能力強等優勢,各國為延長反潛作戰效益,定翼反潛機是必備武器。法國以大西洋系列反潛機為反潛戰力標準配備,隨著該系列反潛機日漸老化,為延續該機服役時間與性能,法國計畫提升大西洋2型(ATL-2)反潛機性能。
美軍陸戰隊宣布,本年度「鋼鐵騎士24」(Steel Knight 2024)聯演於19日圓滿落幕,驗證部隊戰技、危機應變作業流程,強化整體投射戰備能量,持續提升海外部署與遠征防衛戰力。
這屆珠海中國航展,共軍在飛彈防禦系統(反導)、反潛偵察機、反隱形雷達「雙子星」等「三反」武器系統有新突破,首次亮相的地對空飛彈紅旗-19,有中國薩德之稱。運-8反潛巡邏飛機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代固定翼反潛巡邏飛機。YLC-8E型、YLC-2E型等兩款反隱形雷達,具國際領先強大反隱形能力,堪稱反隱形界「雙子星」。
《英國國防期刊》2日報導,美國海軍近期對CH-53E重型運輸直升機進行聲納浮標(sonobuoy)投放測試,藉由驗證其彈性操作能力,拓展未來多元任務潛力。
軍聞網站「MilitaryLeak」6日報導,美國國務院已批准向印度出售3款聲納浮標,預計將由印度海軍新成軍的MH-60R「海鷹」反潛直升機操作,提升現代化反潛戰力,應對各種水下威脅。
中國大陸社群媒體最近流傳的一段影片顯示,中國海警人員在南中國海撈獲美國海軍最先進的聲納浮標 ,上頭還留有「2023年7月製造」的字樣。該篇將其視為一種勝利,可以借此機會瞭解美國反潛裝備的科技程度。
韓聯社19日報導,韓國海軍19日表示,三架被譽為「潛艦殺手」的美國P-8A「海神」反潛巡邏機當天抵達浦項海軍航空司令部。
解放軍4日出動殲-10戰機,自稱以「專業安全」的方式,在黃海上空投射照明彈,以攔截澳洲MH-60R「海鷹」(Seahawk)直升機。而專家認為,中方戰機不斷以危險動作攔截澳洲反潛機,顯示中國戰機拚命防守的,可能是潛艦。
為應對日益嚴重的全球威脅,美國、澳洲和英國的國防部長1日在美國科技重鎮加州矽谷會面並發表聯合聲明,宣示在深空雷達、人工智慧(AI)和量子運算系統方面進行高科技合作;三國也同意,將會在多個武器系統部署先進的AI演算法,以快速處理各自水底裝置搜集的聲納數據,提高三國印太反潛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