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替代道路的搜尋結果,共583筆
隨鳳凰颱風持續往台灣逼近,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今天也發布紅色警戒,下游馬太鞍溪橋涵管便道因水位持續上漲,已達封閉行動值,公路單位提前至下午4時30分預警封閉,提醒用路人改走替代道路。
為解決區域淹水問題,桃園市政府在中壢體育園區興建滯洪池調節洪峰,工程進行中,今年4月一場強降雨,已將滯洪池填滿逾一半,且黃屋庄溪至中山東路普仁橋遇瓶頸段改善困難,地方擔憂恐影響滯洪池完工後排洪效能。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危機還未解除,鳳凰颱風卻來勢洶洶,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今天上午7時依據中央氣象署氣象情資,發布堰塞湖紅色警戒,下游警戒範圍的3鄉鎮已陸續展開疏散撤離等工作,下游馬太鞍溪橋便道也不排除在今晚6時預警封閉。
受鳳凰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花蓮馬太鞍溪上游有陣雨發生,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今天上午發布馬太鞍堰塞湖紅色警戒,下游馬太鞍溪橋便道不排除依上游雨量及堰塞湖水位變化及涵管水位監控管理值,啟動只出不進禁止人車通行的管制措施。
基隆市暖暖區興隆街7日下午發生邊坡土石坍塌意外,道路完全被土石阻斷。初步估計現場影響範圍約96平方公尺,現場的土石量則高達50噸左右,若單純清除現有落在路面的土石,7日晚間9時左右可以搶通,但考量現場邊坡仍不穩定,興隆街將暫時封閉。
為因應第26號鳳凰颱風可能對臺灣造成影響,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於今(7)日下午召開前置情資研判會議,行政院長卓榮泰要求各部會務必嚴陣以待,積極落實各項防颱整備措施。
捷運萬大線第2期環差案獲審查通過,居民及民團認截直取彎後,太接近小學及民宅等,提行政訴訟請求撤銷環差處分,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為,環差報告不會對生活環境有加重影響之虞,對環境品質之維護,也沒有不利影響,無庸重新辦理環評,駁回訴訟請求。可上訴。
花蓮縣吉安鄉北安街是鄉內車輛頻繁通行的重要道路,路面因長期使用出現龜裂破損、凹凸不平等情形,恐危及用路人行車安全,經鄉公所爭取中央經費及自籌款共斥資1452萬元投入道路改善工程,除重鋪設路面,也會設置防護欄,預計明年1月完工。
根據實價登錄資料統計,竹北市近一年交易最熱絡的路段依序為環科一路、中華路與科大二街。其中環科一路以廠辦用途為主,住宅交易則以中華路與科大二街最為活躍。信義房屋竹二區協理陳世光指出,這兩條路段不僅具備成熟機能與交通優勢,產品規劃也貼近首購與小家庭需求,成為竹北房市的熱門選擇。
高雄左營海軍眷村為全台灣最大眷村,但隨著時代變遷逐漸沒落,老宅破損嚴重,近年高市府為了活化社區,實施改建計畫,近日修建拓寬緯六路已完工,2日高雄市長陳其邁親赴視察,他坦言,大規模眷村改建對市府來說是龐大財政壓力,所以將會做跨區公辦都更,從收益部分挹注30億元作為改建經費,明年底也將強化眷村內公共設施。
桃園市中壢工業區與內壢地區,上下班尖峰時段交通嚴重壅塞,台1線中華路與文中路間替代道路不足,地方盼加速研擬道路改善。桃園市交通局回應,目前已完成部立桃園醫院西側開闢新路廊可行性評估,預估總經費約12億元,目標2051年可分流龍壽街約15.5%至34.5%的交通車流。
桃園市中壢工業區與內壢地區,上下班尖峰時間交通常常打結,然而台1線中華路與文中路之間替代道路不足,地方盼加速研擬相關道路改善,打通瓶頸道路。桃園市交通局回應,目前已完成部立桃園醫院西側開闢新路廊可行性評估,預估總經費約12億元,含用地取得、拆遷補償以及工程費用,目標2051年可分流龍壽街約15.5%至34.5%的交通量,未來也可分擔龍壽街的車流量。
上任7年的新竹縣長楊文科31日到縣議會做施政報告,楊文科表示他懷抱著「奠定新竹縣一個世代、30年的根基」的信念,來建構幸福宜居的城市,隨後圍繞著「拚經濟、重文教、享福利、樂安居」4大主軸闡述施政成果。
為推進捷運南環段CF670區段標Y03車站工程,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第二區工程處於11月1日起在木柵路二段南側(92號至102號)設置施工圍籬,進行擋土排樁、南側人行道削減及排水箱涵改道等作業。
台北捷運環狀線南環段CF670區段標各站持續施工中,北市捷運工程局將於11月1日起於木柵路2段南側92號至102號架設圍籬,進行Y03站擋土排樁、南側人行道削減、排水箱涵改道施工,工區範圍內雙向車道均縮減,各維持1個車道通行,預期將有壅塞情形,請用路人盡量利用木新路、興隆路及萬芳路等替代道路行駛。
新竹縣竹北地區工作人口已達30萬人,包括AI智慧園區、台元科技園區及昌益園區、新竹工業區就業人口帶來的車潮,幾乎天天塞爆竹北、新豐、湖口的南北向道路,縣議員林碩彥呼籲縣府打通莊敬北路,連接鳳山溪南北向交通。縣府表示已有相關道路拓寬計畫,並評估各項可行性。
新竹縣竹北地區工作人口已達30萬人,包括AI智慧園區、台元科技園區及昌益園區、新竹工業區就業人口帶來的車潮,幾乎天天塞爆竹北、新豐、湖口的南北向道路,縣議員林碩彥籲縣府打通莊敬北路,連接鳳山溪南北向道路;縣府則表示已有相關道路拓寬計畫,道路打通工程則需可行性研究與評估。
今年9月樺加沙颱風挾帶強風豪雨重創台東,縱谷東36鄉道下里路段持續落石,至今仍未通車,影響當地觀光;且海線居民每逢颱風總易停電,台東縣議會28日召開定期會工作檢討,多位議員關切災後搶修進度,盼縣府協助地方並向中央爭取改善方案,期待盡速復甦觀光,並穩定供電,提升防災韌性。
樺加沙颱風過後,台東山區落石不斷,卑南鄉通往延平鄉紅葉部落的東36線下里路段屢傳坍方。延平鄉公所自10月7日起封路搶修,13日再度公告鹿鳴橋暫時封閉,至今已逾20日仍未恢復通行,影響居民出入與部落觀光。
西螺大橋溝通彰化溪州鄉與雲林西螺鎮,通車至今已有72年,橋樑構件出現漆面老化、鋼構鏽蝕等情形,兩地縣政府自籌並爭取中央補助,將斥資2.31億元進行補強工程,包括鋼構件進行局部補強修復、橋面伸縮縫修繕及外觀塗裝整新等,預計明年底完工,施工期間大橋將全線封閉,縣長王惠美請民眾改道使用台1線溪州大橋作為替代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