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放養犬的搜尋結果,共22筆
為共同響應10月5日「石虎日」(十、五諧音),台北市立動物園在10月4日「世界動物日World Animal Day」暨「國際保育員日International Zookeeper Day」舉辦「就是i石虎」快閃活動。午後安排「亞洲貓科大復興」特映會及映後座談,邀請民眾透過教育活動與觀影體驗,深入了解台灣原生貓科動物「石虎」所面臨的嚴峻生存挑戰與保育希望。
台灣石虎日將於5日登場,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3日公布最新監測成果,發現石虎活動範圍逐步由東勢與和平交界山區,延伸至東勢、新社等淺山地帶的果園與農田,農友與社區以自動相機捕捉到石虎身影,且與友善石虎農作標章田區範圍高度重疊,顯示生態廊道逐漸恢復生命力。
台灣石虎日將於5日登場,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3日公布最新監測成果,發現石虎的活動範圍已逐步由東勢與和平交界山區,延伸至東勢、新社等淺山地帶的果園與農田,更有多位農友與社區以自動相機捕捉到石虎身影,且與友善石虎農作標章田區範圍高度重疊,顯示生態廊道正逐漸恢復生命力。
為守護瀕危物種草鴞等生物,林業署屏東分署自114年推出友善草鴞農產品標章,鼓勵農友加入生態保育行列,也讓消費者更願意選購友善農產品,23日在高雄翰品酒店向高雄6位、屏東2位農友頒發友善草鴞農產品標章,在高雄種番茄的小農吳禹宏分享,友善耕法難免會有較多農損,但與生物友善共存維持多樣性,才能讓土地永續利用。
苗栗是全台一級保育類動物石虎最大棲息地,苗栗縣長鍾東錦聽聞有民眾帶著獵犬出入通霄鎮山區捕獵,由於當地是石虎重要棲地之一,他擔憂恐影響石虎保育工作,指示農業處及縣警局加強宣導並勸戒喜歡以獵犬狩獵的民眾,避開石虎出沒地區,以免影響石虎的生存。
苗栗是全台一級保育類動物石虎最大棲息地,苗栗縣長鍾東錦日前在縣務會議上指出,他聽聞有民眾帶著獵犬出入通霄鎮山區捕獵,由於當地是石虎重要棲地之一,恐將影響石虎保育工作,指示農業處及縣警局加強宣導並勸戒喜歡以獵犬狩獵民眾,避開石虎出沒地區,以免影響石虎生存。
有鑑於傳統畫設保護區模式已難以保育石虎、水獺等與人類活動高度重疊之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2021年起推動「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其中指定金門縣之瀕危物種「歐亞水獺」為執行重點,鼓勵民眾採取對水獺族群及棲地保護之友善作為,開辦迄今已有21個社區申請巡守隊,協助整理水域周邊環境、移除廢棄網具及垃圾、通報救傷等,成效良好。本年度開放申請至3月14日,有意申請巡守獎勵之社區或團體請把握機會。
台中市9位農友以友善、有機等農法栽種農作物,將多達30.51公頃的農地營造成友善石虎棲地,其中東勢區農友陳其忠的果園,不只拍到白鼻心、鼬獾等動物現蹤,也捕捉到石虎覓食的珍貴畫面,陳其忠等人11日獲頒台中市友善石虎農作標章,他們也盼持續推動友善石虎農作。
台中市9位農友以友善、有機等農法栽種農作物,將多達30.51公頃的農地,營造成友善石虎棲地,其中東勢區農友劉其忠的果園不只拍到石虎蹤影,更有白鼻心、鼬獾等動物現蹤,劉其忠等人也榮獲台中市友善石虎農作標章,11日接受林業署表揚,他們也盼持續推動友善石虎農作。
石虎是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目前分布於苗栗、台中及南投地區,台中的淺山及溪流棲地是串聯石虎南北族群的關鍵廊道。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表示,此次在東勢區茂谷柑果園內捕捉到石虎,剛好在覓食捕捉老鼠影像,驚喜紀錄其畫面,模樣相當萌。
位於彰化縣的二水生態教育館今年起攜手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南投德安啟智教養院,利用紅外線自動照相機進行生態監測調查,令人驚喜的是,繼之前成功捕獲穿山甲、領角鴞等保育類動物身影後,近期更拍攝到石虎出沒於二水地區畫面。
位於彰化縣的二水生態教育館轉型為野生動物保育基地,今年起攜手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南投德安啟智教養院,協助院生學習進行紅外線自動照相機監測調查,繼之前成功捕獲穿山甲、領角鴞等保育類動物身影,近期更拍攝到石虎出沒於二水地區畫面,令人驚喜。
桃園市審計處指出,近年來桃園市遊蕩犬大幅增加,自2018年9686隻增加至2022年1萬5996隻,且近3年通報遊蕩犬貓追咬人、妨礙交通或造成公共安全等案件居高不下,未能降低人犬衝突及公安風險。有民間收容所指出,民眾放養犬隻是造成遊蕩犬大幅增加的主因之一,因放養犬隻不在TNVR(採用誘捕、絕育、注射疫苗、放回原地)的範圍內,一旦放養便會導致街邊棄養的幼犬變多。
桃園市審計處指出,近年來桃園市遊蕩犬大幅增加,自2018年9686隻增加至2022年15996隻,且近3年通報遊蕩犬貓追咬人、妨礙交通或造成公共安全等案件仍居高不下,未能降低人犬衝突及公安風險。有民間收容所指出,民眾放養犬隻是造成遊蕩犬大幅增加的主因之一,因放養犬隻不在TNVR的範圍內,但一旦放養便會導致街邊棄養的幼犬變多。
新北市三峽區中正路日前發生車輛撞傷犬隻,駕駛未下車察看也未報案,導致犬隻重傷死亡。新北市動保處會同警方調閱監視器,查明肇事駕駛通知到案,依《新北市動物保護自治條例》開罰3萬,警方也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告發。
遊蕩犬包括無主的流浪犬與有人養但自由出入家戶未管理的放養犬,每2年調查1次,新北市2022年遊蕩犬隻數量為1萬920隻,2020年為1萬1328隻,動保處表示,新北遊蕩犬減少408隻,每百人遊蕩犬數降至0.27隻,代表遊蕩犬數量獲控制並有下降趨勢,通報熱區有淡水、林口重劃區及板橋區,現已展開今年度的田野調查。
為從源頭減少遊蕩犬產生,新北市動保處從收容、TNVR、取締非法養殖、棄養三方面著手,議員則籲動保處,即時有效安置具強烈攻擊性的遊蕩犬,並持續編列預算編列補助志工及專業團體執行相關措施,以減少遊蕩犬數量。
台南市學甲區28日陳姓7旬獨居老翁因路倒遭野狗咬傷,再度凸顯嚴重的遊蕩犬問題,學甲區正興建的「多功能教育園區」(動保園區)預計明年底才能完工,台南首創的浪浪暫置所「寵物友善園區」,尋覓上百處,僅有仁德區一處過關,10月底才能完工啟用。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今年起推動「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其中指定金門縣之瀕危物種保育類野生動物歐亞水獺為執行重點,將透過生態服務給付方式,鼓勵民眾關心生活周遭環境,採取友善環境的作為。縣府建設處指出,本年度給付方案,共規畫為3大項目,包含以社區為對象之「巡護監測給付」、魚塭等經濟生產區域入侵之「自主通報給付」、以及通報水獺受傷或死亡之「水獺通報獎勵金」,其中社區巡護即起至4月22日開放申請,請把握機會。
新北市動保處獲報三重區有飼主未繫牽繩放養犬隻,害小狗1周被撞2次,第2次甚至左眼眼球被撞脫出。動保處認定飼主無能力保護寵物,使小狗受到傷害且有生命危險,依法沒入犬隻並送醫,經手術及休養後已無大礙。全案依動保法處飼主1萬8000元罰鍰並列為黑名單,未來不得飼養及認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