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朱志群的搜尋結果,共30筆
美東時間2025年9月20日晚由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和全球華人政治學家論壇主辦,台灣中流文教基金會和上海東亞研究所贊助的《兩岸熱點》系列講座第四十六講暨閉門線上研討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議由美國美利堅大學教授、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召集人趙全勝主持,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教授莊伯仲和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聯合主講。來自全球各地的近20位學者參與了會議,其中戎撫天、何思慎、林宏宇、節大磊、朱志群、趙宏偉、殷燕軍、祁冬濤等專家學者在問答環節分享了看法並提問。
民進黨主導的大罷免以徹底失敗告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賴政府沒有政績可言,選民對用抗中保台口號執政深惡痛絕。但這並不意味台灣選民親中,也不預示賴政府將拋棄反中抗中政策。總體來看,台灣社會將繼續親美親日,繼續跟中國大陸保持距離。
民進黨主導的大罷免以徹底失敗告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賴政府沒有政績可言,選民對用抗中保台口號執政深惡痛絕。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台灣選民親中,也不預示賴政府將拋棄反中抗中政策。總體來看,台灣社會將繼續親美親日,繼續跟中國大陸保持距離。
一、賴清德加快「抗中保台」的步伐,台灣社會更加分裂
二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所建立的國際秩序給世界帶來相對的和平與發展機會,也惠及亞太。隨著冷戰的結束和蘇聯的解體,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大國,西方一些學者認為歷史已經走到盡頭,自由民主制度完勝其它政經制度。
美東時間2025年7月12日晚(北京、台北時間7月13日晨)由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和全球華人政治學家論壇主辦,台灣中流文教基金會和上海東亞研究所贊助的《兩岸熱點》系列講座第四十五講暨閉門線上研討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議由美國美利堅大學教授、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召集人趙全勝主持,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前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林建甫與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區域國別研究院院長翟東升聯合主講。來自全球各地的近20位學者參加了會議,其中夏立平、杜進、趙宏偉、殷燕軍、朱俊瑋、祁冬濤、胡少華、蒲曉宇、朱志群等專家學者在問答環節分享了看法或提問。
中美高層經貿官員在日內瓦經過馬拉松式的會談後於5月12日發表共同聲明,宣布在90天內暫緩徵收超高關稅。雙方建立機制,繼續就經貿關係進行協商,以期達成雙方可接受的結果。
美東時間2025年5月10日晚(北京、台北時間5月11日晨)由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和全球華人政治學家論壇主辦,台灣中流文教基金會和上海東亞研究所贊助的《兩岸熱點》系列講座第四十四講暨閉門線上研討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議由美國美利堅大學教授、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召集人趙全勝主持,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林廷輝、輔仁大學日文系特聘教授、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何思慎和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國際關係學教授達巍聯合主講。來自全球各地的20餘位學者參與了會議,其中鄧中堅、劉源俊、何戎、殷燕軍、段瑞聰、祁冬濤、朱志群、胡少華、韓榮斌等專家學者在問答環節分享了看法並提問。
川普上任至今曾多次自稱將與習近平通話,卻一再自打嘴巴,引來許多政治分析人士譏笑,認為川普過於自大,而且高度地一廂情願。美媒引述分析人士的話說,川普妄想用他自己的方式,僅靠著某種推銷話術就說服習近平,這根本不可能。
美東時間2025年1月25日晚(北京、台北時間1月26日晨)由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和全球華人政治學家論壇主辦,台灣中流文教基金會和上海東亞研究所贊助的《兩岸熱點》系列講座第四十二講暨閉門線上研討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議由美國美利堅大學教授、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召集人趙全勝主持,台灣政治大學黃奎博教授、上海同濟大學夏立平教授、日本愛知大學李春利教授和美國瓦格納學院胡少華教授聯合主講。來自全球各地的近30位學者參與了會議,其中戎撫天、王海良、包承柯、朱俊瑋、朱志群、余東暉、杜進、段瑞聰、趙宏偉、殷燕軍、祁冬濤、孫太一等專家學者在問答環節分享了看法並提問。
美東時間2024年12月7日晚(北京、台北時間12月8日晨)由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和全球華人政治學家論壇主辦,台灣中流文教基金會和上海東亞研究所贊助的《兩岸熱點》系列講座第四十一講暨閉門線上研討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 會議由美國美利堅大學教授、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召集人趙全勝主持,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和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鄭振清主講。來自全球各地的近30位學者參與了會議,其中戎撫天、夏立平、王海良、林宏宇、信強、朱俊瑋、海澤龍、王建偉、祁冬濤、段瑞聰、朱志群等專家學者在問答環節分享了看法並提問。
來自中國大陸7所高校的40名師生11月27日至12月5日赴台灣參訪交流,總體非常順利。大陸學生彬彬有禮,落落大方。團中有馬龍、楊倩兩位奧運冠軍,成為關注焦點,北京清華大學學生彭弋航,氣質出眾,被人稱為「神仙姐姐」,也受到追捧。然而,來自復旦大學的女生宋思瑤接受媒體採訪,祝賀「中國台北隊」 勇奪世界12強棒球賽冠軍,遭到綠媒和一些民進黨政客和親綠人士抨擊。他們以此為由,反對中國「統戰」。隨後訪問團去台灣大學和新竹清華大學時,受到一些學生的抗議,他們高呼「這裡不是中國台北」、「兩岸一邊一國」等等。台灣陸委會揚言要對邀請師生團來訪的馬英九基金會開鍘、做「行政處分」,甚至要禁止馬英九基金會6個月到5年不得再邀大陸團來台。
來自中國大陸7所高校的40名師生11月27日至12月5日赴台灣參訪交流,總體非常順利。大陸學生彬彬有禮,落落大方。團中有馬龍、楊倩兩位奧運冠軍,成為關注焦點,所到之處,大受台灣民衆歡迎。北京清華大學學生彭弋航,氣質出衆,被人稱為「神仙姐姐」,也受到追捧。這次大陸師生訪台及其「馬龍熱」帶來的效應給低迷的兩岸關係帶來一絲曙光。
按常理川普不合適做總統,連他的支持者也坦言他有很多缺陷。但他的勝選並非偶然。7月份在賓州遭槍擊,他爬起來,緊握拳頭,高呼要戰鬥,真是拼了,連不喜歡他的人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果斷和勇氣。他的政見「讓美國再次偉大」簡單明瞭,朗朗上口。
美中兩個大國是否必有一戰?在一場在線研討會中,中美雙方的專家都希望這是一個謬論,但對於美中避戰的前景,樂觀與悲觀的程度有別。
美東時間2024年9月28日晚(北京、台北時間9月29日晨)由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和全球華人政治學家論壇主辦,台灣中流文教基金會和上海東亞研究所贊助的《兩岸熱點》系列講座第三十九講暨閉門線上研討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議由美國巴克內爾大學朱志群教授主持,香港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主任、台大政治學系名譽教授高朗和浙江大學歷史學院美國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劉國柱主講。來自全球各地的20位學者參與了會議,其中鄧中堅、戎撫天、夏立平、包承柯、朱俊瑋、海澤龍、鄭英琴、祁冬濤、楊士龍、殷燕軍、趙宏偉、蒲曉宇、韓榮斌、孫太一等專家學者在問答環節分享了看法並提問。
台灣問題似乎越來越嚴重,但並非當務之急,因為大陸內部問題很多,中美關係持續緊張,這些需要優先處理。在台灣問題上稍安勿躁是應該的,但所謂「時」與「勢」都在大陸一邊可能是一種過度樂觀的一廂情願的想法,除非北京當局破釜沉舟,用武力統一兩岸。
受美國龐大市場的吸引,中國企業帶著資金、工作和技術來到美國,卻發現在中美競爭加劇並蔓延到商界之際,美國對他們的懷疑也與日俱增。大陸企業正面臨不確定性和懷疑。
據觀察者網引述美聯社5日報導,中國電池企業國軒高科計畫在美國密西根州投資建設材料生產基地,這筆價值23.64億美元的投資將為該州大急流城帶來數千個就業崗位,被稱為密西根州北部「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發展項目」。美共和黨議員指控中企在美建廠是為了從事間諜活動,但密西根州經濟發展公司澄清,該投資項目獲得兩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