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極地研究的搜尋結果,共22

  • HX遊輪探險掀起「綠奢華」永續極地探險新勢力 重新定義極地旅行的意義

    HX遊輪探險掀起「綠奢華」永續極地探險新勢力 重新定義極地旅行的意義

    台灣極地旅遊市場蓬勃發展,赴南極旅客數已進入全球前十,HX在台灣市場表現今年更翻倍成長,不僅南極線路受歡迎,北極、冰島與格陵蘭等新目的地也快速發展。

  • 俄羅斯極圈地區設施 遭到徹底佔領影曝光

    俄羅斯極圈地區設施 遭到徹底佔領影曝光

    俄羅斯遠東楚科奇海(Chukchi Sea)科柳欽島(Kolyuchin Island)上的廢棄蘇聯極地研究站,如今成了北極熊的新家園。本月稍早,旅遊部落客馬霍洛夫(Vadim Makhorov)用無人機拍攝到數十隻北極熊在島上閒晃,牠們在夏末的北極陽光下,時而穿梭於研究站建物廢墟間,時而探頭好奇張望,甚至還有一隻想要咬無人機。

  • 全大運創舉 在北極點燃聖火

    全大運創舉 在北極點燃聖火

     115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由國立中央大學承辦,校方日前史無前例前往北極引燃聖火,高舉台灣原住民工藝的聖火火炬,路線從最北邊的全球種子庫(Seed vault)出發,象徵生命起源與無限希望,期許向全世界傳達賽會「無懼.永續」的創新精神。

  • 中央大學赴北極引燃全大運聖火 傳遞無懼創新精神

    中央大學赴北極引燃全大運聖火 傳遞無懼創新精神

    115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由國立中央大學承辦,今年史無前例前往北極引燃熱火,高舉台灣原住民工藝的聖火火炬,象徵生命起源與無限希望,期許向全世界傳達賽會「無懼.永續」的創新精神。

  • 全大運》傳遞無懼永續精神!中央大學前往北極引燃聖火

    全大運》傳遞無懼永續精神!中央大學前往北極引燃聖火

    明年5月2日至6日在中央大學舉行的115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4日舉辦啟動記者會,這次全大運主軸將是傳遞無懼、永續精神,更史無前例前往北極引燃聖火,即將隨行的教育部體育署長鄭世忠表示,「這次全大運結合創意,以及中大學校優勢,也將是9月上路的運動部首次全大運。」

  • 台灣極地研究中心加入UArctic國際組織 拓展極地科學研究影響力

    台灣極地研究中心加入UArctic國際組織 拓展極地科學研究影響力

    率先跨足北極科學研究的國立中央大學,經過長時間努力,近日傳來好消息,所屬的台灣極地研究中心成功申請加入北極大學聯盟(University of the Arctic,簡稱 UArctic),希望藉此與國際極地研究社群建立更緊密的合作橋樑,拓展台灣在極地科學、氣候變遷與環境永續議題的國際參與。

  • 《下課花路米》勇闖北極!林哲熹帶隊目睹永晝與冰融危機

    《下課花路米》勇闖北極!林哲熹帶隊目睹永晝與冰融危機

    《下課花路米》全新「全球暖化系列」將從5月3日起每週六晚間7點於小公視播出,走進北極、帛琉與挪威,和3位主持人林哲熹、温貞菱、姚愛寗共同感受氣候變遷的真實衝擊。做為第一個帶著兒少遠征北極的節目,《下課花路米》這次與中央大學台灣極地研究中心合作,登上科學家限定的北極研究島嶼,在這邊得隨身攜帶信號彈慎防北極熊、露天如廁等辛苦的環境,就為了跟台灣極地研究學者親眼見證暖化現場。

  • 南極秦嶺站啟用綠能 省百噸化石燃料

    南極秦嶺站啟用綠能 省百噸化石燃料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報導,南極秦嶺站是新時代大陸建成的第一個常年科考站,目前開站已滿一年。中國自然資源部指出,3月1日大陸在秦嶺站建設的首個規模化新能源系統,正式交付使用。

  • 陸在南極秦嶺站建設首個規模化新能源系統  3/1交付使用

    陸在南極秦嶺站建設首個規模化新能源系統 3/1交付使用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1日報導,南極秦嶺站是新時代大陸建成的第一個常年科考站,目前開站已滿一年。中國大陸自然資源部指出,3月1日,大陸在秦嶺站建設的首個規模化新能源系統,正式交付使用。

  • 陸南極衛星通信 網速近百兆

    陸南極衛星通信 網速近百兆

     大陸央視報導,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指出,近日,中國南極中山站首次實現自主衛星網路通信。在南極這一極端環境中,由於地面光纖等基礎通信設施缺失,所有通信活動均需仰賴衛星網路。衛星在此扮演著就像家庭路由器般的角色,而衛星網路好比Wi-Fi,衛星網路頻寬大小直接決定了網路速度快慢,愈大網速也就愈快。

  • 網速近百兆!陸南極中山站首次實現自主衛星網路通信

    網速近百兆!陸南極中山站首次實現自主衛星網路通信

    大陸央視14日報導,從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瞭解到,近日,大陸南極中山站首次實現自主衛星網路通信。

  • 格陵蘭認了「美國施壓」: 不要賣稀土給中國

    格陵蘭認了「美國施壓」: 不要賣稀土給中國

    格陵蘭最大稀土開發商的執行長指出,美國和丹麥的官員在去年遊說該公司,不要將專案計畫出售給與中國有關的公司。他還補充說,公司一直定期與華盛頓官員進行談判,並且檢討了開發關鍵礦場的資助來源選項。

  •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 1月底榮退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 1月底榮退

     中央大學周景揚校長即將於1月底功成身退,中央大學特於1月6日於行政大樓三樓會議室舉辦溫馨的歡送會,以及舉辦「邁進—周景揚校長與中央大學」新書發表,回顧周校長三屆任期的點點滴滴,感謝他12年來不忘初心、戮力辦學。

  • 對抗中俄  前白宮官員建議川普:上任後必須買下格陵蘭島

    對抗中俄 前白宮官員建議川普:上任後必須買下格陵蘭島

    據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時間11月25日,美國外交政策協會(AFPC)高級研究員、曾在川普政府擔任過白宮國安會幕僚長的亞歷山大·格雷(Alexander B. Gray)在《華爾街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稱,川普在開啓第二個任期之後,應該繼續其未竟的事業——買下格陵蘭島。

  • 台海洋科研創舉 極星號深入北冰洋

    台海洋科研創舉 極星號深入北冰洋

    歷經1年努力,國家海洋研究院與國立中山大學合作,榮獲德國阿弗瑞德.韋格納研究所審查通過,於今年8月由國海院代表台灣搭乘「極星號」破冰船(RV Polarstern),前往北緯80度以北的北冰洋海域做2個月的海洋科學探險,取得珍貴北冰洋水文資料,這是台灣海洋研究單位的創舉。

  • 央大極地研究中心獲千萬捐助 赴北極建世界首座極地棧橋

    央大極地研究中心獲千萬捐助 赴北極建世界首座極地棧橋

    全球氣候變遷,讓海陸交界區域的海洋與生態環境產生巨大改變。為進一步了解極區變化,中央大學計畫在北極斯瓦爾巴島珈菲耶加海岸建置世界首座「極地海岸研究棧橋」。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家維引薦下,獲點將家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陳景松董事長捐助新台幣1000萬元捐助,為台灣的極地研究開創新藍海。

  • 台170種小米種原入北極世界種子庫 立下永續農業里程碑

    台170種小米種原入北極世界種子庫 立下永續農業里程碑

    飛越幾近半個地球,長途跋涉7000多里,台灣科學團隊前進北極冰天雪地,在挪威時間5月29日上午10點(台北時間下午4點)將我國第一批計170種珍貴小米種原,正式送入全球農業的諾亞方舟-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這是我國參與國際合作與永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 首批台灣小米種原 送北極末日種子庫

    首批台灣小米種原 送北極末日種子庫

     在中央大學極地研究中心推動下,台灣研究團隊5月底將前進北極,把第一批計170種珍貴台灣小米種原送達挪威「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以維繫小米基因多樣性。小米是台灣原住民重要主食,將小米種原異地保存對全球農業永續發展相當重要。

  • 台灣小米種子送到「末日種子庫」 對全球農業永續發展做出貢獻

    台灣小米種子送到「末日種子庫」 對全球農業永續發展做出貢獻

    在中央大學極地研究中心的推動下,台灣研究團隊將於5月底前進北極,將第一批計170種珍貴台灣小米種原,送達挪威「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以維繫小米基因多樣性。小米是台灣原住民重要主食,將小米種原異地保存,對全球農業永續發展相當重要。

  • 陸國產極地重型載具取得突破 完成技術測試與性能驗證

    陸國產極地重型載具取得突破 完成技術測試與性能驗證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20日報導,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崑崙站隊「雪豹」2乘組,2023年12月中旬由中山站出發,歷時2個多月,日前依次抵達泰山站、崑崙站等區域,順利完成中國第二代國產極地重型載具的技術測試與性能驗證。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