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遷,讓海陸交界區域的海洋與生態環境產生巨大改變。為進一步了解極區變化,中央大學計畫在北極斯瓦爾巴島珈菲耶加海岸建置世界首座「極地海岸研究棧橋」。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家維引薦下,獲點將家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陳景松董事長捐助新台幣1000萬元捐助,為台灣的極地研究開創新藍海。
陳景松長期致力推動極地環境科普教育,他曾催生科博館的「地球的盡頭-南北極特展」,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台灣民眾認識極地地區特殊的地理、氣候和生態特點,以及科學家極地探險與冒險的精神。
當前全球氣候遽變,極區陸地海岸永凍土融解、冰河退卻,海冰與海岸侵蝕,透過各種的生物地質化學等反饋過程,讓海陸交界區域的海洋與生態環境產生巨大變化,其甲烷等溫室氣體逸散到大氣更具有全球影響。這些發生在陸地、海洋與海冰交界上複雜的過程與因子之間的交互作用,缺乏長期穩固的平台進行觀測分析。
中央大學表示,校內台灣極地研究中心與波蘭哥白尼大學合作的珈菲耶加極地研究站,在地球科學院許樹坤院長的推動下,將建置世界首座「極地海岸研究棧橋」,受惠於陳景松董事長的大力支持,可望加速國內研究資源的整合,提前實現研究棧橋的興建,這也是最接近北極的研究棧橋。
中央大學說明,研究棧橋是海陸交接區域研究的重要研究設施,由於水深淺、浮冰多,調查船舶無法進入,棧橋跨越海灘與堆積的海冰,延伸至碎波帶之外側,提供一個平台建置儀器,進行長期且密集的海陸交接區域監測與採樣,這些資料對於極區海洋酸化、各種水文與海水動力調查研究有極大助益。
中央大學周校長景揚感謝陳景松董事長的慷慨捐助。他強調,中央大學近年來在北極研究上一直扮演「領頭羊」角色,3年前率先跨足北極科學研究,去年正式成立「台灣極地研究中心」,致力於極區科學研究,未來也將妥善運用這筆捐款,積極發展極地研究,為人類開創永續生存的明天。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