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海警法的搜尋結果,共37筆
中國和菲律賓在南海主權爭議再起。中國海警指責菲方公務船20日侵闖黃岩島領海,導致中國海警採取反制措施,發射水炮警示驅離,手段正當合法。此外,中國海警也指控菲方多艘船隻15日至18日在半月礁、艦長礁「非法侵權挑釁」。
國民黨立委陳永康領銜提案修法,將金馬外島禁限制水域的畫設主管機關由國防部改為海委會,罷團12日痛批是要將兩岸「內戰化」,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更指藍白聯手力推國安惡法,癱瘓台灣國安;國防部今(13)日強調,此次修法建議,將對國際社會釋放錯誤訊息,國防部不表認同。
大陸環球網24日報導,在中國大陸管轄海域開展巡航、警戒,值守重點島礁,預防、制止、排除危害國家主權、安全和海洋權益的行為是海警職責。近日曝光的一組照片顯示,今年4月中旬,大陸海警在南海鐵線礁實施海上管控,行使主權管轄權。期間,海警執法員登上鐵線礁開展島礁檢查,對相關非法活動取證。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海警局發言人劉德軍於12月4日表示,菲律賓不顧中方多次勸阻和警告,執意派出4艘海警船、6艘公務船及多艘不明身分船隻,侵闖大陸黃岩島領海及南沙群島仙賓礁附近海域。
大陸央視新聞報導,中國大陸海警局新聞發言人5日就菲位南海多點侵權挑釁發表談話。指菲方顛倒黑白、倒打一耙。
中國海警局今天(10日)發佈關於涉黃岩島問題的聲明,重申黃岩島是中國固有領土,指責菲律賓頻繁派軍警艦機和公務船隻衝闖黃岩島附近海空域滋事挑釁,強調將堅決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第79屆聯合國大會10日將登場,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8日刊登外交部長林佳龍投書,強調台灣在半導體及航運的關鍵地位,並示警中國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的企圖,已對全球和平與安全造成嚴重威脅。他呼籲聯合國勿再扭曲第2758號決議,應重新檢討並納入台灣。
面對中國大陸威權擴張,國安會祕書長吳釗燮31日在捷克演說指出,歐洲建立整合性嚇阻力量至為關鍵,他呼籲歐洲國家應加強與台灣在供應鏈韌性和經濟安全方面的合作,也希望未來在集體應對中國法律戰、反制外國資訊操弄及網通安全等議題上有更多交流。唯有確保台灣和印太地區繁榮,才能保障一個繁榮的歐洲。
8月17日至18日,大陸交通運輸部所屬福建海事局、東海救助局共同實施「2024年台灣海峽海上巡航執法行動」。據大陸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報導,此次行動歷時30.5小時,巡航總里程413海浬,到達了台灣海峽中部以東2海裡的範圍內,最南端已經到達了台灣淺灘,巡航覆蓋面積,比往年範圍更廣。與此同時,大陸國家相關部門已經建立了大數據系統。可以對過往台灣海峽的船隻進行大數據實時監測和分析。
近期我國「港福洋266號」及「富申號」兩艘漁船接連遭日本海保廳以越界捕魚為由扣押,台日重疊專屬經濟區(EEZ)問題再浮上檯面。近年,台灣近海漁業資源日益枯竭,漁民為生計須往更遠的漁場作業,動輒超過我國公告的「暫定執法線」,進入台日重疊EEZ,稍有不慎即可能被日本安保船追緝罰款。
2013年4月,台、日簽署《台日漁業協議》,為台灣漁民取回北緯27度以南釣魚台周邊海域傳統漁場,此後漁船在該海域作業鮮少遭日本扣留。2020年9月蘇澳籍漁船「新凌波236號」在釣魚台12浬,遭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艇「來間(KURIMA)號」撞損,台、日漁業糾紛再起。上月「港福洋266號」及「富申號」兩艘漁船接連遭日本海上保安廳扣留,漁民作業問題成為關注焦點。
2013年4月,台、日簽署《台日漁業協議》,為台灣漁民取回北緯27度以南釣魚台周邊海域傳統漁場,此後漁船在該海域作業鮮少遭日本扣留。2020年9月蘇澳籍漁船「新凌波236號」在釣魚台12浬,遭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艇「來間(KURIMA)號」撞損,台、日漁業糾紛再起。上月「港福洋266號」及「富申號」兩艘漁船接連遭日本海上保安廳扣留,漁民作業問題成為關注焦點。
菲律賓、加拿大、美國及澳洲7日首度在菲律賓主張的南海專屬經濟區(EEZ)內舉行4國聯合軍演,以強化彼此間的協同作戰能力。此前菲律賓與日本在南海舉行「海事合作活動」演習。在南海爭端上,菲律賓與美日加澳共同應對中國在南海行動,南海的對峙有愈演愈烈之勢。
菲律賓、加拿大、美國及澳洲7日首度在菲律賓主張的南海專屬經濟區(EEZ)內舉行4國聯合軍演,以強化彼此間的協同作戰能力。此前菲律賓與日本在南海舉行「海事合作活動」演習。在南海爭端上,菲律賓與美日加澳共同應對中國在南海行動,南海的對峙有愈演愈烈之勢。
遠景基金會與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合辦「中國反分裂國家法與法律戰之影響」媒體座談會。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指出,中共正5路並進以法律戰矮化台灣主權,並制定相關法律阻撓國際友人支持台灣,同時他呼籲北京當局正視兩岸現實及台灣主流民意,相互堆疊善意。
仁愛礁(Second Thomas Shoal,第二托馬斯礁)正成為南海中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地緣政治和法律爭端的核心地帶。在這個島礁上,菲律賓正在與中國進行對抗,這一行為已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最近,北京和馬尼拉就如何緩和這一緊張局勢進行會談。雙方商定一項臨時安排,菲律賓於7月27日對於海軍陸戰隊所在的馬德雷山號登陸艦(BRP Sierra Madre)提供必需物資補給。儘管達成這項臨時協議,但雙方均未放棄各自對南海更廣泛權利的主張。
近幾年來中美關係持續惡化,兩岸關係也更趨緊張,在多次的環台軍事演習與離島登船檢查之後,並參考中國與菲律賓南海島礁爭議,一批長期關注台海問題的智庫與學者們認為,中共有可能採取壓迫性的強制隔離與封鎖,來取代直接的軍事攻擊。這種海上封鎖或隔離將以中國海警為主力,對進出台灣的船舶實施登船檢查,而這種全新的方式應對起來並不容易,台灣應該盡早做好準備。
國防部5日表示,共機連2日出動逾60架次出沒台海周邊,配合共艦執行「聯合戰備警詢」,形成「四面環台」態勢,離鵝鑾鼻約51浬,含殲-16、運-8及無人機等各型主、輔戰機。退役少將栗正傑預言,共機下次搞不好就會到台灣領空飛一趟,一開始可能是一架無人機。
澎湖漁船「大進滿88號」事件,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3日表示,中共海警的行動不排除是要消除對台灣海峽「法律戰」論述尚存「法不及台灣民眾」的「身分空白」;揭仲擔心,倘若如此,則中共海警未來不但可能繼續對台灣漁船下手,受國軍雇用、執行外離島物資運補與人員交通的軍租商船,也可能成為中共海上執法單位的目標,國防部與國安高層應未雨綢繆。
澎湖籍漁船「大進滿88號」昨(2)日晚間因疑似進入陸方海域作業違反禁漁期被扣押帶走,曾在海巡署服務的律師劉文瑞說,被扣的漁船疑因進入陸方領海、又是大陸休漁期,只能說讓陸方「剛好撿到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