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珊瑚保育的搜尋結果,共17筆
台灣中油與學術界及外部專業團體攜手合作,在營運場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已漸漸體現成果。23日公司再與玉山商業銀行簽署生物多樣性保育合作意向書,宣示雙方將攜手推動環境永續工作。合作項目含共同推動生物多樣性維護、海陸域OECMs(其他有效保育區或保育共生地)認證,響應30X30目標等,目標成為台企的典範。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6日宣布與國際珍古德協會、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共同合作,推動珊瑚復育的教育工作,台達集團創辦人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鄭崇華、珍古德博士與海科館長王明源等三方共同種下珊瑚苗,象徵及展現對海洋保育的支持。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6日宣布,與國際珍古德協會、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共同合作,推動珊瑚復育的教育工作,台達集團創辦人鄭崇華、珍古德博士與海科館長王明源等三方共同種下珊瑚苗,象徵及展現對海洋保育的支持。
海洋保育署出版《臺灣海洋生態科普百分百》圖文書,以100個為什麼出發,引導民眾探索海洋奧秘,因應6月8日國家海洋日活動,當天特別將於海洋日會場、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一樓設攤,透過問答與遊戲互動,邀請民眾闔家走入海洋、親近生態。
墾丁國家公園每年在珊瑚產卵季辦理保育系列活動,今年首度擴展至高雄地區,在高雄圖書總館進行開幕活動,也舉辦多場如海洋市集、海洋沙龍、科普講座及特展等,希望讓更多民眾了解海洋生態、環境永續及淨零碳排的重要性,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愛護海洋行動。
屏東度假勝地小琉球年登島人次達百萬,觀光蓬勃發展帶來的是小琉球海域生物量衰減、資源枯竭,珊瑚礁覆蓋率僅11.9%,為全台最低。監察院11日表示,權責機關明顯有疏失,通過監察委員范巽綠、林盛豐提案,糾正海委會、觀光署、鵬管處及屏東縣政府。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6屆締約方大會(CBD COP16)今年於哥倫比亞展開,台達長期關注氣候變遷並已將生物多樣性納入永續策略,本屆透過基金會取得CBD COP16觀察員的資格,於當地舉辦四場活動,包含在談判區主辦兩場與珊瑚復育相關的周邊會議,並受邀參與一場綠建築與生物多樣性的周邊會議,另外也在展位區展出珊瑚復育成果,累積共有超過百位國際級氣候領袖與會,獲得熱烈迴響。今(4)日舉行返台成果發表會,協助台灣掌握國際氣候重點趨勢。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富國島南部以其倚臨的世界級絕美海灘著稱,並坐擁珍珠島上最大規模的珊瑚保育區。這片被稱為「陽光仙境」的美麗區域,如今已被打造成為日夜不息的極致度假勝地,讓遊客可沉浸於各式獨一無二且令人流連忘返的豐富體驗中。
為宣導保護海洋環境,了解珊瑚生態永續發展的重要性,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攜手「珊瑚特潛聯盟」全台20家業者,透過專業教練潛水前的說明導覽以及潛水任務的執行,帶領潛水員認識珊瑚形態、瞭解珊瑚生態的重要性以及影響珊瑚白化因素,並向大眾傳遞海洋環境是珊瑚及各種生物的家,我們應尊重野生動植物,留下最少足跡,讓珊瑚生態永續發展。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首次集結全台20家潛水業者,於今年成立「珊瑚特潛聯盟」,並認養40處珊瑚礁棲地,密切掌握珊瑚健康狀況,今天是世界珊瑚日,海保署正式成立「海保署珊海俱樂部」LINE官方帳號,讓民眾可以瞭解更多海洋及珊瑚保育知識,及協助回報珊瑚白化狀況。
正值墾丁珊瑚礁生態保育月,近日更是珊瑚產卵季節,日前卻有潛水教練在墾丁熱門潛水景點後壁湖生態保護區海底,發現長約10公尺的漁網在珊瑚礁上漂動,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與保警持續巡查重點海域,呼籲民眾共同守護海洋生態。
由聯華電子所發起第九屆「綠獎」徵件活動,於世界地球日正式啟動!綠獎連續舉辦八年來,在台灣陸、海、空等領域已保育了約40項物種,從守護瀕臨絕種的台灣白魚、台灣穿山甲,到支持澎湖復育珊瑚棲地等,透過與綠獎得獎團體共同攜手,期待喚醒人類對地球上其他物種重視,為守護台灣獨特的生物多樣性盡一份心力。
由聯電(2303)所發起第九屆「綠獎」徵件活動,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正式啟動,綠獎連續舉辦八年以來,在台灣陸、海、空等領域已保育了約40項物種,從守護瀕臨絕種的台灣白魚、台灣穿山甲,到支持澎湖復育珊瑚棲地等,透過與綠獎得獎團體共同攜手,期待喚醒人類對地球上其他物種的重視,為守護台灣獨特的生物多樣性盡一份心力。
海草除對提高海洋生物多樣性具正面效益,能增裕漁業資源外,未來甚至達到抵換碳匯之目的。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與農業部水產試驗所8日便在馬公市辦理「青灣海草復育活動」,由60名澎湖中小學師生一同體驗種植海草,希望透過參與復育行動,讓海洋教育向下扎根,提升海洋保育意識。
日本西武集團旗下,由台灣橫浜八景島股份有限公司營運,位於桃園的都市型水族館Xpark,開館以來積極參與各種不同的SDGs活動,這次與日本沖繩八重山漁業協同組合珊瑚幼苗生產部合作,經AIネット株式会社協助,將石垣島海域人工繁殖的「柔枝軸孔珊瑚」引進台灣復育,並透過展示,與台灣的養殖珊瑚進行比較,這也是日本石垣島珊瑚首度輸出海外。
媒體與環團質疑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俗稱三接)工程,對當地海域生態造成影響,台灣中油聲明,自108年三接施工迄今,監測柴山多杯孔珊瑚等群株數皆穩定維持,且隨季節變動甚至發現新群株,保育候鳥小燕鷗也大量繁殖。各項科學調查證明,三接海域雖有沙來沙往現象,但整體生態穩定發展,並未因施工受到影響。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極端氣候不僅對人類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自然環境及生物也都無一倖免,其中珊瑚大量白化、死亡更是國際關注的重要議題。珊瑚看似與人類生活沒有太大關聯,但倘若珊瑚消失,將對生態環境和人類生存造成巨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