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變矮的搜尋結果,共26筆
小心骨質疏鬆症!中醫師柯柏任表示,人類的骨質約在30歲後開始流失,當有不明下背痛、身高變矮或明顯駝背,可能是骨質流失警訊,一旦惡化成骨鬆導致髖關節骨折,將增加失能風險。另據統計,髖關節骨折的老年人因長期臥床,可能併發感染症,一年內死亡率達2成左右。
嘉義市聖馬爾定醫院1周內收治3位長期背痛的年長女患者,經診斷為多處椎體壓迫性骨折,3人都嚴重骨質疏鬆,卻誤以為是肌肉拉傷或退化性腰背痛,骨科醫師黃立人以「飛梭椎體成形術」治療,改善疼痛,提醒延緩骨疏要適度曬太陽、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維持規律運動。
隨著現代人生活習慣的轉變,餐廚空間不再只是烹飪與用餐的場域,而是兼具情感交流與多元機能的生活舞台。 其中,中島既是交流的核心,也是最適合分享生活的平台,讓日常互動在此自然展開,營造出自在而美好的生活環境。然而,在設計上不僅講求美感,也需要依照屋主需求和屋況靈活調整,根據自身日常的下廚頻率、類型,去規劃適合的餐廚機能。小坪數如何在設置吧台後仍保有流暢動線?單身族或小家庭適合開放式餐廚嗎?小空間能否同時兼顧機能與美感?一起來看看舨舍空間設計提出的3個能提升生活質感的社交型餐廚吧!
一名65歲老翁,本身有糖尿病,近半年身高變矮、背部痠痛不舒服,曾嘗試職能治療和貼止痛貼布,但效果有限。在女兒陪同下就醫,門診X光發現他胸腰椎交界處有壓迫性骨折,進一步進行骨密度檢查,確診骨質疏鬆。經過2年持續治療,骨密度數值進步、背痛情況也改善。
88歲的羅爺爺住在榮民之家,身體硬朗的他卻在一年前某天散步腿軟不慎跌坐在地,之後大腿疼痛,X光呈現骨骼密度降低及髖關節股骨頸骨折,接受手術後長期臥床,行動受限,無法完全恢復。另一名榮民之家82歲的張奶奶,診斷類風溼性關節炎接受治療逾30年,10多年前出現頻繁下背痛且駝背嚴重,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查呈現骨質疏鬆及脊椎壓迫性骨折,接受長期骨鬆藥物治療、維生素D補充及持續復健運動後,近半年背痛完全改善已不需服用止痛藥。
美國前總統拜登被診斷出罹患第4期攝護腺癌,且癌細胞已轉移到骨骼。台北巿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醫師姜冠宇指出,這若發生在基礎較差的病人與家庭,恐怕就迎來安寧人生了,他表示,骨頭痛算是很難處理的疼痛,那種痛是因攝護腺癌細胞轉移後增殖,快要把骨頭給撐破了的痛,部分患者還可能因腰椎骨扁了而變矮。
骨質疏鬆可能引發背痛、骨折或臥床。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最新研究發現,要預防骨質疏鬆除了補鈣外,「給骨頭壓力感」是重要關鍵,最有效的增強骨質密度的運動處方,就是「有氧運動+阻力訓練」的組合,例如快走搭配深蹲,1堂有氧課再加一點簡單肌力訓練,都能強化心肺功能,有效提升骨質密度。
人口老化進程加速,台灣60歲以上每6人即有1人罹患骨鬆,其中女性每3人就有1人,男性則是每5人就有1人。今年3月起健保擴大給付骨鬆藥物,病患有骨折風險,不必等到發生骨折就能用藥;已骨折的病患若周邊骨發生骨折也可使用,降低失能死亡的風險,預計13萬人受惠。
人口老化進程加速,台灣60歲以上人口中,每6人即有1人骨鬆,其中女性占8成,每3人就有1人,男性則是每5人就有1人。今年3月起,健保擴大給付骨鬆藥物,病患有骨折風險,不必等到發生骨折就能用藥。已骨折的病患,不必等到大骨骨折,周邊骨發生骨折後也可使用,降低失能、死亡的風險,預計13萬人受惠。
根據資料顯示,台灣50歲以上女性骨質疏鬆症患病率為25%至30%,男性8%至10%,其中髖部骨折發生率逐年上升,研判與人口老化有關。雲林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北港媽祖醫院營養師沈彥汝表示,骨質疏鬆常悄然發生,初期毫無症狀,直到背痛、身高變矮、駝背甚至骨折,才會意識到骨骼已變脆弱,因此早期預防與管理非常重要。
是否覺得家中長輩愈老愈矮呢?骨科醫師吳凱文表示,老化確實可能讓人變矮,若與自己最高時的身高,差距3公分以內都算正常範圍內,若差距3至5公分就要擔心脊椎「倒勼」,如果差距達6公分以上,可能是已發生壓力性骨折,建議長者每天花3分鐘做靠牆運動,加上補足蛋白質、曬太陽與運動,都有助於避免「老倒勼」。
市面上充斥標榜「長高」、「轉骨」的產品,可見台灣家長重視孩子身高,希望孩子能高人一等,衛福部南投醫院中醫科醫師指出,孩子身材除了受遺傳影響,生長發育期補腎健脾,能幫助孩童生長發育,也可按摩「足三里」、「內關」及「湧泉」等穴位調理脾胃,對生長有幫助。
從偶像歌手出身的藝人余皓然,和男星王中平結婚28年,育有一雙兒女。今(23日)余皓然透露有更年期的症狀,並附上一個大哭的表情貼圖。
長年茹素的張奶奶感覺自己「老倒縮」變矮了、站不穩,最後跌倒骨折開刀,除了藥物治療幫助增加骨質,台中榮總嘉義分院骨科主任孫弘諺建議她多補充紫菜、黑芝麻、豆類、無花果等高鈣食物,走路、爬樓梯保持行動力,張奶奶腰痠背痛減緩,愈來愈有活力。
83歲蘇阿嬤近日下背疼痛到「無法走路」就醫,發現腰椎第二節有明顯壓迫性骨折,原來阿嬤前幾天從沙發跌坐到地上「怕被罵不敢講」,吃止痛藥卻無改善,任何小動作都會痛到掉淚。幸採用微創經皮椎體成形術灌注骨水泥後,住院兩天後就能穿著背架走路出院。
韓劇《白晝之月》由「小姜棟元」金永大及表藝珍主演,故事穿越現代與古代之間,兩人分別都要詮飾前世、今生兩角,身高185公分的金永大卻透露拍攝古裝戲時,「穿著盔甲,只有個子變矮了的感覺」。而他和表藝珍在古代的劇情裡,有一幕在樹蔭下,他閉眼躺在表藝珍腿上休息,沈浸浪漫的氛圍中,表藝珍卻笑說:「因為在過去的時代背景中,我們沒有幾個場景是和諧相處的,而那場是我們關係最和諧、舒適,但卻很短暫、珍貴的一段時間。」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今年初召開專家會議,並於知名國際期刊《骨質疏鬆症與肌少症》3月號發表論文《亞太地區骨質疏鬆症長期與持續治療共識》,揭示臺灣65歲以上民眾發生1次以上脊椎體壓迫性骨折的民眾中,女性占19.8%,男性12.5%,更年期婦女骨質疏鬆症盛行率30%,稱骨質疏鬆症將成為未來臺灣全民健康高度隱憂。
台灣最高峰玉山每年吸引超過5萬人朝聖,0403花蓮大地震後其高度變化備受關注,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4日公布,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5月透過GPS測量法,測得玉山主峰高度為海拔3952.433公尺,較去年11月減了5.2公分,也比去年5月矮了1.7公分。玉管處強調,玉山主峰高度在「誤差範圍內」,勿過度憂心。
更年期不是女性專有歷程,很多男性也會面臨同樣的狀況。對此,泌尿科醫師黃冠鈞提供「睪固酮低下自我檢測量表」,一旦符合裡面的10大症狀,或是有明顯的性慾減退、勃起障礙比以前更常出現,就很可能是更年期前兆,務必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
長輩身高變矮,腰桿一打直就背痛更厲害,小心是骨質疏鬆,骨頭像油條般,孔洞大易碎且疏鬆,甚至產生壓迫性骨折。骨科醫師陳鈺泓表示,骨質疏鬆患者平日要多吃牛奶、芝麻糊、肉、蛋等高蛋白質食物外,也要適度做負重運動,像爬樓梯,即有助增強骨骼和肌肉力量,改善骨鬆與預防壓迫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