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陸蟹媽媽的搜尋結果,共12筆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在農曆閏6、7、8月的15至17日,在台26線墾丁香蕉灣至砂島段進行3次護蟹交管工作,今年第3波護蟹交管將在國曆10月6日至8日晚上進行,墾管處呼籲駕駛減速慢行,禮讓陸蟹先行,共同守護墾丁生態。
高雄市援中港濕地是凶狠圓軸蟹棲地之一,每到夏季夜間,就會開始有成千上萬凶狠圓軸蟹媽媽傾巢而出,護送幼蟹前往大海,但因溼地有與道路相隔,容易遭車輾壓命喪輪下,溼地志工每到繁殖季節,就會到螃蟹媽媽遷徙沿線護送,讓生態循環能生生不息。
墾丁陸蟹繁殖高峰期為農曆6至10月,陸蟹媽媽在月圓夜晚往海岸奔走,完成釋幼使命。墾丁國小師生17日白天利用海洋課淨海淨灘,晚上則協助墾丁國家公園護蟹宣導,在月圓的夜晚讓陸蟹媽媽安心到海邊釋卵,希望珍貴的陸蟹能生生不息。
墾丁陸蟹繁殖高峰期為農曆6至10月,陸蟹媽媽在月圓夜晚往海岸奔走,完成釋幼使命,墾丁國小師生中秋節白天利用海洋課淨海淨灘,晚上協助墾丁國家公園護蟹宣導,在中秋月圓的夜晚讓陸蟹媽媽安心到海邊釋卵,希望珍貴的陸蟹能生生不息。
位於高雄市的援中港溼地,每年6月至8月會進入「兇狠圓軸蟹」繁殖季,上千隻螃蟹媽媽橫越馬路,將小螃蟹帶入海中展開旅程,濕地認養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溼地保護聯盟派員巡守,並舉辦生態教育活動守護螃蟹路權。
屏東墾丁台26線香蕉灣路段,為全台陸蟹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曾紀錄陸蟹種類高達62種,為全台95%陸蟹種類集中熱區。交通部公路局與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合力推動「護蟹過馬路」的陸蟹廊道,近年在廊道的路殺情形成功減少81%。公路局更打造陸蟹廊道3.0,透過軟硬體措施雙管齊下,並實施交管便於陸蟹通過,盼維護生態多樣性,防止陸蟹被路殺成「蟹餅」。
屏東小琉球8月抱卵陸蟹降海釋幼高峰期為17日至19日,陸蟹守護志工統計,6月以來累計陸蟹與寄居蟹路殺數量達1677筆,颱風後數字攀升,分析原因近日下雨後溼度較高,原本躲在洞穴中的陸蟹出現在馬路上機會增多,路殺事件頻率隨之上升,呼籲遊客及居民小心護蟹。
小琉球7月抱卵陸蟹降海釋幼高峰期為17日至19日,陸蟹守護志工統計,目前累計陸蟹與寄居蟹路殺數量達1677筆,颱風後數字攀升,分析原因近日下雨後溼度較高,原本躲在洞穴中的陸蟹出現在馬路上機會增多,路殺事件頻率隨之上升,呼籲遊客及居民小心護蟹。
據專家指出,屏東小琉球陸蟹媽媽降海釋幼高峰期約在7月19日至21日,因暑假遊客多,又逢周末假日,陸蟹志工發現近來陸蟹遭路殺情況增多,經統計從6月6日到7月16日,島上發現遭路殺「蟹餅」高達1006個,包括陸蟹864個、寄居蟹142個,呼籲民眾到小琉球遊玩時,能降低車速、保護陸蟹。
陸蟹繁殖高峰期為農曆6至8月,許多陸蟹媽媽在月圓夜晚往海岸奔走,完成釋幼來使命。屏東小琉球7月陸蟹媽媽降海釋幼高峰期是19日至21日,因暑假遊客多,又逢周末假日,陸蟹志工發現近來陸蟹遭路殺情況增多,根據志工統計,從6月6日到7月16日,島上發現1006個「蟹餅」,呼籲民眾到小琉球遊玩時,降低車速保護陸蟹。
墾丁陸蟹繁殖高峰期為農曆6至10月,許多陸蟹媽媽在月圓夜晚往海岸奔走,完成釋幼來使命,但路上重重關卡,尤其經過台26線,許多陸蟹媽媽在橫越馬路時慘遭「路殺(汽機車輾斃)」,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7月至9月的月圓時分,在香蕉灣至砂島段以「停10走10」作法,並配合新設的高架陸蟹廊道,保護陸蟹媽媽繁衍生命。
【旅遊經 洪書瑱報導】這綠島像一隻船,在月夜裡搖呀搖……說到綠島,讓人不自主唱起這一首歌,但事實上歌詞的「綠島」,其實指的是「台灣本島」,但總會讓人直覺式想到這座舊稱為火燒島的綠島!夏季可說是綠島的旅遊旺季,這個時節可以玩水、浮潛、潛水等。綠島其實並不大,但海陸空卻都有可看之處!「海」:有全世界僅有三處的海底溫泉-朝日溫泉,更是世界知名的潛水天堂,包括:石朗潛水區、大白沙海灘、海底郵筒、已逾千歲的大香菇珊瑚等;「陸」:有牛頭山大草原、小長城、國家人權博物館、梅花鹿;「空」:也是台東最美星空所在地之一,而值得一提的是-綠島的生態之美,也非常值得遊客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