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預防高血壓的搜尋結果,共30筆
今(29)日為「世界中風日」,衛福部統計,腦血管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4名,平均每42分鐘有1人因此失去生命,其中又以腦中風最常見。營養師林世航建議,民眾可從每天定量的全穀類、乳品、蔬果,及含蛋白質的食物及水分,幫助預防腦心血管疾病。
總統府22日召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四次委員會議,衛福部次長周志浩在報告時表示,「國人不動」的情況相當嚴重,希望在2030年,「身體活動」的人口數能夠比2021年增加15%,換算12歲以上應增加141萬身體活動人口。他強調,如果大家都運動,政府可以減少衛生保健支出1至3%。
網傳香蕉因鉀、磷、鎂含量過高,會影響鈣質吸收,吃了會傷到筋骨、害骨頭變脆,營養師林雨薇指出,每天吃1、2根的香蕉不但不會傷害骨骼,反而能補充到鉀離子,維持身體健康,但體質過敏、脾胃虛寒者、腎臟病患及血鉀過高等4類人要小心食用。
台中捐血中心20日公布新血庫庫存量,血液總庫量只有5.9天,離安全庫存量7天還差約4000袋血,尤以O型、A型2種血型最缺,各只有4.5、5.5天存量,捐血中心呼籲民眾踴躍捐血。
高血壓會對身體造成危害,亦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因此,日常應遵循居家「722」原則,適時檢測血壓值的變化,另外也可食用番茄、柑橘類、香蕉、莓果類等食物,幫助降低血壓。
豆漿是許多人心中的健康飲品。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喝豆漿具預防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幫助瘦身的潛在功效,值得於日常生活中多加利用。她並推薦豆漿6搭配,不僅好喝還更健康,其中像是加入薑黃,有助於抗發炎、促進消化;添加香蕉,能快速補充能量又甩肉。
天冷是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營養林世航表示,透過飲食也有助改善三高,降低腦中風風險,建議主食應選擇糙米、地瓜等全穀或未精緻雜糧,每天早晚各喝一杯牛奶,攝取足夠的鈣質,有益血管健康、預防高血壓,若出現臉歪嘴斜、單側肢體無力、口齒不清情形,即可能是腦中風,要快就醫。
天冷吃鍋好享受,但小心「傷心」。心臟內科醫師林謂文分享有位60歲有高血壓、心衰竭病史的男子,規律服藥與回診,原本病況控制不錯,近來卻惡化,常常腳腫,詢問後發現男子非常喜歡吃火鍋,尤其愛喝熱湯,嗑鍋完隔天必定腳腫,為此,他提醒有心血管病史者,吃火鍋盡量別喝湯,2碗麻辣鍋湯底,所含的鈉就幾近1天攝取上限,容易身體水腫、血壓飆高,致使心衰竭病況惡化。
冬天是吃鍋的好季節,但小心太常吃容易攝入過多的鈉,導致水腫。對此,營養師楊哲雄分享高鉀蔬果排行榜,除了能排鈉消水腫外,還可預防高血壓。其中高鉀蔬菜前3名依序為孟宗竹筍、菠菜及白莧菜;至於高鉀水果第1名不是很多人以為的香蕉,而是釋迦。
攝護腺肥大所造成的排尿不順,困擾著許多男性。對此,泌尿科醫師廖奕安表示,每天攝取320毫克以上的南瓜籽,對於改善攝護腺肥大症狀,能產生正面影響;此外,南瓜籽還具改善勃起功能、提升精液品質、改善膀胱過動症、增加髮量、促進心臟健康的作用,值得將它納入日常飲食中。
南瓜對促進攝護腺、泌尿道健康廣為人知,泌尿科醫師呂謹亨表示,南瓜、尤其是南瓜籽,富含抗氧化劑,還可降低身體發炎反應、改善血壓、降膽固醇、調控血糖、提升免疫力與提升睡眠品質等多種好處,可連籽一起吃;營養師李婉萍也指南瓜帶皮吃更增加纖維攝取量,有助腸道健康。
台中豐原區慈濟宮將舉辦建醮大典,廟方23日結合佛教慈濟慈善基金會、豐原區公所、豐原區里長協會等單位推動公益活動,建醮期間將連續7天,提供豐原區獨居長者、低收入戶近1000戶午、晚餐素食餐食,盼藉此共同關懷地方弱勢。
飲食與情緒反應密切相關,營養師張宜臻就指出,想擁有好情緒,不妨多吃鮭魚、蔬菜、堅果、雞蛋、牡蠣、雞胸肉、地瓜、牛奶及優格,對於提升睡眠品質、預防高血壓等,也能發揮正面效益。另外她提到,有些人壓力大時會透過吃甜食或零嘴來紓解,但過度攝取恐大增負面情緒,並帶來不少健康隱憂,不可不慎。
家醫科醫師王建宇分享一名男子,連吃1個月的雞絲麵,竟開始頭痛、血壓高,研判就是因雞絲麵含鈉量高所致,而每100克雞絲麵,就含有2450毫克的鈉,吃這一小撮麵,即已超出成年人1天攝取鈉的上限,吃多確實可能造成血壓飆高。
有些人擔心一旦吃降血壓藥,就得一輩子吃藥,心臟內科醫師洪惠風表示,事實並非如此,如果高血壓患者體質不變,停掉了降血壓藥,血壓馬上就會升高,但如果體質改變了,就有機會就此停藥,有些患者戒了湯,限制飲食中的鹽份,或減重成功,血壓就恢復正常,不必再吃藥。
有些人沒吃到飯、麵等澱粉,就覺得好空虛,但吃了又有擔心發胖或血糖飆太高,對此,國健署建議不妨改成全穀及未精製雜糧,一樣是澱粉類,卻有更高的營養價值,像富含鉀的馬鈴薯、綠豆,就有助於預防高血壓。
有不少女性都會擔心,攝取含有大豆異黃酮的食物,如黃豆、豆腐或豆漿等,恐增加婦癌發生的機率。對此,營養師童瀞萱破除迷思,指不僅罹患婦癌機率不會提高,適量攝取還可保護女性乳癌的發生,以及降低其復發和死亡風險,亦能減少女性更年期熱潮紅和皺紋的發生;除此,在降低膽固醇與預防糖尿病等方面,也能發揮正面效益。
櫛瓜是西式餐點中常見食材,口感清甜又低熱量,深受許多人喜愛。對此,營養師孫語霙指出,櫛瓜富含多種營養素,具消水腫、預防高血壓、消除疲勞等作用;除此,它還有1隱藏功效,就是維生素K含量高,可以協助骨骼吸收鈣質,對於幫助長高、預防骨質疏鬆,都能發揮正面影響。
天氣多變化,高血壓患者易病況不穩,營養師表示,吃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豐富的「得舒飲食」,有助降低血壓,血壓控制好,能夠降低40%的腦中風機率、25%的心肌梗塞機率及50%以上的心臟衰竭機率。
談及春季盛產水果,很多人都會想到枇杷,其不僅好吃還富含營養,譽有「果中之皇」稱號。對此,營養師李婉萍表示,枇杷從果肉、花、葉到果實,都各有功效,不只能幫助潤喉,對於預防高血壓、改善血糖、保護肝臟、抗癌等,也都可以發揮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