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FINDIT的搜尋結果,共11筆
國發會主辦全國獎金最多、創新跨域最廣的創業支持行動「創業綻放-創業大聯盟競賽」,啟動一周即有1,300名登錄註冊,因報名截止至11月30日,預估將進一步吸引更龐大的參與人數。
關稅擾亂今年來的金融市場,台灣經濟研究院早期投資研究團隊FINDIT調查,機構法人對新創事業的投資信心並未因此消退,呈現「景氣降溫、信心不減」的現象。台經院研六所副所長范秉航指出,帶給這「信心」最大的支持,無疑是AI的興起。
OpenAI、DeepSeek全始自於微型新創,卻引領當今全球AI最熱話題。臺灣新創資訊平台Findit研究團隊指出,AI甚至引領整個產業投資市場的風向,不論是新的技術項目或投資金主,圍繞著AI似已成常態。2024全年創投(VC)投資規模達2,746億美元,其中落在AI領域的投資金額就高達1,004億美元,接近四成(約36.6%),而2024年第四季AI領域的投資規模更超過當季的二分之一,高達50.8%。
1月6日起的創新板交易全面開放,放寬投資人限制,現在一般人都能參與。創投公會表示,新制不再要求公司具備穩定獲利,有利於那些尚未盈利,但擁有創新技術和高成長潛力的企業。尤其,新創企業的爆發性成長,往往始於股票上市之後,創新板2.0的實施,投資人資格限制全面開放,市場流動性將大幅提升,讓更多新創企業有機會一展身手。
碳排監管、淨零法規愈來愈嚴格,企業調整緩不濟急,透過併購再生能源項目、投資現成綠電廠成為最快方式,而私募股權基金協助還可加速通關。台經院產經資料庫分析,再生能源產業併購是近三年來最熱的交易,五家金控旗下投信業新募集私募基金,投資主力項目之一是淨零轉型能源產業,例如氫能,已有氫能測試設備商群翌能源獲得中華開發創投、台灣集富一號創投,及台企銀創投的注資。
台灣早期新創團隊的「銀」彈來源,有了明確的變化!台灣經濟院研究六所投入的臺灣新創資訊平台FINDIT,追蹤研究發現,2015至2024年第一季的3,605筆早期投資交易案中,企業或企業創投(C/CVC)參與早期投資的比例達63.9%,是臺灣新創企業發展的重要推手。
這10年,台灣新創產業宛如是一片從乾涸草地蛻變為繁茂叢林的過程。「在10年前,根本不會有新創100大,因為你找不到(值得投資的)100家。」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總經理郭大經這樣形容台灣新創環境10年前的蕭條。
「2050年淨零排放」為世界各國終極目標,實際推動低碳轉型所衍生的資金需求龐大,帶來技術創新的新創事業更被寄予厚望,台灣經濟研究院FINDIT研究團隊表示,在台綠能早期投資近年來躍起,從獲得投資的金額觀察,以太陽能、儲能與風力發電為臺灣綠能早期投資前三大獲投領域,累計2015~2023年6月,分別各累積投資13.91、9.61、2.76億美元,合計26.28億美元,占我國綠能早期投資總獲投金額的98.8%。
經濟部王美花部長日前召開「中小企業政策審議委員會第27次會議」,邀集相關部會及產學界代表共同討論強化臺灣新創輔導策略及作法,經濟部未來將擔任跨部會新創資訊整合窗口,透過「FINDIT早期資金資訊平台」定期彙整相關部會新創輔導名單,建立資源轉介機制,媒合新創在發展上所需資金、市場等需求,藉由部會攜手協助新創,強化新創整體競爭力,帶動臺灣產業升級轉型。
全世界都在搶著孕育新創事業,台灣經濟研究院最新研究分析發現,臺灣新創不僅有政府部會的數百億資金支持,由於深科技(DeepTech)的新創企業占比最高,包含硬體與製造領域、大健康產業及資通訊及軟體產,加總占比超過五成,與產業需求緊密結合;另方面,今年受調新創事業的產品服務或者日常營運上與AI有關,出現超過7成的驚人數據,顯示AI正藉由深科技,落地為未來的真正商機,不是只在資本市場虛晃一招。
新創事業的成長路徑,依附在大型企業的傳統思維出現改變!2023《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結果,新創事的外部合作出現質變,受訪新創企業超過8成有外部合作經驗,相較2020年調查結果,數據成長兩倍之多,合作對象以中小企業最常見。台經院六所以FINDIT資料庫整理也發現,新創事業的早期投資資金來自企業或企業創投(C/CVC)近年來已高達62.4%,大企業、中小企業、家族企業都有自己的C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