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SOC的搜尋結果,共869

  • 《半導體》聯發科前10月營收逼近5千億 全年戰高、拚190億美元

    聯發科(2454)公布10月營收,單月達520.26億元,月減4.24%、年增1.78%;前10月累計營收4,978.04億元,年增12.20%,逼近5,000億元大關。依第四季營收預測中間值推算,2025年全年營收可望再創新高,規模將突破190億美元。

  • 供應鏈調整近尾聲!榮惠-KY 10月營收回溫

    供應鏈調整近尾聲!榮惠-KY 10月營收回溫

    PCB廠榮惠-KY(6924)公告10月合併營收1.41億元,雖仍較去年同期減少16.79%,但已月增16.25%;累計前十個月營收14.07億元,則較去年同期減少3.7%。董事長劉世璘指出,AI伺服器訂單遞延效應已接近尾聲,明年第一季可望回歸常軌。

  • 中華資安國際 Q3營收獲利續寫新高

     資安專業服務龍頭中華資安國際(7765)於11月5日受邀參加線上法說會,說明114年第三季營運成果,營收獲利均續寫新高,單季營收4.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至第三季累計營收14.6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稅後淨利3.17億元,年成長更達20%,EPS約8.52元,整體獲利穩定成長,三率三升,至第三季累計毛利率更達46%。

  • 聯詠、義隆電 布局AI逐步發酵

    聯詠、義隆電 布局AI逐步發酵

     IC設計聯詠(3034)、義隆電(2458)於6日召開法說會,不過兩者表現相異。聯詠受陸系中低階手機市場疲軟及上半年提前拉貨效應影響,營運表現承壓;第三季每股稅後純益(EPS)6元,季減2%、年減31%,顯示消費性電子市場復甦力道有限;第四季需求持續疲弱。副董事長暨總經理王守仁指出,AI ASIC領域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以台積電N4P打造的AI晶片已完成設計定案。

  • 《半導體》聯詠Q3旺季不旺 預期Q4營收獲利持續放緩

    驅動IC大廠聯詠(3034)今日召開法人說明會,第三季旺季不旺,單季獲利年減30.5%,每股盈餘為6.01元,毛利率與營益率分別降至36.29%與15.7%,雙雙創下近五年低點。公司預期第四季營收與獲利仍將持續放緩。

  • 智慧眼鏡出貨喊旺 台EMS廠搶卡位

    智慧眼鏡出貨喊旺 台EMS廠搶卡位

     AI算力發展突飛猛進,讓智慧眼鏡走向日常裝置,據IDC最新調查,在Meta及多家廠商推出新品帶動下,智慧眼鏡類別產品今年出貨量將大增247.5%;另Counterpoint Research也指出,智慧眼鏡在2029年前將維持逾六成的年複合成長率。看好智慧眼鏡成為下一個AI載具,台系EMS如鴻海、廣達、和碩正鴨子划水布局,搶占龐大商機。

  • 中華資安國際114年第三季營收及獲利續寫新高 三率三升體質穩健

    中華資安國際114年第三季營收及獲利續寫新高 三率三升體質穩健

    資安專業服務龍頭中華資安國際(股票代號7765)於民國114年11月5日受邀參加線上法說會,說明114年第三季營運成果,營收獲利均續寫新高,單季營收 4.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至第三季累計營收14.6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稅後淨利3.17億元,年成長更達20%,EPS約8.52元,整體獲利穩定成長,三率三升,至第三季累計毛利率更達46%。

  • 聯發科「已無犯錯空間」!外資報告最新示警

    聯發科「已無犯錯空間」!外資報告最新示警

    聯發科(2454)法說會後,兩家美系外資陸續出具最新研究報告,整體看法趨於保守。其中一家指出,聯發科如今「已無犯錯空間」,第三季毛利率表現不佳可能只是開端,2026年仍存在下行風險,維持目標價1,288元與「中立」評等;另一家則認為,聯發科2026年獲利成長有限,在2027年大幅改善前將面臨獲利能力下滑挑戰,將評等自「買進」下調至「中立」,12個月目標價由1,620元調降至1,400元。

  • IC設計爭搶 ASIC毛利恐降

    IC設計爭搶 ASIC毛利恐降

     AI算力需求持續擴張,全球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競逐的焦點,已從單純擴建資料中心轉向「自製核心」。自研ASIC(客製化晶片)的新風潮正席捲全球,AWS、Google、微軟、Meta等巨頭全力投入,意在降低對NVIDIA、AMD等通用GPU的依賴。台廠ASIC業者創意、世芯-KY率先搶進,聯發科、聯詠等老牌IC設計公司也緊追上陣。

  • 大豐電:擬將比特幣納入儲備資產

     大豐電(6184)31日公布前三季合併營收16.2億元,年增2.3%,每股稅後純益(EPS)2.57元,成長動能穩健。為強化資產配置效益,大豐電宣布成立「數位資產委員會」,擬將比特幣納入長期儲備資產,以因應數位經濟時代的挑戰。

  • 聯發科陷毛利保衛戰 蔡力行:適時反映價值

     聯發科儘管在ASIC、旗艦級晶片及汽車電子三大成長動能挹注下,今年營收可望創下歷史新高。不過,近期半導體通膨及供需吃緊的環境,給予聯發科不小壓力,其中第三季毛利率46.53%,為近三年多來最差表現,第四季亦將維持46%上下1.5個百分點之水準。對此,執行長蔡力行明確指出,將適時反應價值,以反映不斷上升的製造成本。

  • 《日股》日經收新高 10月漲幅30年最大

    日股31日氣勢如虹,日經指數開高走高,盤中一度最高漲至52,411.34點,同時這也是創新高的收盤價,最後大漲1,085.73點或2.12%。另外,日經的月線飆漲16.6%,漲幅是過去30多年來沒見過的大。東證收3,331.83點,也漲31.04點或0.94%,盤中一度來到創新高的3,348.06點。

  • 《日股》電子股帶動 日經衝5萬2

    日股31日氣勢如虹,日經指數開高走高,盤中一度最高漲至52,391.45點,不僅又重寫新高紀錄,且是第1次突破5萬2大關。早盤結束時,日經暫收51,948.26點,漲622.65點或1.21%。東證收3,313.71點,也漲12.92點或0.39%。

  • AI雙軸轉型 義隆電攻無人機

    AI雙軸轉型 義隆電攻無人機

     觸控IC大廠義隆電(2458)30日舉行AI智慧園區總部大樓上梁典禮;董事長葉儀晧指出,總部大樓預計2026年完工、2027年正式啟用,將可容納超過2,000名研發與策略夥伴進駐,成為義隆邁向「AI雙軸轉型」的重要基地,象徵公司正式從觸控IC領域跨入AI運算與邊緣智能的新階段;葉儀晧看好AI影像辨識市場,並在無人載具已有出貨實績。法人認為,台灣發展無人機市場新藍海,義隆電、立積(4968)等IC業者陸續打入國內外知名品牌。

  • 義隆電深化邊緣AI AI智慧園區總部大樓上樑

    義隆電深化邊緣AI AI智慧園區總部大樓上樑

    觸控IC大廠義隆電子(2458) 於30日舉行AI智慧園區總部大樓上樑典禮,董事長葉儀晧指出,義隆早在七年前即投入AI技術開發,未來將持續擴大AI研發與應用版圖,並以新總部為核心,打造全方位的智慧創新基地,深化車用、邊緣運算與影像辨識等多元應用,展現義隆在AI轉型路上的長期決心。

  • 《半導體》3奈米與記憶體成本夾擊毛利 外資降聯發科目標價至1288

    全球半導體產業正面臨原物料成本全面上漲壓力,聯發科(2454)恐難完全將漲幅轉嫁給手機品牌客戶。美系外資最新報告指出,晶圓、封裝載板及記憶體等關鍵成本均明顯上揚,對聯發科未來兩年的毛利率構成挑戰,並將聯發科目標價自1,388元下修至1,288元,評等維持「中立」。

  • 《科技》AI浪潮!臺灣IC設計今年突破1.4兆、明年上看1.5兆

    受惠AI半導體與伺服器需求強勁帶動,臺灣IC設計產業2025年可望再創高峰,年成長率預估達12.6%,產值上看新臺幣1.4兆元。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鍾淑婷指出,2025年上半年產業走勢呈「先揚後抑」:第一季受中國刺激政策與供應鏈提前拉貨推升,市場需求明顯反彈;惟急單效益逐步消退,加上新臺幣升值造成匯兌壓力,使上半年動能收斂。展望第四季,邊緣AI與網通晶片需求轉強、旗艦手機晶片銷售暢旺、AI ASIC設計服務接單穩健,並受惠車用與PC運算晶片與國際大廠合作發酵,全年成長動能可望延續,推升產值改寫新高。

  • 高通攻推論AI 帶旺台封測鏈

    高通攻推論AI 帶旺台封測鏈

     高通(Qualcomm)正式宣布進軍AI200/AI250推論AI資料中心市場,將行動晶片的能效優勢延伸至伺服器領域,首批AI200預計2026年進入量產。法人指出,高通這波「由行動跨入資料中心」的轉型,不僅改寫AI晶片生態,也將使多模組、高密度的SiP(系統級封裝)與記憶體模組測試需求增加,將為台系封測雙雄日月光(3711)與力成(6239)開啟新一輪成長動能。

  • 《科技》VicOne LAB R7結盟帝闊 打造新世代資安防護

    AI機器人產業快速前進,從能對話的語言模型(LLM)、能看懂世界的視覺語言模型(VLM),到具備自主學習行為的VLA,然而,這股創新浪潮也使駭客的攻擊手法不斷翻新,入侵途徑從網路擴展到文字、影像、語音甚至行為模型。為因應這場挑戰,VicOne LAB R7與帝闊智慧科技建立戰略合作,結合雙方在資安與隱私防護的專長,打造新世代AI機器人,並將共同協力拓展美國AI機器人商機。雙方合作成果也將在明年1月美國最大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6)上展示。

  • 蘋果折疊機 採用台積N2晶片

    蘋果折疊機 採用台積N2晶片

     蘋果將於2026年推出折疊手機,研調機構看好將有望重新定義市場期待,帶動折疊手機進入主流採用新階段。供應鏈指出,蘋果折疊機將採台積電2奈米打造之A20 Pro晶片,明年蘋果自研C2晶片預估採用台積電4奈米打造,也將有機會被搭載於iPhone18系列上,實現硬體完全整合。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