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UNCTAD的搜尋結果,共28筆
近4年來,越南在有爭議的南海造了21座獨立人工島,規模將與中方在相關海域的活動相當,甚至加以超越,而這將挑戰北京對這重要海上通道的控制。
聯合國官員8日警告,美國延後關稅的決定雖暫時緩解壓力,卻延長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對長期投資與發展中的經濟體造成負面衝擊,在多種因素共振下引發「完美風暴」,讓下半年的國際貿易面臨更大阻力。
國科會副主委林法正日前在立法院備詢時坦言,台積電擴廠外移應該與供電有關,其他還包括用地、水資源等原因。其實,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谷立言去年就已在受訪時提到,電力和水源不足就是台積電出走美國的主要原因。
聯合國貿易暨發展署(UNCTAD)周三(4日)發布報告,全球貿易緊張局勢恐擾亂海鮮商品貿易,也將導致美國仰賴進口的海鮮漲價。
輕原油期貨在市場的震盪交易中接連獲得買盤支持而相對有撐,價格已藉勢重新收復短均之上,技術指標普遍呈現偏多立場,盤面短多趨勢結構估將延續,建議維持震盪盤堅格局看待。
聯合國經貿發展常設機構UNCTAD周三表示,由於貿易緊張局勢及不確定性引發經濟衰退趨勢,全球經濟成長率可能放緩至2.3%。
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UNCTAD)16日表示,由於貿易緊張與不確定性導致經濟衰退風險升高,全球經濟成長可能放緩至2.3%。
川普向全世界調高關稅,包括加拿大、中國大陸隨即回擊全新關稅稅率,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 (UNCTAD)警告,主要經濟體掀起關稅戰,全球經濟成長將進一步下滑!各國把原本應是服務經濟發展和全球增長的國際貿易,推向緊張局勢升級,進而威脅到經濟增長、投資和發展進程,特別是對於最脆弱的經濟體。
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今天(25日)發布報告,預計2025年亞洲加權實際GDP增長率為4.5%,略高於2024年的4.4%。亞洲的就業和收入總體呈現向好態勢,地區收入狀況總體穩定。亞洲的通貨膨脹水平繼續回落,多數經濟體將回歸至目標區間。亞洲的貿易和投資將總體承壓,但亮點突出。亞洲金融市場將在頻繁波動中總體穩定,銀行業風險總體可控。
中華民國航運界今(7)日舉行春節團拜,船聯會理事長、陽明海運(2609)董事長蔡豐明表示,今年將迎向不確定的一年,雖然以哈達成停火協議,但能否就此結束戰爭並復航蘇伊士運河需觀察,目前陽明沒有重回蘇伊士運河的規劃;美國總統川普就任,關稅與貿易保護主義重啟,也將為全球供應鏈帶來不確定因素,上半年需謹慎觀察。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5日發布「全球貿易更新」(Global trade Update)報告警告,2025年全球貿易將面臨貿易戰升溫與美國政策轉變等風險,並點名中國大陸、歐盟、越南及印度等對美有著高關稅壁壘,且享有龐大貿易順差的國家,最可能受到美國明年貿易政策改變的影響,而台灣也是潛在受美國政策影響的高風險經濟體之一。
巴庫氣候融資、投資和貿易對話倡議高層會議(BICFIT對話)於今日(15)登場,由COP29主席團、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貿易中心(ITC)、多邊開發銀行和多邊氣候基金共同發起,結合各界合作夥伴、組織、公私營部門及學術單位,以整合、調整現有的全球倡議,使氣候融資、貿易及投資與永續發展議題保持一致性。
隨著美中之間的衝突加劇,美國持續採取措施將中國大陸排除在供應鏈之外,南韓企業基於「對大陸投資恐導致出口管道受阻」的疑慮,大幅增加對美國的投資。統計顯示,2023年南韓企業對美國承諾投資的金額高達215億美元(約新台幣6930億元),超越2022年排名第一的台灣,躍居美國最大投資國。
陽明海運(2609)受惠平均運價上漲,6月營收突破200億元、來到207.2億元,寫2022年11月來新高。展望後市,陽明表示,Drewry將今年全球貨量預測成長上調至4.1%,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UNCTAD)最新預測,今年全球GDP增長約3%,短期前景審慎樂觀。
陽明海運受惠平均運價上漲,9日公告6月營收突破200億元、來到207.2億元,月增22.42%、年增66.76%,寫2022年11月來新高;累計上半年營收963.91億元,年增33.88%。
陽明海運(2609)受惠平均運價上漲,今(9)日公告6月營收207.2億元,月增22.42%、年增66.76%,重回200億元大關,寫2022年11月來新高;累計上半年營收963.91億元,年增33.88%。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UNCTAD)最新預測顯示,2024年第一季全球貿易逐步回暖,貨品貿易額較上季成長約1%,服務貿易額較上季成長約1.5%。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UNCTAD)2024年版《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總額下降2%,至1.3兆美元。分析指出,儘管今年內外國直接投資前景依然艱鉅,但全年有望呈小幅增長。
近年來面臨疫情和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大陸雖仍具投資吸引力,但東南亞更成為全球外商直接投資的替代地點,據渣打銀行針對全球企業金融客戶的調查指出,越南是全球企業不分產業在考慮產能遷出大陸時的投資首選地、高達20%,印度則是台商電子製造業的首選熱點、達24%,其次有21%偏好越南,高於全球企業的17%和16%。
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2022年期間,流入中國及東南亞(包括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資增長,其中,2020~2022年間,印度每年的外商直接投資流入是1990~2000年間的30倍,顯著高於中國的5.8倍以及東南亞的8.2倍;渣打銀行台灣企業、金融機構暨商業銀行事業總處負責人朱佳玲表示,近期有許多台灣科技公司首選設廠地點為印度,這也為印度和台灣投資者帶來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