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不可溶性的搜尋結果,共10筆
長期血脂偏高,會增加心肌梗塞、中風風險。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一項研究發現,每天三餐前喝「高黏度亞麻籽可溶性纖維」飲品的人,7天後糞便脂肪排出量,較未飲用者,高出55%,總膽固醇與LDL(俗稱壞膽固醇)則分別下降12%與15%,凸顯了可溶性纖維有如脂肪警察,能幫助油脂押送出境。
受飲食西化影響,腸道問題總是困擾許多國人。以常見的便祕為例,學齡兒童便祕比率約32%、成人15~20%、高齡者則高達24~40%。便祕的成因是飲食不均、運動不足、水喝不夠、壓力等,不建議民眾一便祕就吃藥,可透過每日2分水果、3分蔬菜的飲食,改善腸道健康,建議從一天一顆奇異果開始,不僅具有膳食纖維,其中的奇異酵素還能幫助蛋白質吸收,但胃食道逆流、腎功能不好者要謹慎食用。
無花果營養豐富,早被地中海一帶居民視為有助於長壽的食物。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無花果富含膳食纖維,當中的可溶性纖維,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降低壞膽固醇,不可溶性纖維則可減少便祕的發生,但若製成無花果乾,可能增加糖分與熱量,一次食用以2顆為限。
水果是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之一,營養學者洪泰雄表示,其中覆盆子、黑莓與芭樂的膳食纖維含量尤為豐富。以芭樂來說,膳食纖維來自於果皮、果肉和種子,並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纖維(果膠),對穩定血糖與膽固醇特別有益。
冬季天氣乾冷,不少人因此排便不順!人體寒冷時會自動調節使血管收縮,加上天冷犯懶,運動量大減、減少喝水,導致腸道蠕動減緩、體內水分不足,常使糞便更為乾硬而造成便秘。營養師提醒,可以在日常飲食中增加攝取「膳食纖維」,幫助維持腸道蠕動,順利排便。
冷冷的天氣,啃個熱饅頭好對味。不過,營養醫學專家洪泰雄表示,若要吃饅頭等高碳水化合物,應先吃水煮蛋等蛋白質當第一層保護膜,再依序吃蔬菜、水果,簡簡單單的進食順序,能形成三重保護膜,避免血糖一早就暴衝,具有穩定血糖、抗氧化、抗發炎功效,並能降低罹患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大部分大便黏馬桶的人,飲食少吃全榖、蔬果類,目前醫學文獻上沒有證據顯示,大便型態較為乾黏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較高。不過,少數的大腸癌患者糞便帶有黏液,大便就可能沾黏在馬桶上,但並不是大腸癌的常見徵兆。
現代人多有排便不順的困擾,該怎麼吃才能促進排便?對此,營養師高敏敏推薦10大整腸食物,包括燕麥、地瓜、無糖優格、菇類、地瓜葉、毛豆、海藻、火龍果、奇異果及香蕉,對於解便秘、排宿便十分有感,值得納入日常飲食清單。
排便順暢人也會神清氣爽,營養師高敏敏整理出「10大順暢食材」,包括燕麥、地瓜、無糖優格、菇類、地瓜葉、毛豆、海藻、火龍果、奇異果與香蕉,都可以幫助解便秘、排宿便,跟著吃順暢超有感。
吃好油可保護心血管,營養師黃靖淳指,亞麻仁籽油富含Omega-3、Omega-6脂肪酸等營養素,有助降血壓與減少罹患大腸癌風險,不過,此油不耐高溫,不宜用於熱炒,且富含膳食纖維,可能使糞便體積變大,不適合腸胃堵塞者食用,另因具抗凝血性質,若與抗凝血藥物合併服用,可能增加出血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