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主動脈瓣狹窄的搜尋結果,共10筆
心血管疾病為高齡長者需關注議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專任主治醫師蕭成儀指出,長者透過微創心臟瓣膜置換,能夠大幅降低手術風險與負擔;此外,北醫附醫也與屏東枋寮醫院攜手建立「TAVI綠色通道」,減少因距離延誤就醫狀況發生,實現醫療平權。
結婚十多年,卻敵不過人海兩端的距離。來自大陸的小花與台灣丈夫阿成(均化名)於2009年結婚,並且約定在台灣同住生活,婚後生活原本平順,不料,小花在2019年春節前返陸探親,之後卻一去不回,甚至在阿國重病開刀期間毫無音訊。法官認定,兩人已分居逾5年、感情破裂難以挽回,判決准予離婚。
48歲陳女士半年前就出現活動時胸悶、喘不過氣的症狀,數度差點昏倒被送醫,但她一直未將不適放在心上,直到今年3月做心臟超音波檢查,才發現罹患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隨時可能猝死,因此緊急轉診至台北慈濟醫院治療。醫師指出,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多見於70歲以上病人,而先天性雙瓣主動脈瓣膜患者,在中年就容易出現瓣膜狹窄或閉鎖不全。
談及心血管疾病,多數人都會聯想到高血壓,不管是因還是果,血壓升高總容易讓人緊張。但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啟宏示警,血壓正常不代表心臟沒問題,應以症狀為主要考量,一旦活動後出現喘、悶、痛,甚至快昏倒的情況,切勿因血壓正常而忽略就醫,否則恐隨時有猝死風險,不可不慎。
天氣冷、溫差大,使得中風發生機率也提升。對此,腦神經外科醫師顏君霖引述研究指出,脖子的粗細與中風的機率有高度相關性,若男性脖圍超過40公分、女性超過35公分,就要特別小心。
很少人會注意到脖子血管的變化,但它卻可成為觀察健康狀態的一項指標。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指出,若脖子上的頸動脈跳動過於明顯或腫脹,要當心恐是心血管疾病的警訊;此外,脖子的靜脈異常怒張也要留意,可能與癌症有關,務必盡快就醫檢查。
好萊塢巨星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因主演《魔鬼終結者》系列紅遍全球,還曾當選為加州州長,致力於公共議題的推廣,但出生時患有二尖瓣主動脈瓣狹窄的他,近日在廣播節目中提到近一次的心臟手術,表示自己裝了心律調節器,讓他自嘲「更像機器了」。
「國標女王」劉真2020年因心臟主動脈瓣狹窄進行瓣膜置換手術不幸離世,22日是她逝世4周年,和他有20年交情的閨密楊麗菁每年都會發文悼念,她也曬出兩人合照,吐露思念之情。
主動脈瓣膜狹窄常見於老年人口的退化性疾病,新光醫院心臟外科醫師陳彥仰指出,台灣70歲以上族群每10人就有1人,但不一定要動手術治療,可透過藥物控制,且隨著科技進步,發展出經導管瓣膜置換術,不必承受高風險手術,但最重要是制定終身計畫讓醫療團體做專業評估。
新光醫院3日舉辦「健康達人講座」,邀請心臟外科醫師陳彥仰淺談主動脈瓣狹窄疾病,他指出主動脈瓣狹窄常見原因就是老化,70歲以上族群每10人就有1人,但不一定要手術,可用藥物控制;營養師吳文惠也分享掌握2大原則外食健康吃,醫院設計「愛腎小幫手」APP,提供腎友飲食與照護的建議,控制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