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兒科門診的搜尋結果,共28筆
開學後A型流感疫情全面升溫,小兒科門診暴增2至3倍,教師節連假兒科急診人潮湧入,第一線醫師驚訝發現過去被視為流感「仙丹」的抗病毒藥物,療效不如以往,出現抗藥性,醫師群組中已有專家示警,近期A型流感的抗藥性比例恐升至5%至6%,臨床發現有病人反覆發燒,1名27歲上班男28日打注射抗病毒藥,29日上午又發燒就醫還血氧驟降到90%。
哇,醫院也能像「侏羅紀公園」!台中榮總兒科門診啟用22年,看診人次不受少子化影響仍穩定成長。兒科出身的現任院長傅雲慶,一直希望打造更友善的就醫環境,因此攜手愛心企業斥資整修兒科門診空間,將候診區變身充滿恐龍、小火車與雲朵的奇幻樂園,讓孩子看診不再緊張,哭聲變歡笑聲。
因應丹娜絲颱風來襲,新竹市政府6日晚間已宣布7日停止上班、上課,市府衛生局表示,配合停班課,明天竹市各醫院門診服務會配合取消或縮減,衛生局統整竹市各大醫院看診情形一覽表,提供民眾參考;另,6大醫院急診仍維持24小時不間斷服務。
健保醫院個別總額剛剛全面上路不久,即有狀況出現,不僅讓非緊急的手術被延後,連門診較少的科別看診額度,也被醫院挪用至熱門科別,尤其是兒科,受到少子化影響,兒科門診確實在減少,現在又面臨醫院個別總額衝擊,除了各醫院是否達標個別總額之外,衛福部亦應注意醫院個別總額,衝擊科別間的不平衡發展的問題,避免弱科愈來愈萎縮,屆時國內兒童真找不到兒科醫師可看。
健保新制「個別醫院總額」剛上路,已經狀況百出。北部某醫學中心近日有心臟病患因疼痛到門診就醫,只能排到2個多月後電腦斷層檢查,不到兩天竟送入急診,迄今還在加護病房;中部醫學中心則傳出院方擔心給付被「斷頭」,因此拿兒科開刀,限制門診人數,並將名額轉給成人科別。
草屯鎮佑民醫院小兒科候診間的閱讀角落,近期變身迷你版紙圖書館,11日啟用,成為全台首座有紙圖書館進駐的醫院,院方還安排志工在圖書館說故事。院長謝佳芸說,希望這個溫馨的角落,讓孩子候診時透過閱讀和遊戲舒緩情緒,看診時能輕鬆與醫護人員互動,獲得更全面的身心照顧。
草屯鎮佑民醫院小兒科候診間的閱讀角落,近期變身迷你版紙圖書館,11日啟用,成為全台首座有紙圖書館進駐的醫院,醫院還安排志工在圖書館說故事,讓孩子候診時透過閱讀和遊戲舒緩情緒,看診時能輕鬆與醫護人員互動,獲得更全面的身心照顧。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牽動醫療端變化。衛福部統計,國內十年來骨科、復健科等「老人科」興起,「兒童科」則岌岌可危,全國僅兒科和婦產科設置家數負成長。醫界觀察,今年連台大兒科也擋不住,資深醫師首度「撩下去」值班,顯示國家對下一代婦幼照顧的醫療資源不斷縮減,面對國安問題力道不足。
身穿色彩鮮艷服裝、鼻子頂著紅色圓球,備受大家喜愛的紅鼻子醫生今(2日)到台中榮總兒童病房與病童們歡慶兒童節,病房內瞬間充滿了歡聲笑語,惠康基金會更贊助100份兒童節禮物及點心,讓小朋友「有吃又有拿」溫馨過節。
日本關東地區近期爆發俗稱「蘋果病」的傳染性紅斑病,病例數創下25年來新高。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傳染性紅斑病在國外稱為「被打巴掌的感覺」,東方文化比較友善,稱作「蘋果臉」,患者會發燒,但發燒不厲害,只是看起來很奇怪,高風險群有孕婦、貧血者、免疫功能不全者,發生率不高,台灣也曾有病例,提醒民眾做好防護措施,如戴口罩、少去人多的地方等。
有「台東小兒科之父」之稱的美籍醫師龍樂德日前辭世,台東基督教醫院7日舉行感恩追思會,逾百名同事、教友、民眾參與,縣府則頒贈褒揚狀,感謝龍樂德一生對台東醫療的無私奉獻。
服務台東基督教醫院22年的「台東小兒科之父」、「台東孩童的守護天使」醫師龍樂德10月29日(美國時間)過世,結束他87年的傳愛旅程,台東基督教醫院今日舉行感恩追思會,台東縣府頒贈褒揚狀感謝他一生對台東醫療的無私奉獻。遠從台中趕赴台東的潘姓民眾說「當年的龍醫師就像我另一個爸爸」
1名單親吳媽媽靠賣烤地瓜微薄收入撫養2名特殊兒童,其中次子在學校及家裡發生多次癲癇症狀,經兒科診所轉送板橋亞東醫院救治,因需額外自費檢查等負擔,生活陷困,案經中華單親家庭互助協會通報,新北市社會局媒合多個慈善團體一起捐贈善款共10萬元,以解燃眉之急。
日本爆發黴漿菌疫情,台中22歲台日混血女大生9月赴日探親返台,日夜顛倒追劇加上入秋溫差大出現感冒症狀,被檢出黴漿菌感染甚至罕見併發壞死性肺炎症狀;亞大醫院兒科醫師鄭詩橤觀察門診亦發現,近1周黴漿菌感染住院的病童占將近5成,國內疫情似乎蠢蠢欲動。
疾管署上周公布,國內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創下近5年同期最高,病毒體以諾羅病毒占60%為多。台中醫院小兒科主任李德敏觀察近1個月門診發現,高燒合併狂吐或狂拉急性腸胃道症狀患者較去年同期增1至2成,甚至有5歲童感染諾羅病毒,全家4人都中標,提醒民眾勤洗手、注意飲食衛生是防疫之道。
新冠疫情後,受免疫負債影響,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也加劇,馬偕醫院兒科部主任紀鑫表示,現在直到11月中都是RSV最流行季節,臨床統計,1歲以下嬰兒是RSV感染併發重症住院的高危險群,高達三分之一會住院,且會出現「長RSV」,後遺症恐長達5~10年都會反覆喘鳴,美國去年已經開始為新生兒接種RSV單株抗體,建議台灣讓新生兒接種。
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延燒,各級學校又將於明(30)日開學,不少家長在為孩子準備上課用品的同時也正擔心會不會被這波疫情「燒到」;衛福部金門醫院急診科主任戴克穎透露,前陣子地區有部分幼兒園確實偶有出現腸病毒群聚的現象,如今又遇到開學,很有可能會迎來第二波高峰,如患者出現「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請務必立即送醫診斷。
高雄市一名年僅3歲的女童在家中撫摸其父親的生殖器官,並於與母親嬉戲時接觸母親的下體及胸部。母親疑惑地詢問女兒此等行為的緣由,未料女兒的天真回答讓父母大吃一驚:「保母爸爸教的。」女童的父母聞言驚愕不已,懷疑女兒遭到男性保母的侵犯,遂向警方報案,意圖為女兒討回公道。然而,經醫師鑑定後,認為女童正處於「對性器官產生好奇的年齡階段」,且缺少證據證明男保母存有猥褻行為,因此法官判男保母無罪。可上訴。
疾管署今公布上周新增3例百日咳,為今年第4起家庭群聚,目前國內已累計16例。北部一名10多歲中學生從未接種疫苗,6月初開始發病,咳嗽7周才通報確診,採檢後家中父親、姊姊均確診,接觸者匡列41人,衛生單位擴大匡列中。
腸病毒正處流行期,台中醫院兒科門診近1個月有高達7成兒童感染腸病毒就醫,年紀從1歲到7歲不等,還有1家3兄弟都中標,查出感染腸病毒出現泡疹性咽峽炎,住院5天後康復。醫師說,腸病毒每3、4年會大流行1次,上次是2019年,今年要提高警覺,並建議家有6歲以下幼童家長接種疫苗預防併發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