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再生雙法的搜尋結果,共22

  • 器官修復之法 抽脂分離幹細胞

    器官修復之法 抽脂分離幹細胞

     再生醫療是未來趨勢,我國繼特管辦法後,去年也正式通過再生雙法。專家指出,人是由一顆細胞所變成,再生醫學是讓自己的細胞幫助自己。剛出生的嬰兒,擁有的幹細胞有60億顆,但到了50歲,就只剩下3億顆。全身的幹細胞隨年紀增長而減少,不夠用時,就靠「補」回來,可透過抽脂分離幹細胞,再回輸體內,幫助組織、器官修復。

  • 醫美注射外泌體未經核准 醫事司長:違規施打恐致菌血症

    醫美注射外泌體未經核准 醫事司長:違規施打恐致菌血症

    再生雙法預計將在明年元旦上路,坊間現已有醫美診所為病人進行外泌體注射。醫事司長劉越萍直言這些診所「膽子很大」,一個不小心,病患恐因菌血症死亡。目前國內尚未核准外泌體的治療行為,若要執行,應先申請人體試驗後,才依計畫收治病患,這樣的診所,包含施作的人通通都會被罰。我國現行僅核准生技公司以人體細胞衍生的外泌體,作為化粧保養品原料。

  • 台灣骨科研究學會前理事長張至宏 幹細胞治療 有望成骨科福音

    台灣骨科研究學會前理事長張至宏 幹細胞治療 有望成骨科福音

     歷年來亞東醫院骨科在軟骨缺損和退化性關節炎研究成果斐然,軟骨缺損並不等於退化性關節炎,軟骨缺損的致病原因有創傷、激烈運動傷害、重複性創傷等,平均發病年齡較為年輕;退化性關節炎則完全相反,誘發原因為老化、過度使用等,且較容易發生在年長者身上。

  • 川普公布新衛長 再生醫療股狂歡

    川普公布新衛長 再生醫療股狂歡

     美國準總統川普任命小羅勃甘迺迪出任衛生部長,由於他是細胞療法的信徒,預期將帶動再生醫療股的熱潮!目前除永笙在美國設有生產基地外,長聖、台寶、育世博、藥華藥都有美國合作案;另,仲恩生醫細胞製備廠獲日本MHLW認證,向榮、三顧也大有進展,類股當紅炸子雞氣勢儼然成形。

  • 健保署引進美國CAR-T 有望用於多發性骨髓瘤

    健保署引進美國CAR-T 有望用於多發性骨髓瘤

     CAR-T細胞免疫治療去年11月納入暫時性支付,至今已有42名患者受惠。目前全球共有7種CAR-T產品,台灣僅進口其中1種(瑞士產),價格為819萬。健保署長石崇良預告,未來將引進美國產的產品,爭取落地台灣,除將成本再壓低,也有望造福多發性骨髓瘤患者。

  • CAR-T細胞免疫治療第2項產品有望輸台 健保署拚落地

    CAR-T細胞免疫治療第2項產品有望輸台 健保署拚落地

    CAR-T細胞免疫治療去年11月納入暫時性支付,至今已有42名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受惠。目前全球共有7種CAR-T產品,台灣僅進口其中1種(瑞士產),價格為819萬。健保署長石崇良預告,未來將引進美國產的產品,爭取落地台灣,除將成本再壓低,也有望造福多發性骨髓瘤患者。

  • 推動健康台灣願景 生技策略會議揭示AI技術新突破

    推動健康台灣願景 生技策略會議揭示AI技術新突破

    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及預備會議於10日舉行,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在致詞時表示,因應賴清德總統提出「健康台灣」願景,將以嚴肅態度面對少子、高齡化議題,透過跨部會共同努力,運用人工智慧等創新科技支持生醫產業發展,以期能精進整體醫療及健保體系運作,減緩醫療院所負擔加重問題,強化醫療照顧並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 行政院召開生技產業策略會前會 促生醫產業升級

    行政院政委兼國科會主委吳誠文10日召開「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預備會議,他表示,將運用AI科技協助產業,並發展貼近產業需求的國產自主化關鍵系統,以帶動台灣生醫產業發展,落實總統賴清德「健康台灣」、「人工智慧之島」等政見。

  • 衛福部忙內鬥 不顧蒼生

    衛福部忙內鬥 不顧蒼生

     衛福部食藥署掌管國內的藥品及食安,食藥署長的重要性不言可喻。現任食藥署長吳秀梅從過去處理福島食品、高端疫苗,一直到近日的蘇丹紅辣椒粉及輸液缺貨,問題是層出不窮,早就不適任,現在傳出新接任人選為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院長莊聲宏。然而,食藥署長為事務官,有年齡上的限制,未料,莊聲宏遭爆出,明年1月即將年滿65歲須退休,亦即新任食藥署長上任半年後又要換人,令外界感到錯愕與不解,酬庸、內鬥傳言滿天飛,眼前還有缺乏輸液等諸多問題待解決,衛福部卻只顧著人事互鬥,明顯是不顧蒼生。

  • 時論廣場》衛福部忙內鬥 不顧蒼生(蔡明忠)

    時論廣場》衛福部忙內鬥 不顧蒼生(蔡明忠)

    衛福部食藥署掌管國內的藥品及食安,食藥署長的重要性不言可喻。現任食藥署長吳秀梅從過去處理福島食品、高端疫苗,一直到近日的蘇丹紅辣椒粉及輸液缺貨,問題是層出不窮,早就不適任,現在傳出新接任人選為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院長莊聲宏。然而,食藥署長為事務官,有年齡上的限制,未料,莊聲宏遭爆出,明年1月即將年滿65歲須退休,亦即新任食藥署長上任半年後又要換人,令外界感到錯愕與不解,酬庸、內鬥傳言滿天飛,眼前還有缺乏輸液等諸多問題待解決,衛福部卻只顧著人事互鬥,明顯是不顧蒼生。

  • 莊聲宏7月接食藥署 半年後屆齡退休

    莊聲宏7月接食藥署 半年後屆齡退休

     食藥署長吳秀梅將在6月底卸任,由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院長莊聲宏接手。由於食藥署長是事務官,有年齡限制,但莊聲宏遭爆明年1月將滿65歲,亦即上任半年就須退休,令食藥署內部人員無所適從、士氣低落。政務委員、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表示,自己是看新聞才知,食藥署長有年齡限制,不曉得這位接任者的年齡,食藥署長不好當,不但要有能力,還要禁得起政治的壓力。

  • 台寶退化性關節炎細胞新藥 申請台灣三期臨床

    台寶(6892)14日公告,退化性關節炎細胞新藥ChondrochymalR正式向台灣TFDA提交三期臨床試驗申請(IND),成為旗下第一個挺進三期臨床階段的新藥產品。而為加速該產品未來的商轉,台寶也與泰宗(4169)簽署合作意向書搶先布局逾50億治療商機。

  • 再生醫療法三讀 六大醫界團體支持:開創兆元產業

    再生醫療法三讀通過,醫界六大醫事團體攜手支持,認為將可開創台灣醫療兆元產業;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由於有法令為基礎,讓生技產業可以大展拳腳,未來也能成為台灣發展國際醫療的亮點。

  • 生技中心、訊聯助攻外泌體新藥開發

    生技中心、訊聯助攻外泌體新藥開發

     新政策新願景,從「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再生雙法」到全球藥品供應鏈,外泌體既能往新藥製劑發展,也被譽為台灣繼晶圓代工之後,下一個最適合走CRDMO(委託研發代工)模式成功的領域。6月16、17日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特與台灣外泌體產學聯盟、台灣胞外體學會、訊聯生技(1784),合辦再生醫學國際論壇,將深入探討外泌體跨科別應用及外泌體新藥開發國際趨勢。

  • 細胞治療對付癌症結果出爐 胰臟癌存活天數中位數344天

    細胞治療對付癌症結果出爐 胰臟癌存活天數中位數344天

    《再生醫療法》、《再生醫療製劑條例》立法在即,在立委監督下,衛福部醫事司15日公開以細胞治療輔助治療實體癌的結果,人數最多的第4期大腸癌,存活天數中位數為677天,肝癌368天、胰臟癌344天,乳癌則因尚有過半病人存活,天數無法計算。醫事司強調,這並非代表細胞治療的「成效」,原因是癌症治療並非只單一方式,而是輔助治療、標靶治療等,且數據沒有對照組可參考。

  • 外泌體醫美、新藥論壇 6/16登場

    外泌體醫美、新藥論壇 6/16登場

     外泌體(Exosome)是當今全球生技圈最熱門的科技趨勢,也是台灣繼晶圓代工之後,下一個最適合發展CRDMO(委託研發代工)的項目,看好外泌體應用發展潛力,「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簡稱生技中心、DCB)、台灣外泌體產學聯盟、台灣胞外體學會與訊聯生技,將於6月16日、6月17日合辦為期兩天的再生醫學國際論壇,深入探討外泌體跨科別應用及外泌體新藥開發國際趨勢,從醫美、皮膚、毛髮、眼科、骨科到基因細胞治療。

  • 醫界振奮 再生醫美將成新藍海

    醫界振奮 再生醫美將成新藍海

     再生雙法出委員會,對醫界來說無不振奮,尤其皮膚科醫師表示,未來台灣醫療美容產業將全力朝向「再生醫美」邁進,盼透過使用再生醫學的材料如生長因子、幹細胞、外泌體等細胞衍生物,發展抗衰老、回春美容醫療、甚至是化妝、保養品產業等,有望成為台灣醫療新藍海。台灣醫務管理學會則呼籲應盡速三讀通過,對台灣生技醫療屆發展才能即時追趕國際。

  • 再生醫療治癌成效下周公開 薛瑞元曝公布範圍

    再生醫療治癌成效下周公開 薛瑞元曝公布範圍

    《特管辦法》2018年上路,開啟了台灣細胞治療的時代,而作為銜接《特管辦法》的再生雙法,昨日起在立院逐條審查。昨日衛環委員會中,立委對《再生醫療法》中,針對醫療品質公開的條文意見分歧,認為《特管辦法》已開放的項目中,最大宗的癌症治療遲遲未見成效,病患在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花大錢買希望。衛福部允諾下周公開癌症治療成效,部長薛瑞元表示,公開內容將包含案件數、存活中位數等。

  • 立院8日審再生雙法 醫改會促嚴謹定義人體試驗、加強救濟措施

    立院8日審再生雙法 醫改會促嚴謹定義人體試驗、加強救濟措施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8日審查《再生醫療法》、《再生醫療製劑條例》。雖然院版草案已刪除《再生醫療法》高度爭議條文,但醫改會仍擔憂重演去年遭施壓而保留爭議條文的事件,走上回頭路。醫改會也指出,新草案已要求再生技術應完成人體試驗,但「人體試驗」一詞,需要嚴謹定義,以免完成一期臨床試驗、學術研究的人體試驗就開放使用。另對病人使用再生醫療後的救濟措施,僅限重傷或死亡,不良反應造成的一般傷害,恐看得到,用不了。

  • 盤點《再生醫療法》不足 消基會:胎兒恐成斂財工具 重大傷害才有救濟

    盤點《再生醫療法》不足 消基會:胎兒恐成斂財工具 重大傷害才有救濟

    政院25日公布再生雙法草案,其中爭議較大的《再生醫療法》雖挪去了重要爭議條文,但仍有不足之處。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認為,當母親及監護人為胎兒、無行為能力之人做出提供細胞的決定時,必須加上「有必要性、不影響安全性、不得為交易標的」的前提,才能避免成為斂財工具。在病人保障方面,草案僅規定「重大傷害或死亡」才有救濟,建議改為「傷病或死亡」。至於不肖業者的懲罰,此次雖加強了部分違規事項的罰則,但對於有關病人安全的細胞操作,罰則仍僅20~200萬,建議比照非醫療機構執行再生醫療的罰鍰,提高至200~2000萬。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