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凱勝的搜尋結果,共23筆
工具機業為突破當前訂單銳減困局,競相布局半導體業。東台以晶圓研磨減薄機、刨平機等設備,搶攻半導體封裝後段製程商機。上銀集團旗下大銀微系統參加台灣國際半導體展,展出多維度定位平台,瞄準半導體檢測設備市場。
45歲鄭姓男子罹患帕金森氏症超過10年,生活深受困擾,彰基醫療團隊近日為他執行「深部腦刺激手術(DBS)」,手術特別採用「清醒式」進行,彰基表示,清醒式手術可即時測試病患症狀,精準定位,提升整體療效與安全性,優於全身麻醉手術,鄭男術後顫抖與僵硬症狀顯著改善,恢復自主行動能力。
大銀微系統(4576)第二季訂單滿載,樂觀上半年訂單及獲利將優於去年同期。 大銀董事長卓秀瑜27日指出,為因應半導體、AI應用及智慧自動化需求持續成長,大銀將強化半導體高精度應用技術、擴大機電整合方案。
上銀集團總裁卓永財近年啟動世代交替,陸續將上銀、邁萃斯及大銀微系統三公司董事長交棒給獨子卓文恒、二女兒卓秀瑜。他退居第二線,不再參與上銀及大銀微系統日常運作。卓永財說,他目前最重要工作是培養經理級以上主管,從管理職變成領導。
東典(6588)於21日召開2025年第一次股東臨時會,會中決議辦理私募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案,並選舉第十屆董事七人(含獨立董事三人)。股東會結束後,旋即召開董事會,並推選新董事長,一致通過由孫正強擔任,總經理則由蘇立群續任。
凱勝綠能(2246)董事長孫正強帶領專業團隊重整企業,收回電動巴士出售尾款、處分嘉義廠資產,成功帶領凱勝在去年順利轉盈。
電動巴士製造商凱勝綠能(2246)在以董事長孫正強為首的新經營團隊主導下,營運轉骨,未來除持續耕耘電動運具相關領域,並準備進一步發展電動貨車、堆高機、高爾夫球車、電動二輪及充電樁製造與銷售,擴大營運範圍。
台灣電動車與環保綠能廠商-凱勝綠能,14日宣布與亦捷科際公司簽署14台翻新電動大客車K9A銷售合約,首批6台電動大巴14日完成交車,準備陸續加入大新竹地區的公車運營行列。
凱勝綠能(2246)與亦捷科際簽署14台翻新電動大客車K9A銷售合約,首批6台電動大巴於今日完成交車,將陸續加入大新竹地區的公車運營行列。
電動車與環保綠能廠商凱勝綠能(2246)與韓國專業電動車大廠DPECO,簽訂「POTRO EV TRUCK P350(電動小貨車)」代理銷售合約,將引進韓系電動商用小貨車,預計明年在台上市,雙方未來將進一步擴大在台進行整車組裝業務。
凱勝綠能(2246)與韓國電動車廠DPECO簽訂POTRO EV TRUCK P350電動小貨車代理銷售合約,將引進韓系電動商用小貨車,預計明年在台上市,雙方未來合作並將進一步擴大為在台進行整車組裝。
國立臺南大學流域生態環境保育研究中心日前執行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主辦的「微水力發電共管計畫簽署暨ESG植樹生態共學活動」,此次活動由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指導,農業部畜產試驗所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協辦,以及植樹認養企業可威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沅碁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凱勝綠能股份有限公司、壹東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熊寶貝寵物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及福邦開發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協助推動微水力發電及農塘多元應用,實現減災、生態保護與綠能利用的多重效益。此次活動回應氣候變遷帶來的水災與旱災挑戰,結合老馬埤野溪治理、農塘活化及微水力發電技術,實現滯洪防災與水資源永續利用的目標。
上銀集團旗下上銀科技與大銀微系統兩公司訂單均回升,目前上銀平均訂單能見度2.5~3個月,大銀半導體高階定位平台最長訂單達8個月。上銀與大銀微系統攜手,與物流及焊接等特殊產業廠商合作開發具AI功能機器人,將切入AI機器人領域,加上聯手參加21日登場的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化,搶攻半導體產業訂單,22日股價全面上漲開出,目前呈現上漲走勢。
上銀集團大舉參與21日起跑的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展出工業機器人、焊接機器人、直角座標機器人,為各產業及客戶提供自動化解決方案外,上銀開發晶圓移載系統EFEM,結合大銀微系統高精密奈米級平台,以正負2奈米的伺服穩定度,在晶圓封裝及檢測等關鍵製程,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上銀集團旗下上銀科技與大銀微系統兩公司訂單均回升,整合資源,攜手參加21日登場的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化,搶攻半導體產業訂單。
一、工商企業
台電進行10年5,645億元「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帶動重電族群營收與股價,其中,中興電(1513)、亞力(1514)是政策受惠的重電族群,今年以來股價漲幅都超過4成。
台電強韌電網計畫今年釋出600億元訂單,加上智慧電表更換,初估中興電(1513)第二季訂單達到400億元,帶動中興電股價盤中最高達到146元,有挑戰去年歷史最高點的氣勢。
台電強韌電網計畫、變壓器外銷及布局綠能產業,成為機電四雄-士電(1503)、中興電(1513)、亞力(1514)、華城(1519)接單成長的動能,目前在手訂單均逾百億元,能見度達2026年以後,部分長單能見度看到2030年。因應訂單滿載,四雄競相擴建產能或建新廠。
因應全球淨零碳排趨勢,行政院2022年3月正式公布「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帶動近幾年電動大客車領牌數增加,去年電動大客車領牌總數1,883輛,高於2022年的1,222輛,再創新高。其中華德動能去年台灣交車175輛、外銷日本20輛,讓台灣電巴內、外銷兩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