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分散式的搜尋結果,共563

  • 《科技》AI資料中心電力需求推升SOFC 台達2026年可望佔據市場地位

    AI資料中心電力需求推升SOFC部署,目前台灣市場發展形成美商Bloom Energy(簡稱BE)、韓商斗山燃料電池(Doosan Fuel Cell)及台達電(2308)SOFC三大勢力,DIGITIMES分析師余佩儒認為,現階段以BE為台灣電子業、資料中心部署SOFC的主導業者,待2026年底台達電子量產後,有望取得市場地位。

  • 輝達押注電信AI新戰場 投資諾基亞10億美元內幕

    輝達押注電信AI新戰場 投資諾基亞10億美元內幕

    繼雲端資料中心之後,輝達等公司正瞄準電信業,打造下一個「AI永動機」。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10月28日,諾基亞宣布將採用裝有輝達晶片的AI RAN(無線接取網路),和諾基亞自有設備結合,讓電信公司能透過輝達的AI技術,推出5G-Advanced和6G網路;同時,輝達也宣布,以每股6.01美元價格,向諾基亞投資10億美元,成為諾基亞的第二大股東。

  • 朱晏民專欄-算力引爆能源短缺與AI軍備競賽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近日表示,未來4至5年將投入高達1.4兆美元於算力建設,並預期「算力過剩終將發生」。這項看似矛盾的策略,實則揭示AI產業對算力的高度依賴與當前的資源瓶頸。奧特曼指出,類似網路泡沫時期光纖過剩的歷史或將重演,但他更憂慮「當下算力不足」的風險,因為這將直接限制模型規模與營收潛力。

  • 國戰會論壇》師夷長技 解放軍的任務指揮變更強?(蔡裕明)

    國戰會論壇》師夷長技 解放軍的任務指揮變更強?(蔡裕明)

    就在上個月月底,美國華府的知名智庫「蘭德公司」(RAND)發表一份名為《具有中國特色的任務指揮?》的報告。這份報告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嘗試導入一種源自西方的軍事理念:任務指揮(mission command)。倘若這項改革成功,可能徹底改變中美之間的軍事競爭格局。

  • 別小看中共這艘無人怪艇

    別小看中共這艘無人怪艇

     海軍艦艇分析師薩頓(H I Sutton)表示,廣州一家造船廠正在建造一款長度約65公尺的新型三體船,這艘船融合了水面艦艇和潛艇的特色,可能是一艘無人艇。薩頓推斷,這是先前一直猜測中國將要建造的「半潛式武器庫艦」。該艦沒有雷達或其他感測器,這艘艦艇也可能是無人機母艦。

  • 國戰會論壇》別小看中共這艘無人怪艇(譚傳毅)

    國戰會論壇》別小看中共這艘無人怪艇(譚傳毅)

    海軍艦艇分析師薩頓(H I Sutton)表示,廣州一家造船廠正在建造一款長度約65公尺的新型三體船,這艘船融合了水面艦艇和潛艇的特色,可能是一艘無人艇。

  • 中正資工副教授郭建志獲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中正資工副教授郭建志獲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不到40歲的中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郭建志,憑藉對研究的熱情與堅定信念,在量子網路、分散式機器學習、路徑規畫與流量工程等領域,展現出色研究成果,今年獲「吳大猷先生紀念獎」肯定,成為資訊領域備受矚目的新秀。

  • 《電週邊》技鋼宣布全新NVIDIA RTX PRO 6000伺服器全球上市

    技嘉(2376)子公司技鋼科技今(5)日宣布,全部推出的GIGABYTE XL44-SX2-AAS1 NVIDIA RTX PRO伺服器正式在全球上市。技鋼指出,此一系統整合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伺服器版本GPU、NVIDIA BlueField-3 DPU、NVIDIA ConnectX-8 SuperNIC與NVIDIA AI Enterprise軟體平台,實現運算、網路與軟體層的整合,加速由資料到AI的完整工作流程。

  • 台達電 推AI資料中心高韌性微電網解方

    台達電 推AI資料中心高韌性微電網解方

     台達電上周在Energy Taiwan 2025國際智慧能源週,以「賦能永續,驅動未來」為核心理念,展示整合多重來源、分散式能源管理及雙向電力傳輸的完整智慧電網應用體系。

  • 《科技》工研院2026年十大創新趨勢 聚焦AI、能源與海洋經濟

    工研院今(3)日舉辦「眺望~2026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新創主題場,發表「2026十大新創趨勢」,共同聚焦AI、能源與海洋經濟等新創領域趨勢。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詹方冠表示,全球科技與經濟格局正快速重整,AI與淨零轉型成為各國關注議題。政府將持續推動創新生態與智慧治理政策,整合跨部會資源,協助新創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打造臺灣的「新成長曲線」。

  • 格斯 「高效、低碳、智慧」UPS高壓備援電池櫃 重磅亮相

    格斯 「高效、低碳、智慧」UPS高壓備援電池櫃 重磅亮相

    2025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格斯科技、台灣新智能、長庚能源三家國內鋰電芯廠同台競技,格斯科技(6940)在1樓I1010展位,今年主打二款儲能系統-PowerCore 520V/300kW UPS高壓備援電池系統及線條流暢、造型美觀的15度電家庭儲能設備。

  • 《綠能環》能源週 泓德能源一站式電力解決方案助攻能源自主化

    泓德能源(6873)再度參加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今年以「共享現在,連結未來」為主題,重新定義電力流通的角色關係與商業模式。展區完整呈現「電力交易服務」、「虛擬電廠(VPP)」與「全球布局」三大亮點,同步展示光儲充解決方案互動模型與虛擬電廠設備,展現泓德能源在全球業務拓展與能源創新的雙重成果。

  • 《電零組》Energy Taiwan 2025 台達電展現AI電網實力

    台達電(2308)於Energy Taiwan 2025展出整合旗下能源解決方案與服務,呈現多來源、分散式、雙向傳輸的智慧電網應用場景,涵蓋AI資料中心、高耗能廠辦、電網級應用、兆瓦(MW)充電基礎設施與能源顧問服務。

  • HPE為美能源部建造超級運算系統 超級電腦 Discovery與AI叢集「Lux」

    HPE為美能源部建造超級運算系統 超級電腦 Discovery與AI叢集「Lux」

    HPE今(29)日宣布,獲選為美國能源部(DOE)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建造兩套超級運算系統,旨在推進美國於AI與超級運算領域的領導地位,並支援科學、能源和國家安全發展。此兩套系統包括次世代的百萬兆級(Exascale)超級電腦「Discovery」,其將接替該實驗室的Frontier(由HPE建造並突破百萬兆級運算門檻的超級電腦);以及一個新的AI叢集「Lux」系統,該叢集將透過多租戶(multi-tenant)雲端化平台,協助美國能源部推進AI與機器學習的計畫。

  • 《產業》2.7倍節費效益 聯齊科技衝助光儲投資

    聯齊科技NextDrive長期專注能源物聯網技術,持續以AI與雲端技術助力企業邁向投資型淨零轉型。聯齊科技NextDrive將於2025台灣國際能源週以「投資型淨零,啟動光儲新經濟」為主軸,展示最新AI能源調控成果,AI迭代再升級,帶動光儲效益持續提升,公司協助企業將光儲建置從節能方案升級為具報酬潛力的能源投資,強調以智慧調控,實現2.7倍節費效益。

  • PCS能源韌性堡壘--利佳興業 無懼停電威脅

    PCS能源韌性堡壘--利佳興業 無懼停電威脅

    面對極端氣候、地緣政治、關稅貿易戰連翻襲來,能源安全已成為台灣不容忽視的國家級戰略。在多颱侵襲、地震頻仍的地理背景下,大規模停電的威脅始終存在;然而,隨著PCS(儲能系統變流器)的問世,台灣的關鍵基礎設施與企業永續發展之路,也正迎來一場能源自保的革命。

  • 台海戰爭對美軍後勤的考驗

    台海戰爭對美軍後勤的考驗

     2025年10月10日,《Foreign Affairs》刊出由美國政治學者布里默(Maximilian K.Bremer)與葛里耶可(Kelly A.Grieco)共同撰寫的文章〈與中國作戰,快與慢〉(Fighting China,Fast and Slow),引發美國戰略界高度關注。文章指出,若美國與中國大陸在台海爆發衝突,決勝關鍵並非武器性能或兵力數量,而是「戰爭節奏」與「後勤韌性」。布里默與葛里耶可認為,美軍長期以來過度依賴高速、短期的作戰節奏,但面對地理縱深廣大、補給鏈強韌的大陸,這種策略將陷入前所未有的瓶頸。

  • 區塊鏈護愛!台科大生推「鏈愛有保障」 將婚姻協議寫進智能合約

    區塊鏈護愛!台科大生推「鏈愛有保障」 將婚姻協議寫進智能合約

    用科技守護愛情與承諾,區塊鏈技術進入婚姻協議領域,讓情感不再單靠信任支撐。由台灣科技大學學生領銜的「寶寶沒關係」團隊,推出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平台「鏈愛有保障」,致力於為伴侶打造公平、透明且具法律效力的財產協議機制。而平台使用者需善於使用新科技,因此目標族群鎖定數位素養高、重視婚前財產權保障的年輕新婚伴侶族群。

  • 震江電力EMS 搶攻全球儲能市場

    震江電力EMS 搶攻全球儲能市場

     國內儲能龍頭震江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於10月29日至31日參加Energy Taiwan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攤位號碼I0116。今年展出焦點鎖定業界矚目的非洲幾內亞12MW儲能系統案,這不僅是國內廠商迄今最遙遠的海外實績,更是目前以創新的「分散式智能EMS能源管理系統」開創儲能技術新格局。

  • 國戰會論壇》台海戰爭對美軍的考驗:後勤與慢節奏(蔡鎤銘)

    國戰會論壇》台海戰爭對美軍的考驗:後勤與慢節奏(蔡鎤銘)

    2025年10月10日,《Foreign Affairs》刊出由美國政治學者布里默(Maximilian K.Bremer)與葛里耶可(Kelly A.Grieco)共同撰寫的文章〈與中國作戰,快與慢〉(Fighting China,Fast and Slow),引發美國戰略界高度關注。文章指出,若美國與中國大陸在台海爆發衝突,決勝關鍵並非武器性能或兵力數量,而是「戰爭節奏」與「後勤韌性」。布里默與葛里耶可認為,美軍長期以來過度依賴高速、短期的作戰節奏,但面對地理縱深廣大、補給鏈強韌的大陸,這種策略將陷入前所未有的瓶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