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加工紅肉的搜尋結果,共27筆
現代人生活充滿泡麵、香腸等超加工食品。減重醫師陳威龍表示,研究發現,吃較多超加工食品的人,生物年齡比實際年齡平均老了0.34歲,有2至4個器官老化的人,死亡風險增加2.3倍,如果想長壽,飲食應以原形食物為主,若已出現體重難控制、記憶力下降等加速老化警訊,建議及早就醫諮詢。
慢性腎臟病初期沒症狀,一旦發現,常常已經錯過最佳逆轉時機。醫師張家銘指出,台灣有許多人腎功能異常,很多人第一時間會認為是鹽吃太多、糖吃太多,但其實食材的選擇也會默默影響腎臟,研究顯示當紅肉吃多,會增加慢性腎臟病風險,而魚肉、豆類、全穀類、少許堅果則能讓風險下降。
在台灣約每半個小時,就新增一名大腸癌患者。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台灣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高居亞洲第一、全球第六,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分析原因主要與飲食及生活習慣有關,包括攝取膳食纖維不足、愛吃高油高糖的食物、久坐不動、缺乏健康意識及肥胖。
許多人喜歡早餐時吃培根。不過,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培根雖然是豬肉製成的,但經過加工後,培根的脂肪組成堪比油脂,「已經不是肉了」,並分享曾經遇過一名培根控患者,每天必吃各式培根早餐,導致罹患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台灣每年新增1萬7千多位大腸癌患者。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謝依蒨表示,有些日常美食其實可能是腸道毒藥,例如早餐火腿蛋配奶茶、焢肉便當配珍奶、牛肉火鍋搭沙茶與燒烤牛肉配啤酒,都可能是在餵養癌細胞,要想及早揪出腸道病變,建議定期做大腸鏡檢查。
痔瘡和大腸癌都可能造成血便,容易造成混淆。肝膽腸胃科錢政弘分享有位30多女外科醫師,連懷兩胎期間,都有血便的情形,她以為只是痔瘡惡化,等到孩子7、8個月大時就醫,發現已罹患大腸癌,「連外科醫生都可能分不清楚」,提醒民眾不要輕忽血便、排便習慣改變等腸癌警訊,要就醫專科醫師釐清。
大腸癌是僅次於肺癌,國人最好發的癌症。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表示,大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其中七年級生是危險族群,研判與飲食習慣不當有關,例如吃過多經過燒烤的加工紅肉,這會產生異環胺、多環芳香烴等有毒物質,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燒烤)也是我個人認為最不好的肉品烹調方式。」
早餐吃得清淡就是健康?當心吃錯組合變成升糖大地雷,醫師范亞萱指出,很多人會吃大地瓜加五穀粉當早餐,看似健康,實則都是澱粉,一起食用會糖分大爆炸。此外飯糰、油條、鹹豆漿、火腿三明治等早餐也暗藏高澱粉、高脂肪的雙重危機,必須留意。
大腸癌年輕化,許多人在沒有家族史,甚至沒有壞習慣下的情況下罹癌,兇手很可能是小時候藏在腸道裡的壞菌所產生的基因毒素。醫師張家銘指出,基因毒素會潛入腸道細胞,破壞基因留下突變,這些突變會攻擊抑癌基因,導致癌細胞自由發展,悄悄變成腫瘤。建議多吃原型食物、少吃加工紅肉、每天活動、早點睡、學會釋放壓力,修補被細菌傷害過的基因。
你還在常吃火腿麵包、炸排骨便當嗎?腎臟科醫師王介立表示,研究發現每天吃超過1份未加工紅肉(相當於1塊肥皂大小),會增加16%的認知功能下降風險,但若將每天1份紅肉替換成堅果或豆類,可使罹患失智風險減少19%,認知衰退風險減少21%,並讓大腦老化速度放慢約1.4年。建議每天吃紅肉盡量不超過1份,加工肉最好別吃。
紅肉的攝取量不僅影響身體健康,還可能與失智風險和認知老化有關。醫師引述研究指出,過量攝取紅肉會增加罹患失智及主觀認知下降的風險。然而,若每天以1份堅果或豆類替代加工紅肉,失智風險可降低達19%,此飲食調整值得於生活中多加利用。
年節期間不免多吃肉,但還是應有所節制。腎臟科醫師王介立指出,根據研究,每天攝取50克加工肉類,罹患第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15%,而吃100克紅肉,也會使罹病率增加10%;國健署則指,以往研究顯示,不管是食用加工肉品或紅肉,都會增加逾1成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人人都怕老來會失智。腎臟科醫師王介立表示,研究發現,每天吃超過4分之1份、約23克的加工紅肉,例如培根、熱狗、香腸,與增加13%的失智及14%的認知衰退風險有關,若改以堅果或豆類取代1份紅肉,可使失智風險下降19%,認知衰退風險降低21%,並使大腦老化速度變慢約1.4年。
有些人無肉不歡。不過,腎臟科醫師王介立表示,近年來他都少吃紅肉了,因為能看到的都是負面內容,例如攝取較多紅肉,可能增加第2型糖尿病、慢性腎臟病風險,而每周吃2份加工紅肉者,較少吃者增加14%失智風險,上個月美國專家更明確對美國2025年新版膳食指南提出盡量減少紅肉與加工肉品攝取,改以豆類與其他植物性蛋白質為主的建議。
一名35歲男子罹患大腸癌第3期,手術後又併發肝臟轉移。進一步探究罹病原因,可能與他愛吃紅肉及加工肉品密切相關。醫師表示,國際癌症研究署已將加工肉品,像是培根、香腸等,列為1級致癌物;而未加工紅肉則被列為2A級致癌物(對人類很可能有致癌性)。因此,建議加工肉品能不碰就不碰,以及每周紅肉攝入總量勿超過500克。
想要預防失智該怎麼吃?對此,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謝珮甄推薦麥得飲食(MIND Diet),有助於維持記憶力,以及減少腦部受到一些自由基氧化影響。其中包含了8款食物,像是綠葉蔬菜,每天至少食用1份;每天吃1小把堅果,如杏仁、核桃;每周至少食用2次漿果類水果等。
慢性發炎被稱為萬病之源,減重專科醫師魏士航指出,若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可能會衍生相關疾病,甚至是癌症的產生。然而,他提到,慢性發炎沒有明顯病徵,其中較為常見的症狀就是疲勞,卻往往被人所忽略。因此,若疲勞感不是來自於大量的身體活動,反而更像是一種莫名沒有動力的感覺,就要特別注意。
飲食對健康至為重要。腎臟科醫師王介立表示,研究發現,吃越多加工紅肉,失智症的風險越大,相較於每月攝取不到3份,每週攝取約2份加工紅肉者,認知障礙的風險會提高14%,但若能將其中1份加工紅肉,替換為堅果、豆類或豆腐,可以將認知障礙的風險降低20%。
無肉不歡嗎?小心糖尿病上身。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表示,國外研究發現,每天吃進紅肉越多,會增加26%罹患第2型糖尿病風險,另一項研究則顯示,每天僅吃50克加工肉類,罹患第2型糖尿病風險即增加15%,建議不要吃太多的肉,尤其是加工肉品。
糖尿病是常見慢性病之一,其中9成以上屬於好發於成人的第2型,全球患者超過4億人,連年持續增加。英國劍橋大學20日發表的大型研究結果提供更為全面的證據顯示,膳食攝取紅肉、加工紅肉與第2型糖尿病罹病風險增加有關,每天只要吃50克加工肉類、相當於2片火腿,10年內罹病風險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