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半導體學程的搜尋結果,共29

  • 東吳新任董座唐松章 推新生獎學金

    東吳新任董座唐松章 推新生獎學金

     東吳大學10月14日在外雙溪校區普仁堂舉行新任董事長唐松章博士就任歡迎餐會。唐松章為東吳會計系44級校友,長期活躍企業與教育界,曾任國泰人壽總經理、國華人壽董事長及國揚建設董事長,並創立崇友實業,帶領公司成為國內電梯製造領導企業之一。他事業有成後赴日本拓殖大學深造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返台後除持續經營企業,也於東吳大學日文系與經濟系博士班授課。

  • 明志科大攜手台塑生醫 技術商品化有成

    明志科大攜手台塑生醫 技術商品化有成

     明志科大與台塑生醫共同開發的兩項技術商品化成果「微光眼鏡」與「濕熱背心」,於2025年的亞洲美容保養.生技保健大展中,展現了產學合作的創新實力與商品化成果,7月25日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親臨現場參觀,由明志科大校長劉祖華陪同導覽,獲得高度肯定。

  • 科技育才 大葉大學AI與半導體雙軌並進

    科技育才 大葉大學AI與半導體雙軌並進

    在數位轉型與高科技產業快速變革的浪潮下,人才成為關鍵資源,大葉大學以「國際化、智能化、精緻化、永續化」為辦學特色,打造多元的實作學習場域,更率中部之先成立半導體學士學位學程,前瞻產業脈動,打造跨域科技人才,為產業發展培育創新人才。

  • 前瞻產業脈動 大葉大學打造智能永續人才

    前瞻產業脈動 大葉大學打造智能永續人才

    職場新鮮人如何迎戰快速變動的產業環境?大葉大學結合綠能永續、智慧科技與創新思維的教育模式,積極幫助學生強化競爭優勢,在未來職涯脫穎而出。大葉大學以「師徒傳承」與「產學合作」為特色,透過實作學習,引領學生培養跨領域能力,成為具有國際視野及創新實作能力的專業人才,掌握職場先機,開創無限可能。

  • 《產業》SEMI強調3大要素 籲深化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韌性

    地緣政治與全球供應鏈重組挑戰日益顯著,全球高度關注半導體供應鏈的韌性與可信度。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日前應邀出席工研院主辦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夥伴論壇」,強調信任、研發創新與人才連結三大要素,並呼籲強化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韌性機制。

  • 大葉大學校長方文昌:大學面試「Be yourself」才是王道!

    大葉大學校長方文昌:大學面試「Be yourself」才是王道!

    學測成績公布後,許多準大學新鮮人與家長正面臨選填志願的重大抉擇。該如何挑選最適合的科系與學校?在競爭激烈的二階面試中,又該如何展現亮眼表現?本集《中時財知道》特別邀請到大葉大學校長方文昌博士,從教育者與產業觀察者的角度,為學生與家長提供實用建議。大葉大學方文昌校長指出,選填志願時最重要的兩大關鍵是「能力」與「興趣」。他舉例,有些學生擅長數理,選擇理工科系是順勢而為;也有學生從小喜歡畫畫或創作,則可以朝藝術與設計發展。他強調,不論是提早確立方向,或在大學四年中慢慢探索,只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就不會白走。「Follow your mind,順著自己的感覺走,才是長遠發展的關鍵。」

  • 元智半導體研究中心 培育國際人才

    元智半導體研究中心 培育國際人才

     元智大學宣布114學年度正式成立頂尖校級「半導體研究中心」,專注於第三代半導體技術、複合半導體材料、先進封裝與材料分析等領域,並結合人工智慧(AI)應用與產業需求,打造全方位的研發與人才培育平台,為台灣半導體產業注入新動能。

  • 元智大學成立「半導體研究中心」 產學合作培育關鍵人才

    元智大學成立「半導體研究中心」 產學合作培育關鍵人才

    面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高速發展與關鍵人才需求,桃園市元智大學宣布將於114學年度正式成立頂尖校級「半導體研究中心」,專注於第三代半導體技術、複合半導體材料、先進封裝與材料分析等領域,並結合人工智慧(AI)應用與產業需求,打造全方位的研發與人才培育平台,積極為台灣半導體產業注入新動能。

  • 暨大參加亞太教育者年會 強化印度與亞太國際連結

    暨大參加亞太教育者年會 強化印度與亞太國際連結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日前應邀赴印度新德里參加「2025亞太教育者年會(APAIE)」,與來自全球各地超過200所大學代表共同交流,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合作。此次年會由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FICHET)統籌,臺灣共有15所大學、44位代表組團出席,展現臺灣高教的國際實力與魅力。

  • 台師大碩士班報名人數創新高 產學合作助攻成長4成

    台師大碩士班報名人數創新高 產學合作助攻成長4成

    台灣師範大學114學年度碩士班筆試於2月13日舉行,今年報名人數創下歷史新高,甄試及考試管道總計8722人報名,較去年增加2532人,成長幅度高達40.9%,一反少子化趨勢。其中考試入學管道吸引5218人報考,寫下近10年新高,招收名額727名,整體錄取率僅13.93%。

  • 少子化無礙!臺師大碩班報考人數逆勢成長創歷年新高 半導體、AI等產業導向科系吸引學生親睞!

    少子化無礙!臺師大碩班報考人數逆勢成長創歷年新高 半導體、AI等產業導向科系吸引學生親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14學年度碩士班筆試於2月13日登場,今年不受少子化影響,甄試及考試管道多達8,722人報名,較去年6,190人,增加2,532人,成長幅度40.90%,創下歷年增幅最高紀錄。今年報名人數前三名的是資訊工程系985人、電機工程系534人、全球經營與策略研究所407人,增幅都逾100%,凸顯師大與多家龍頭企業緊密合作,已致力培養畢業生成為產業所需人才。

  • 中正大學半導體研究 聚焦CoWoS封裝

     國立中正大學前瞻製造系統頂尖研究中心(中正前瞻中心)於100年正式成立,獲「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支持,發展至今這歷程積極於智慧機械技術的研發與創新,去(112)年獲高教深耕特色頂尖研究中心計畫第二期,邁入智慧製造應用階段,成就斐然。

  • 台積電攜手雲科大培養日籍人才!首位日本女學生報到

    台積電攜手雲科大培養日籍人才!首位日本女學生報到

     台積電到日本熊本設廠生產,今年9月起與雲林科技大學開辦「半導體學程」,招收日本學生來台留學,為期5年,第一個報名且通過的日籍女學生真下彩音這學期起開始上課,不過她希望未來能留在台灣就業。

  • 「如果準時就輸了」  中原大學半導體產業學院吳宗遠剖析產業名言

    「如果準時就輸了」 中原大學半導體產業學院吳宗遠剖析產業名言

    半導體產業鏈龐大,發展關鍵在人才,因此半導體人才的缺口成為未來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隱憂。台積電為此宣布投入資金助力大學培育半導體人才,首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學院成立「半導體工程學系」,此外,攜手中原大學合開半導體學程(碩士班),面對大專院校新設的科系,它們之間所設定的人才養成有何不同?10月23日夢想淘心室【曉宇宙~曉曉問大大】特別邀請到中原大學理學院兼半導體產業學院吳宗遠院長來到節目中,與聽眾分享中原大學新設半導體產業培育人才的理念。

  • 搶手貨半導體工程系修習什課?龍華科大江建志主任揭密打造無塵室助力接軌

    搶手貨半導體工程系修習什課?龍華科大江建志主任揭密打造無塵室助力接軌

    科技發展快速,半導體成為推動科技的重要核心技術之一,未來半導體產業人才將成為市場上最夯的藍海甚至「奇貨可居」。10月16日夢想淘心室【曉宇宙~曉曉問大大】特別邀請到龍華科技大學半導體工程系江建志系主任到節目中,與聽眾分享半導體產業鏈的發展與人才需求分布。

  • 與輝達合作 中原大學打造AI發展中心

    與輝達合作 中原大學打造AI發展中心

     中原大學以理工起家,近年在教學現場強調運用新興科技,包括AI、元宇宙、量子電腦等,更建置專業學習教室,為提供學子更好的AI教育環境,中原大學重資購入AI教學設備,建立專業AI實作教室,投入1600萬元建置人工智慧設備及優化相關空間。

  • 開南大學與30所高中職簽訂聯盟 加碼在地獎學金留才桃園

    開南大學與30所高中職簽訂聯盟 加碼在地獎學金留才桃園

    開南大學今(5/10)日與30所高中職簽訂策略聯盟,藉由雙方進行實質交流,共享教學研究及行政資源,協助學生多元適性發展,透過校際合作共同培育優秀人才,並強化學校與學生之國際競爭力,創造最佳的互惠雙贏模式。

  • 開南大學攜手高中職 桃園在地就學 學費比國立還低

    開南大學攜手高中職 桃園在地就學 學費比國立還低

    桃園市長張善政與教育局長劉仲成10日一同見證開南大學與桃園各高中職成為夥伴關係,開南大學響應張善政鼓勵桃園學子在地就學的期盼,再加碼讓開南大學學子今年繳交學費,將比國立大學還要來得少,學生每學期保持在每班前20%,即能享有每學期最高8000元的獎學金。

  • 台師大新設8大學程 參與台積電課程獲保證面試機會

    台師大新設8大學程 參與台積電課程獲保證面試機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積極培養職場所需人才,透過開設最少12學分的學程,鼓勵學生跨域學習,課程規畫面向未來產業前景,包含ESG永續、元宇宙、半導體,累積學生進入職場前的先備知識,今天起至5月6日止,也同步開放台大系統三校(台大、台師大、台科大)6萬多位學生申請。

  • 文組蹭起科技 學界憂人文被輕視

    文組蹭起科技 學界憂人文被輕視

     受半導體產業榮景影響,國內大學積極開辦相關系所,113學年度公立大學碩博班在半導體、AI等領域擴充招生名額比112學年度增加比例超過1成7。學界擔憂,恐導致大學辦學僅重視理工科,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漸被忽略,呼籲教育部重視這樣的現象,編列經費鼓勵大學系所均衡發展。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