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吃飯速度的搜尋結果,共16

  • 楓港溪河床種西瓜雞糞惡臭難當 屏東獅子鄉民齊聚抗議

    楓港溪河床種西瓜雞糞惡臭難當 屏東獅子鄉民齊聚抗議

    屏東縣獅子鄉楓港溪每年10月汛期後,西瓜農向屏東縣政府水利處申請楓港溪河道種植西瓜,因使用雞糞肥料發出惡臭,群蠅亂舞,鄉民難以忍受。立法委員盧縣一今(20)日邀集中央與地方單位會勘,現場約50位鄉民也群聚抗議,高呼「不要蒼蠅、不要屎味、還我河川」。屏東縣政府水利處指出,若發現違法規定,可依法撤銷農民的種植許可。

  • 曾之喬自嘲育兒記憶大減!曝與言言交流育兒經直言「不用太雞婆」

    曾之喬自嘲育兒記憶大減!曝與言言交流育兒經直言「不用太雞婆」

    與劉品言(言言)曾共組團體「Sweety」的曾之喬,日前久違現身時尚活動,分享自己近期的育兒生活之外,也透露近期也有跟言言討論育兒話題,也主動問起言言是否需要恩典牌的支援,「雖然也還不知道是男生還是女生,但我和言言都不會拘泥男、女該穿什麼顏色、樣式。」至於是否會和她分享媽媽經,曾之喬則表示新手爸媽之間「互相打氣就好,如果沒有問,也不用太雞婆。」

  • 18年的婚姻「全是打罵」 絕望人妻怒斬無良酗酒尪

    18年的婚姻「全是打罵」 絕望人妻怒斬無良酗酒尪

    婦人小萱與丈夫阿國(均化名)在2006年結婚,但1個月後就離婚,後來因為阿國挽留才復婚,並育有2名孩子。但阿國酗酒且情緒控管差,時常毆打、辱罵小萱,多次半夜回家將她罵醒,不讓她睡覺,縱使孩子勸阻也沒有用。小萱不堪其擾在2024搬回娘家,阿國卻懷疑外遇竟不斷騷擾,小萱最終不再隱忍,憤而訴請離婚。

  • 想長壽必做5件事 研究:每天運動15分鐘可多活3年

    想長壽必做5件事 研究:每天運動15分鐘可多活3年

    活得健康長壽是許多人追求的目標。減重醫師陳威龍分享5個長壽秘訣,包括多吃抗氧化食物、避開過度加工食品、吃飯只吃8分飽、多運動,以及維持充足睡眠。其中他提到,依研究顯示,每天只要運動15分鐘,就可延長3年壽命。

  • 吃太快易胖!研究:比慢食者攝取多1.54倍

    吃太快易胖!研究:比慢食者攝取多1.54倍

    明明吃不多,卻容易胖嗎?問題可能出在進食速度太快!根據研究顯示,大腦需要約20分鐘才能接收到「吃飽了」的信號,因此吃太快容易吃過量,導致熱量超標,負面影響還不只這些!

  • 全聯「熱銷米」推買1送1 主婦狂搬貨:小孩超愛吃

    全聯「熱銷米」推買1送1 主婦狂搬貨:小孩超愛吃

    市面上的米百百款,一名女子逛全聯見一款名為「國色天香芋香米」推出買一送一,讚蒸便當隔天吃依然Q彈好吃,還飄淡淡芋頭香,不少網友也曾大力推薦這款米,還給100分高評價,並表示換了該款米後,家裡不再剩飯,小孩吃飯速度也變快了。

  • 腹瀉、便祕持續3個月 當心腸躁症纏身

    腹瀉、便祕持續3個月 當心腸躁症纏身

     大腸激躁症又稱腸躁症,當排便改變,可能是腹瀉、便祕,或是兩者交替發生。臨床統計發現,男性較容易以腹瀉表現,女性則是以便秘為主,但目前尚無確切原因,只要每周發生超過1次,且持續超過3個月,就符合診斷標準。

  • 濕疹、過敏、反覆感冒找上門了?換季時刻拉警報 冬季常見健康狀況TOP 10

    濕疹、過敏、反覆感冒找上門了?換季時刻拉警報 冬季常見健康狀況TOP 10

    隨著東北季風來襲,驟降的氣溫正式向人們宣告冬天來臨,日夜溫差變大容易使人著涼,學校、辦公室都掀起一波生病潮,病毒齊發的季節,千萬要小心別被傳染了!除了常見的感冒,還有許多看似不嚴重的身體警訊,都會在季節交替的時節悄悄找上門,置之不理很可能釀成大病。《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調查近一年網路討論度最高的「十大冬季常見健康狀況」,有哪些是必須提高警覺、不能掉以輕心的呢?一起來看看!

  • 不胖卻有脂肪肝 兇手恐吃飯1習慣 害血糖狂飆

    不胖卻有脂肪肝 兇手恐吃飯1習慣 害血糖狂飆

    很多人會發現體重不算胖,但檢查卻顯示有脂肪肝。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指出,吃飯速度太快也是脂肪肝的風險因子,卻很容易被忽視。他提到,快速進食會導致血糖快速升高、攝入過多熱量、脂質代謝紊亂,以及腸道菌群失調,而這些都不利於肝臟健康,務必要調整。

  • 膠帶封嘴虐童 檢起訴2教保員

    膠帶封嘴虐童 檢起訴2教保員

     國防部委託某大學辦理的北市某幼兒園,去年遭家長錄音檢舉沈姓與鄭姓2名教保員,僅因幼童吃飯速度較慢,長期對4名年僅2歲的幼童以膠帶封口、推打頭部、吼叫等方式,逼幼童進食、喝水,造成幼童出現焦慮躲藏反應,甚至睡到半夜突然嚇醒。台北地檢署9日依4個妨害幼童發育罪起訴沈、鄭2女。

  • 「吃飯1習慣」不改被害慘 醫:恐得糖尿病

    「吃飯1習慣」不改被害慘 醫:恐得糖尿病

    現代人生活緊湊,容易養成進食過快的習慣,小心恐對健康帶來嚴重負面影響。對此,前美國芝加哥榮民醫院心臓加䕶病房主任謝安民指出,胃大約需要20分鐘才能提醒大腦有飽足感,若吃得太快,易導致吃下遠比預期分量更多的食物,除了容易造成發胖、消化道問題外,還可能引發糖尿病,不可不慎。

  • 少吃還是胖!8生活習慣讓你瘦不了 睡覺千萬別開燈

    少吃還是胖!8生活習慣讓你瘦不了 睡覺千萬別開燈

    是否覺得自己明明吃的比別人少,卻還是瘦不了呢?營養師高敏敏歸納出8個「讓人會發胖的無意識小習慣」,網友大呼準到心崁裡,高敏敏提醒若不想發胖,就快戒掉這些無意識的小習慣,好讓自己與胖的距離越來越遠。

  • 穩血糖又防發胖 專家授吃飯3技巧 進食順序有差

    穩血糖又防發胖 專家授吃飯3技巧 進食順序有差

    吃飯看似再簡單不過的事,背後卻大有學問,吃得正確就能幫助更健康。對此,營養師李婉萍分享吃飯3技巧,包括食物必須在口中充分咀嚼、進食順序要正確及專心吃飯,對於穩定血糖、預防肥胖等有正面效果。其中關於進食順序,她提到,應先吃菜、再吃肉、最後吃澱粉,可以讓血糖曲線平穩,但長者或有特殊情況的案例來說,又會有不同的食用順序。

  • 控血糖先吃菜還蛋白質?專家:少1關鍵效果不明顯

    控血糖先吃菜還蛋白質?專家:少1關鍵效果不明顯

    進食順序是控制餐後血糖的有效方法,但到底要先吃菜還是先吃蛋白質?對此,營養師張家榕表示,兩者其實都可以達到穩定餐後血糖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若吃飯時間又急又短,那麼不管吃飯順序如何都不重要了,因為效果根本不明顯。因此,想要穩定餐後血糖,除了吃對順序外,降低吃飯速度也很關鍵。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