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唐蒼蒲伯克氏菌的搜尋結果,共21

  • 避免寶林茶室悲劇 北市抽驗米濕製品 未檢出邦克列酸

    避免寶林茶室悲劇 北市抽驗米濕製品 未檢出邦克列酸

    去年3月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造成6人身亡、27人輕重傷,為避免悲劇重演,北市衛生局4月8日、9日至傳統市場、麵攤、餐飲業、百貨公司及雜貨行等地,抽驗20件粄條、15件米苔目、10件米粉及5件糕粿類製品等50件米濕製品,檢驗包含防腐劑、過氧化氫及造成寶林茶室案的成分「邦克列酸」,在米粉及粄條項目再加驗丙酸,結果均未檢出,符合規定。

  • 寶林中毒案2死  沈富雄曝友人姪女吃兩口就昏迷  要王必勝別搞錯重點

    寶林中毒案2死 沈富雄曝友人姪女吃兩口就昏迷 要王必勝別搞錯重點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延燒,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上月31日晚間在臉書發文指出,食藥署力拚假日完成35項食材採檢,除了粿條、香蘭葉、在來米粉外,咖哩粉、薑黃粉等調味料,全數均未檢出米酵菌酸BKA,但仍懷疑被吃完的「裸條」出問題可能性最大。對此,前立委、也是腎臟科醫師沈富雄,1日批王必勝忽略重點,如果是他去調查,一定會要求廚師模擬他在事發期間「炒裸條」的過程,就能找到異常之處。沈富雄並說,他有一個深綠朋友的姪女就是此案重症病患之一,「粿仔條她吃得不多,只吃兩口,但7小時就昏迷了,她吃的那部分、那兩口,含毒最多!」。

  • 米酵菌酸與米無關 農業部:國產米安心吃

    米酵菌酸與米無關 農業部:國產米安心吃

     寶林茶室食安事件後,多個縣市政府禁止疑似產生「米酵菌酸」的粿條至校園營養午餐中,也引發民眾人心惶惶,甚至對米製品產生憂慮,農業部指出,米酵菌酸僅為Bongkrekic Acid中譯名,與米並無直接相關,並強調台灣未曾有危害農作物的紀錄。但學者仍呼籲,一定要溯源,才能評估是否可以控制其擴散,並減低進入台灣植物生態的風險。

  • 金門衛生局稽查轄內粿條相關餐飲業 預防米酵菌酸關鍵在這

    金門衛生局稽查轄內粿條相關餐飲業 預防米酵菌酸關鍵在這

    台北市「寶林茶室」餐廳食物中毒致死案件已使民眾人心惶惶,金門縣長陳福海非常重視與關心縣民的健康,嚴令要求衛生局要注意此中毒案的後續發展及處理,加強地區餐飲衛生管理,以確保鄉親食的安全。

  • 揭寶林茶室奇案謎團  知道的事有哪些?

    揭寶林茶室奇案謎團 知道的事有哪些?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延燒,許多民眾都不敢吃粿條、河粉。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已可確定食物中毒為米酵菌酸所引起,疫調結果顯示,這些個案都和「寶林茶室」有關,也認為此案無擴大大外溢情形。但全案仍有許多令人不解之處。

  • 憂致毒菌落地生根 專家疾呼溯源

    憂致毒菌落地生根 專家疾呼溯源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延燒,專家表示,米酵菌酸是由唐蒼蒲伯克氏菌產生,非常見菌種,過去只發生在印尼、中國、非洲,但20世紀以來,人類移動頻繁,就會把菌種往外送,因唐蒼蒲伯克氏菌是適應植物的菌,若給它機會,可能會進入植物生態,在台灣的土壤生長。衛福部表示,待檢驗工作告一段落,將召開跨部會會議,研議進行土壤採樣。

  • 米酵菌酸中毒 寶林獨有 高大成籲追汙染源

    米酵菌酸中毒 寶林獨有 高大成籲追汙染源

     國內出現首例米酵菌酸中毒案,許多民眾不敢吃粿條、河粉。專家指出,若目前看來,此事件是「寶林」獨有,因唐蒼蒲伯克氏菌會在室溫生長,若放在潮濕環境、沒有及時冷藏,就會滋長,產生致命毒素。中山醫學大學法醫系主任高大成以日本靜岡1936年的「大福中毒事件」為例指出,可能也是環境衛生不潔汙染食材所致,或佐料等發酵食品有問題,目前最重要是盡速找到汙染源。

  • 8嚴重個案驗出米酵菌酸 受害增4例

    8嚴重個案驗出米酵菌酸 受害增4例

     衛福部29日公布完成8例嚴重個案檢驗,包含2死亡個案、5例加護病房個案、1例一般病房個案,米酵菌酸全呈陽性。現場採樣食材中,包含粿條、香蘭葉果汁、在來米粉,都是陰性,未檢出米酵菌酸、其他毒物或農藥。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已可確定食物中毒為米酵菌酸所引起,疫調結果顯示,這些個案都和「寶林茶室」有關,侷限於3月17日~25日間,沒有外擴跡象,呼籲民眾不要太恐慌。

  • 來源成謎!寶林案死者、重症者全檢出米酵菌酸 王必勝:現場食材都陰性

    來源成謎!寶林案死者、重症者全檢出米酵菌酸 王必勝:現場食材都陰性

    「寶林茶室」累計2死、5重傷。衛福部今宣布,已完成8例嚴重個案的檢驗,包含2死亡個案、5例加護病房個案、1例一般病房個案,全是米酵菌酸陽性。至於現場採樣的食材,包含粿條、香蘭葉果汁、米粉,都是陰性,沒有檢出米酵菌酸、其他毒物或農藥。衛福部預估,米酵菌酸的標準品最快將在周一到貨,未來會常態性的標準品,遇到類似的情形時,會進行檢驗。

  • 寶林再增3人受害!釀2死5重傷 21例中毒狀況一次看

    寶林再增3人受害!釀2死5重傷 21例中毒狀況一次看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延燒,截至今日傍晚5點半,中央接獲的通報個案從18例增至21例,其中2死、5重傷。新增的個案全都吃過粿條、河粉,用餐日期介於3月19日~3月24日間,目前已有13人返家休養。食藥署提醒民眾,米酵菌酸是由唐蒼蒲伯克氏菌產生,不會因洗滌或烹飪而被破壞,切勿食用長期存放於不當環境的澱粉發酵食品。

  • 為何台灣以前沒「米酵菌酸」 毒物醫苦笑:沒辦法解釋

    為何台灣以前沒「米酵菌酸」 毒物醫苦笑:沒辦法解釋

    台灣爆發前所未見的「米酵菌酸」致死案,一時間粿條、河粉等食品被民眾視為未爆彈,人心惶惶。許多人不禁想問,這些東西已經吃很多年了,為什麼以前不會發生食安問題?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他沒辦法解釋。

  • 憂致命菌入侵植物生態 王必勝:研議土壤採樣

    憂致命菌入侵植物生態 王必勝:研議土壤採樣

    「寶林茶室」死者身上被檢出米酵菌酸,引發專家對唐蒼蒲伯克氏菌入侵植物生態的擔憂,呼籲政府前往溯源,亦有專家呼籲研議對食品進行常規檢驗。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專案小組會先完成檢驗,待工作告一段落,就會召開跨部會會議,研議進行土壤採樣,了解唐蒼蒲伯克氏菌在自然界的存在情況;至於食品常規檢驗,執行面上有一定難度,需要研究看看有沒有快篩、要針對什麼食物等。

  • 「寶林茶室」中毒案共計18例 2死5重傷 全食用粿條河粉

    「寶林茶室」中毒案共計18例 2死5重傷 全食用粿條河粉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延燒,截至今日上午10時,中央接獲的通報個案維持18例,其中2死、5重傷。新增的個案全都吃過粿條、河粉,用餐日期介於3月19日~3月24日間,目前已有10人返家休養。食藥署提醒民眾,米酵菌酸是由唐蒼蒲伯克氏菌產生,不會因洗滌或烹飪而被破壞,切勿食用長期存放於不當環境的澱粉發酵食品。

  • 民眾怕吃粿條 毒物專家:目前看來「寶林獨有」

    民眾怕吃粿條 毒物專家:目前看來「寶林獨有」

    國內出現首例米酵菌酸中毒案,許多民眾都不敢吃粿條、河粉。專家指出,若是河粉類的食品有污染,就不會只限於「寶林茶室」,而是所有通路的餐廳都會出現個案。目前看來,此次事件是「寶林獨有」,因唐蒼蒲伯克氏菌會在室溫生長,若放在潮濕環境、沒有及時冰起來,就會滋長,進而產生致命毒素。

  • 致命毒素來自海外 專家:進入台灣恐「落地生根」

    致命毒素來自海外 專家:進入台灣恐「落地生根」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延燒,衛福部公布最新進展,在死者身上檢出米酵菌酸,創下台灣首例。專家表示,米酵菌酸是由「唐蒼蒲伯克氏菌」產生,並非常見菌種,過去只發生在印尼、大陸、非洲,但20世紀以來,人類移動頻繁,就會把菌種往外送。因唐蒼蒲伯克氏菌是適應植物的菌,若給它機會,可能會進入植物生態,在台灣的土壤生長。

  • 寶林茶室案誰該負責又開戰? 日本媒體人轟「十分無聊」

    寶林茶室案誰該負責又開戰? 日本媒體人轟「十分無聊」

    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引發全台人心惶惶,其中一名死者血液檢體中驗出「米酵菌酸」,這是在台灣首次驗出。但此案也引發綠營檢討蔣市府「慢N拍」聲浪,惟衛福部罕見跳出來幫北市府講話。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表示,打這種口水戰十分無聊,民意代表應該做的事情,不應該是藉這種不幸事件來攻擊政治對手。

  • 米酵菌酸有多可怕?腎臟醫:造成細胞全面死亡

    米酵菌酸有多可怕?腎臟醫:造成細胞全面死亡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已釀2人死亡,衛福部昨(28日)晚宣布「其中1人的血液檢體中驗出米酵菌酸」,為台灣首例。腎臟科醫師王介立表示,米酵菌酸是粒線體毒素,會讓人體細胞無法進行呼吸作用,進而無法產生能量,導致全面性的細胞死亡。

  • 寶林茶室死者 解剖驗出米酵菌酸

    寶林茶室死者 解剖驗出米酵菌酸

     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中毒案持續延燒。衛福部次長王必勝28日表示,解剖2名死者,其中一個血液檢體中驗出米酵菌酸,這是在台灣首次驗出,接下來還會檢驗住院患者的檢體。

  • 米酵菌酸 讓細胞失去能量 醫師示警 台灣高溼恐盛行

    米酵菌酸 讓細胞失去能量 醫師示警 台灣高溼恐盛行

     寶林茶室食安風暴持續擴大,首名死者解剖發現「米酵菌酸」,全身凝血不全。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強調,這是一種罕見的強烈毒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內科醫師姜冠宇表示,它會讓全身細胞粒線體失去作用,導致患者休克、器官衰竭,並示警未來台灣民間可能會盛行;台北市公共衛生師公會理事長翁瑞宏指出台灣曾在腐敗杏鮑菇、具鳳梨果腐病的鳳梨中鑑識出米酵菌酸。

  • 米酵菌酸易在椰子、玉米中繁殖!「這環境」下大量產生

    米酵菌酸易在椰子、玉米中繁殖!「這環境」下大量產生

    「寶林茶室」案檢驗結果出爐,為台灣首起米酵菌酸中毒事件。食藥署指出,米酵菌酸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特別是椰子和玉米,在22~23度、中性pH值中迅速增值,不會因洗滌或烹飪而被破壞。包括印尼、莫三比克、中國大陸都曾出現中毒事件。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