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執行任務的搜尋結果,共931筆
今(8)日上午國道3號驚傳嚴重追撞事故!一輛營半聯結車行經北向366.7公里處時,疑似未注意車前狀況,竟直接猛撞停在外側路肩的警戒工程車,強大撞擊力更將工程車往前推,再撞上另一輛清掃工程車,現場零件四散,畫面觸目驚心。這起事故一度造成現場回堵,也讓一名工程人員無辜掛彩。
我國空軍向美採購的6套美製MS-110偵照莢艙,預定今(2025)年起交貨,然而年底將至,我國空軍是否已獲得該莢艙?戰略規劃司司黃文啟中將近日透露,MS-110已完成產製,目前正在測評,預計年底前就會開始分批交付。MS-110是一款不受沙塵或煙霧影響的長距離彩色偵照莢艙,因此被譽為空軍的「千里眼」。
軍聞網站「The War Zone」日前報導,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AFGSC)提交的B-21「突襲者」轟炸機機組編制指出,建議將編制改為單一飛行員配置,副駕駛位置則由武器系統官(WSO)取代,暗示B-21可能在人工智慧(AI)輔助下高度自動化,未來可能成為前線無人系統的管制中樞。
中洲建設公司董事長黃啟倫與和樂餐廳董事長莊育棟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聯合捐贈一輛救災勤務車予屏東縣政府消防局高樹消防分隊,協助提升地方消防救災效能。捐贈儀式昨日於屏東消防分隊舉行,由屏東縣政府消防局李彬正局長代表受贈,場面隆重且溫馨。
內政部今(6)日部務會報安排消防署報告「事故安全官訓練情形及後續辦理方向」。部長劉世芳表示,近期國內發生多起消防人員殉職案件,讓社會大眾相當痛心,內政部為全面提升消防人員的工作安全與健康保障,將於明年全面推動各縣市設立事故安全官,持續強化事故現場安全教育訓練並規劃國外進修機會,強化消防人員對危害辨識、自保技能與風險意識,全面提升現場救災安全管理能力,提升消防人員執勤安全。
為完整呈現國軍官兵救災全程的付出,「國軍一直都在,樺加沙颱風救災」攝影展昨日在國防部博愛營區大廳展出,以「即時馳援,苦民所苦」等8大主題,用即時、真實的鏡頭語言,呈現官兵在災區協助民眾復原的身影,向所有投入救災的單位與人員致敬。
國防部長顧立雄5日下午於國防部博愛大樓主持「樺加沙颱風救援有功官兵」表揚大會,親自頒發救災紀念章予陸、海、空軍等101位官兵代表,表彰他們在颱風侵襲期間,第一時間投入救援,展現國軍「保國衛民」的核心價值。
台東縣義警裝備老舊,部分使用逾10年未更換。台東縣議員王文怡在議會質詢時要求警察局檢討並訂定定期汰換年限,同時建議增列績優警、義警自強活動經費,以提升士氣。警察局長蔡燕明回應,預計今年底前汰換半數裝備,其餘將於明年全面更新,並研議活動經費編列。
前言:民國40年,空軍史籍已有派機執行沿海巡邏及搜捕不明潛艦任務之記載。另按空軍作戰司令部(今空軍作戰指揮部,以下簡稱空作部)作戰紀錄顯示,空軍第一次發現中共潛艦是在43年8月,空軍第八大隊PB4Y-2海上巡邏機正駕駛石爾砥上尉機組,在基隆外海附近發現1艘潛艦。54年,空軍巡邏機於新竹外海發現不明潛艦,經空作部下令實施海空聯合反潛作戰,美軍駐基隆2艘驅逐艦,亦前往獵捕潛艦;這是政府遷臺以來,首次由空作部下令的海空聯合反潛作戰,也是唯一實兵、實彈的中美海空聯合反潛作戰,然未能真確打擊水下目標,尤為突顯國軍建兵力之迫切,爰在美軍顧問協助下,將S-2A反潛機列入建案。 S-2A反潛機建案歷經海軍及空軍多方爭取,最後奉核定於空軍成立反潛艇中隊,受海軍作戰管制。部隊成立之初,除由海軍負責外購S-2A空投設備及MK-44魚雷,以增強攻潛戰力外,並由空軍負責S-2A機接裝,飛行訓練及修護訓練等各項,另空軍反潛艇中隊人員亦分批派赴海軍接受反潛作戰相關訓練,任務飛機正、副駕駛及機工長由空軍派任,偵潛軍官及士官各1員,由海軍派任;在我海軍及空軍合力建置下,中華民國首支空中反潛兵力由此成軍。
台東縣義警雖享有基本保險與裝備福利,但部分裝備年久失修。議員王文怡今(3)日質詢指出,多名義警反映裝備逾10年未更換,要求警察局檢討並訂定定期汰換年限。警察局長蔡燕明回應,將於年底前汰換半數裝備,其餘預計於明年更換。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3日計畫訪問韓國,預計將討論駐韓美軍的定位等議題。同時,赫格塞斯還將造訪非軍事區(DMZ)。韓國國防部表示,韓美雙方的防長還會談到如何防禦朝鮮,以及在區域安全、網路和導彈方面的合作。
海軍岳飛軍艦謝姓上尉補給官出海執行任務期間,因處理薪餉問題,竟為了與艦指部聯繫,違反資安規定,攜帶手機進入艦上戰情室,遭同仁反映後遭記一大過,他不服提起行政訴訟,堅稱「沒帶手機、被冤枉」,法官調啥後認定,謝員服役13年,應對各項規定相當熟悉,且戰情室外貼有標語,且設置手機保管櫃,謝員顯然推託卸責,因此認定軍方懲處合法,駁回謝姓上尉之訴。
海軍謝姓上尉隨軍艦出港執行任務期間,因攜帶手機進入戰情室,被懲處記1大過,他提起行政訴訟求翻案,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認為軍方處分依法有據,判決駁回。
據觀察者網報導,北京時間11月1日4時58分,中國太空完成史上第7次「太空會師」——神舟二十一號太空員乘組順利入駐「天宮」,又雙叒叕一張太空全家福新鮮出爐。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此次對接僅耗時3.5小時。這一速度讓美聯社直言驚嘆,「比以往任務縮短3小時,這創下了中國自主太空史上最快對接紀錄。」
大陸央視1日報導,據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21號載人太空船與天宮太空站組合體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太空人乘組從太空船返回艙進入軌道艙。北京時間1日凌晨4時58分,在軌執行任務神舟20號太空人乘組順利打開「宮門」,歡迎遠道而來的神舟21號太空人乘組入駐中國太空站,這是中國航太史上第7次太空會師。
大陸「神舟21號」載人太空船將於今(31)日23時44分發射,將由來自「70、80、90後」的太空人張陸、張洪章、武飛來執行此次飛行任務。陸媒《人民日報》今日也和觀眾分享,此次三位太空人執行任務前,會隨身攜帶哪些私人物品。
台灣道路設計複雜、車輛種類繁多,如何把「防禦駕駛」、「路口停讓」等重要課題植入人心。交通部公路局台灣公路博物館即日起推出「公路特展-講究之道」,以「講究」為核心,透過公路人的專業把關,揭示隱而不顯細節,形塑安全上路秩序。
大陸「神舟二十一號」將於明(31)日23時44分發射,飛行任務新聞發佈會今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召開。發言人也公開宣布,此次飛行任務太空人乘組由張陸、武飛、張洪章組成。讓人留意的是,擔任指令長的張陸,曾執行過「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出生於1993年、年僅32歲的武飛,則寫下大陸最年輕航天員的紀錄。
大陸「神舟21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佈會30日上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中國載人航太工程新聞發言人張靜波在會上表示,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10月31日23時44分發射神舟21號載人飛船。執行任務的太空人乘組由航太駕駛員張陸、飛行工程師武飛、載荷專家張洪章組成,並由張陸擔任指令長。張靜波會上更表示,錨定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的目標不動搖。
總統賴清德昨日主持「中華民國114年11月份將官晉任授階典禮」,肯定國軍在「樺加沙」颱風造成災情的第一時間投入救災,彰顯「守護人民、服務人民」的國軍精神。賴總統表示,投資國防就是投資和平,期勉國軍持續提升不對稱戰力,導入先進科技與裝備,朝「新訓練、新思維、新裝備、新科技」等方向前進,讓國軍更加現代化與彈性化,守護臺灣的民主與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