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學習性青聚點的搜尋結果,共11筆
青年發展署為鼓勵青年將創意化為具體行動,發掘青年對地方創生的潛力,持續辦理「113年學習性青聚點Dream Idea績優點子競賽」,只要完成本年度至少一堂在地課程的學員或為本屆蹲點實作生,將學到的知識結合創意,於10月14日前至「青年社區參與行動」網站(https://changemaker.yda.gov.tw/)提交完整的Dream Idea計畫書,為社區的隱形需求或未來發展提出具體行動構想,獲獎即可得到新臺幣1萬元的獎品券與獎狀1紙。
教育部青年署辦理「113年學習性青聚點Dream Idea績優點子競賽」,只要完成本年度至少1堂在地課程的學員或為本屆蹲點實作生,將學到的知識結合創意,於10月14日前至「青年社區參與行動」網站提交完整的Dream Idea計畫書,獲獎即可得到1萬元的獎品券與獎狀1紙。
教育部青年署藉由學習性青聚點在地課程及蹲點見習,開啟青年對地方的認識,並透過Changemaker計畫鼓勵關心地方事務的青年發起實際行動。113年行動團隊「港灣溜魚文化工作室」及「五漁村How野青年」成員皆從Dreamer培訓開始認識地方、參與地方事務,並以具體行動展開「漁」海相遇的創生之路。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影響,永續發展也成為重要的社會課題。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推動學習性青聚點計畫,113年成立25組學習性青聚點,攜手長期關注臺灣永續發展議題的青聚點團隊,透過課程和實作引導青年將專長和創意結合,在振興地方產業發展的同時,也能保護珍貴的環境資源。
為提升各國對青年議題的認識與關注,並鼓勵世界各地的年輕人積極參與社會永續發展,聯合國於2000年起將每年8月12日定為國際青年日(International Youth Day),以突顯青年與國際社會發展的重要相關。
閒置場域再利用,不僅創造新的使用功能,也是建立公眾參與機制、開啟多元文化想像的契機,更是青年投入地方創生的重要施力點。教育部青年發展署今年25組學習性青聚點中,就有長期關注老宅修繕、虛實空間整合與地方策展的專業團隊,將透過開設免費在地課程,培訓15至35歲青年發想行動方案,為地方注入創新活力。
閒置場域再利用,不僅創造新的使用功能,也是建立公眾參與機制。教育部青年署今年25組學習性青聚點中,就有長期關注老宅修繕、虛實空間整合與地方策展的專業團隊,將透過開設免費在地課程,培訓15至35歲青年發想行動方案,為地方注入創新活力。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辦理學習性青聚點計畫,透過長期深耕在地的資深團隊以田野調查、導覽體驗、風土走讀等多元形式,發展出與地方特色相呼應的在地課程,協助15-35歲青年成為Dreamer,找到自己有感的場域和主題,並促進更多熱愛土地的青年選擇留鄉、返鄉和移居鍾情的落腳地。
教育部青年署辦理學習性青聚點計畫,透過長期深耕在地的資深團隊以田野調查、導覽體驗、風土走讀等多元形式,發展出與地方特色相呼應的在地課程,協助15-35歲青年成為Dreamer,找到自己有感的場域和主題,並促進青年選擇留鄉、返鄉。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為培育青年對家鄉土地的認同,鼓勵更多青年投身地方創生發展,辦理「學習性青聚點」招募,期透過在地方深耕的團隊協力成立青聚點,開辦緊扣地方文化特色與發展脈絡的「在地課程」與「蹲點實作」,以引導更多有志的青年深入社區、認識家鄉議題,建立在地行動與地方創生的基礎觀念。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舉辦 112 年度「Dream Idea 青年夢想行動競賽」得獎名單揭曉,從各式各樣的主題、表現形式多元豐富的提案中,看到全臺青年們成功結合在地學習的收穫與自身無限創意,提出多種翻轉故鄉,發掘地方特色的絕妙點子,展現出新一代青年對家鄉的理想與關懷。經過三階段嚴謹評選,最終從63件提案中挑選出15個績優點子,頒發1萬元獎金禮券,鼓勵青年發揮所長,持續深耕地方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