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置場域再利用,不僅創造新的使用功能,也是建立公眾參與機制。教育部青年署今年25組學習性青聚點中,就有長期關注老宅修繕、虛實空間整合與地方策展的專業團隊,將透過開設免費在地課程,培訓15至35歲青年發想行動方案,為地方注入創新活力。
台中市「民生路老宅56-3」是老屋重生的典範,建築前身為日治時期台中州廳官員眷舍,經修繕後,目前整理成青年創業的夢幻場域。課程邀請多位進駐的品牌負責人,不藏私地分享運用老屋成功創業的經歷,為青年解惑如何妥善維護老屋樣貌,又能以職人技藝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社區活力的兩全辦法。
嘉義縣「嘉喻戶曉文化工作室」與台南市「台灣城鄉藝農實踐協會」團隊皆利用手機將歷史故事與實體空間作連結,設計不同的闖關環節組成實境探險遊程,為探索空間增添趣味性和互動性,而虛實整合不僅有效解決導覽人員不足的問題,讓學員得以不受時空拘束自由地來回穿梭、走訪歷史建築的前世今生。
新竹市「見域工作室」與新北市「甘樂文創」長期專注於挖掘及轉譯地方文化。在課程中,講師將引領青年深入調查社區的特殊風土和文化內涵、培養學員的策展技能,並以多元轉譯和沉浸互動的工作坊形式,教導學員將地方獨有的概念變得立體和生動,學習如何讓觀展者能全方位感受地方獨特的魅力。
教育部青年署期盼透過學習性青聚點開設的在地課程,讓青年親身體驗空間活化的進程,鼓勵大家勇於投入地方創生行列。對相關課程有興趣的青年,至青年社區參與行動網站報名。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