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就醫方便的搜尋結果,共22筆
許多人身體有緊急狀況時,可能會叫救護車送醫急救。一位網友表示,近日他的家人因病到一般醫院進行治療,住院1周遲遲找不出病因,沒想到轉到一級教學醫院後,短短1天就找出病因,讓他忍不住大讚,「買房在一級教學醫院附近真的很重要」,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許多人紛紛直言,住在醫院附近的最大好處就是就醫方便、急救時間快,不過同時也有噪音困擾,因為直到半夜也常有救護車鳴笛聲呼嘯而過。
許多人身體有緊急狀況時,可能會叫救護車送醫急救。一位網友表示,近日他的家人因病到一般醫院進行治療,住院1周遲遲找不出病因,沒想到轉到一級教學醫院後,短短1天就找出病因,讓他忍不住大讚,「買房在一級教學醫院附近真的很重要」,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許多人紛紛直言,住在醫院附近的最大好處就是就醫方便、急救時間快,不過同時也有噪音困擾,因為直到半夜也常有救護車鳴笛聲呼嘯而過。
首座桃園市立醫院將落腳八德霄裡公園,力拚2033年完工,但議員呂林小鳳點出和中大附醫預定地只隔3公里,除建議醫療資源互補,也呼籲搭配綠捷,讓捷運出口就是醫院入口。衛生局長賈蔚表示,中大附醫定調為100床的小型特色醫院,聚焦在復健醫學、銀髮照護,與市立醫院主打婦幼醫療互補,將重簽MOU,門診可望2至3年提供服務。
緊急事後避孕藥是否轉為指示藥,爭議多時。醫界認為國內就醫方便,在藥局直接取得將有安全疑慮;藥界則認為台灣已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應保障女性生育自主權。今藥師公會全聯會舉辦春酒,民眾黨立委、藥師林憶君向在場的衛福部次長林靜儀喊話,希望給藥界交代,林靜儀也在台下比「OK」。
緊急事後避孕藥是否轉為指示藥爭議多時,醫界認為國內就醫方便,在藥局直接取得有安全疑慮。藥界則認為,就醫可近性不是誰說了算,女性朋友的主觀意見最重要,國外藥局給藥流程嚴謹,面對東方文化對性羞於開口的問題,藥界也提出中文版衛教式問卷,讓民眾填寫月經是否異常、與前次月經的間隔、性行為至今隔多久等,「先衛教才能給藥」。
事後避孕藥轉類指示用藥爭議多年,至今仍未有共識。女性若不想生育,未在性行為後120小時內使用事後藥阻斷懷孕,就得墮胎,依現行《優生保健法》規定,墮胎需取得配偶同意。雖然台灣已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但《優生保健法》尚未完成修法,藥界擔憂若《優生保健法》遲遲未修,避孕藥也沒轉類為指示藥,恐難保障女性生育自主權。醫界雖不支持轉類,但認同應修法,取消墮胎的配偶同意權。
台灣就醫方便,民眾一有不適就跑醫院,不僅導致醫生看診時間越拉越長,部分民眾甚至會出現不禮貌、影響看診的行為,奇美醫院ICU重症加護醫學部醫師陳志金列出「門診10不」,包括過診或加號不要敲診間的門,以及看診時不要用手機,這都是超多人常犯的錯誤,尤其是敲門。
急診壅塞的原因除了護理師人力不足外,分級醫療制未落實,養成民眾「小病跑大醫院」也是關鍵。CTWANT記者採訪多家醫院及醫師,給出二大建議,一是搭起「區域醫療網」補強四級制的醫療破碎化與不連續,二是提高收費差異化,或醫學中心就醫需先自費、事後再申報健保等,使民眾不再小病跑大醫院。
過年春節急診室單日最高湧入4.5萬人,醫院一床難求,直到昨日台北醫學中心都通報滿床。醫事司8日與全國醫學中心開會,檢討急診壅塞狀況。急診醫師指出,許多輕症民眾掛急診,醫院不能拒收,徒增急診負擔;床位不足、急診人力吃緊,也導致急診病人等床位時間不斷延遲;呼籲健保應「保大不保小」,調整資源分配,增加急重症給付。
為提升交通服務品質將老舊車輛汰舊換新,台北區監理所與宜縣府及三星鄉公所積極推動幸福巴士計畫,16日舉行「幸福巴士啟航」典禮;此次除新型車輛硬體設備安全升級外,還新增全國首座溫泉足湯候車亭「耕莘泡腳亭」及「大隱尊親館」2站位。三星鄉長李志鏞盼持續做好免費巴士擴大服務,滿足鄉親的需求。
健保大家醫平台本月6日啟動為期一個月的測試,將優先針對5000多家參與家醫計畫的診所運行。健保署自2003年起開始實施家醫計畫,希望診所群能就近照顧好鄰近病患,少跑大醫院,立意雖好,但成效一直有限。現在家醫計畫,陸續又加入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及預防保健等,越來越「胖」,成了「大」家醫計畫,雖然追蹤病患有改善可以領到獎勵(杯水車薪),但國內病患因就醫方便,要維持住病患並不容易,遵醫囑率不到50%,除了醫療端,健保署亦應思考,如何鼓勵病患留在固定的家醫群,才能增加大家醫計畫的成功率、發揮功能。
大腸癌發生人數高居不下,連續15年位居第一位,且三、四期患者明顯上升,衛福部國健署規畫明年起提供有家族史的年輕族群免費大腸鏡檢查,並訂定明年大腸癌篩檢「陽追率」目標達9成。醫師表示,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後續須以大腸鏡追蹤,常常卡住的原因不在費用,而是年輕受薪族群排不出假,與其給予公費檢查,建議不如給予「陽追假」。
近年房價持續飆高,預售屋公設比也居高不下。據僑馥建經今(26)日公布的最新統計,全台七都中,以台南最實惠!平均公設比約3成出頭;至於最高,在台北市,逼近35%高居七都榜首。
根據衛福部2022年調查學童蛀牙經驗指數顯示,苗栗縣以3.82顆最多,與全台平均值2.01顆及世界平均值1.67顆相較,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苗栗縣政府20日縣務會議特別提出討論改善方案,衛生局及教育處分別提出加強幼兒塗氟、含氟漱口水計畫、強化國小2、3、5、6年級學生的口腔衛生檢查,要求各校落實學生午餐餐後潔牙等措施,以強化學童口腔保健照護。
疫後缺藥、缺護理師,醫界更因健保點值頻頻被打折而苦不堪言,藍營立委因此提案修《健保法》保障點值1點1元、1點0.95元,賴清德總統先前才承諾「點值一定會讓醫界滿意」,昨晚卻首度對保障點值表達憂心,並對醫界喊話「固定1點1元看似簡單,卻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直言「台灣人看病就像看電影」,呼籲改革要加快腳步,解決健保財源問題。
一名男子觀察台灣有各種亂象,如違規停車、違章建築、食安風暴、低薪等,問台灣哪一點像先進國家?疑問上線後,多數人直接想到治安,認為台灣治安良好,是歐美許多大國比不上的優勢,「世界上治安能比肩台灣的屈指可數。」
男童「剴剴」遭保母虐死,引起社會對兒虐預防措施的重視。民進黨台北市議員何孟樺說,「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計畫」為3歲以下孩童健康及兒虐守門員,但北市幼兒專責醫師覆蓋率僅12.7%,家醫科、相關專業醫師加入比例都不到30%,且診所收案量從0至近千案不等。北市衛生局回應,目前補助誘因不大,制度面的調整確實有待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