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居家訪視的搜尋結果,共42筆
我國洗腎人口近9萬人,其中超過9成選擇血液透析(註一)。健保署推動「全民健保居家血液透析試辦計畫」(註二),且自今年6月起,將居家血液透析納入給付,支付標準比照醫院,並額外提供居家訪視費、視訊診療費。不僅洗腎病人有更多元的選擇,也象徵我國醫療照護模式將邁向去中心化,回歸社區的「自我居家照護」模式(註三)。
近年來居家醫療日益普及,雲林縣西螺鎮好所宅社區健康照護團隊在居家訪視過程發現,不少長者在家中出現精神不佳、睡眠不好等現象,因此鼓勵長輩拿起畫筆創作,20名長者不僅找到心靈寄託,更是一種自我療癒。照護團隊29日幫長者們舉辦銀髮畫展,展現宅在家也能被看見的創意人生。
近年來居家醫療日益普及,雲林縣西螺鎮好所宅社區健康照護團隊在居家訪視過程發現,不少長者在家中出現精神不佳、睡眠不好等現象,因此鼓勵長輩拿起畫筆創作,20名長者不僅找到心靈寄託,更是一種自我療癒,照護團隊29日幫長者們舉辦銀髮畫展,展現宅在家也能被看見的創意人生。
AI正在改變醫療現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AI暨機器人創新中心主任張詩聖指出,AI不僅能協助急診縮短黃金救治時間,更已廣泛應用於心導管分析、腦出血判讀、睡眠監測與護理紀錄等臨床場域,實現「智慧醫院」的願景。
丹娜絲颱風侵襲,台南市七股區1名88歲的吳姓老婦人,12日晚間因停電在家點蠟燭照明,不幸引發火警身亡。不料,事後市府消防局請家屬拿預防火災的海報拍照時,卻傳出引發家屬及里長的不滿;對此,消防局16日澄清說,這是火災發生後的防災宣導工作,當天家屬對拍照全力配合,現場氣氛和諧,並無強迫拍照情事。
颱風丹娜絲重創南台灣,台南市七股區全區停電並斷網6天,溪南里88歲吳姓老婦12日晚間7時許,摸黑點蠟燭照明,未料不慎引燃整間屋子,最終命喪家中;有報導爆料,消防隊事發後竟找吳婦兒子協助拍攝消防海報,引起大眾議論。對此,台南市消防局強調,拍照一事並非脅迫,當時現場相當和諧。
台南北區營業2、30年冠信香鋪,25日凌晨1點55分驚傳火警,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吳姓夫婦被發現救出時均已嚴重燒傷,無生命跡象,送醫不治。傳出憾事的香舖2月才剛接受台南市消防局宣導安裝住警器,但業者並未安裝。住在香舖一旁的王姓房東表示,半夜聽到爆炸聲響驚醒,得知香舖失火,擔心兩人出事,狂打電話給吳姓夫婦,但已沒人回應。
許多女性來月事時,身體可能會感到極度不適,此時可以透過生理假來休養生息。一位女公務員今(14)日上午8時許跟主管申請當天生理假,結果主管先是質疑距離上次生理假是否合理?身體是否確有不適?還聲稱會納入平日考核,甚至會同人事進行居家訪視,讓女子過了幾天仍相當氣憤、直呼莫名其妙,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許多網友紛紛為女子抱不平,但也有人認為主管的疑慮很合理。
65歲資深藝人張振寰月中被發現獨自陳屍家中數天,29日舉行告別式。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曾獻瑩指出,北市2008年推出「緊急救援系統」,但北市5萬多名獨居老人中,因安裝條件必須是「列冊獨老」,僅3千多名的獨老安裝。北市社會局回應,北市安裝人數是全台第一,會擴大獨老關懷體系、宣導申請安裝。
65歲資深藝人張振寰月中被發現獨自陳屍家中數天,29日舉行告別式。台北市議員曾獻瑩指出,獨居老人面臨照護缺口,北市府2024年投入3663萬元補助獨老安裝緊急救援系統,卻因「列冊獨老」條件限制,安裝覆蓋率僅有7%獨老。北市社會局表示,會評估獨老生理健康、心理狀況、社會關係確認需求及訂定服務計畫。
明天就是春分,但冷氣團持續發威,高山低溫造成氣喘病人發作,感冒病人特別多,燒柴取暖也不慎發生燙傷,讓位處新竹尖石鄉的秀巒衛生室近日格外忙綠。資深護理師說,這兩天只有攝氏2度左右,且濕度超過80%,夜裡降雪機會高,一早醒來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直說「這個冬天真的太冷!」
台中市推動藥事照護計畫,進入社區提供用藥評估、藥物諮詢、餘藥檢視等服務,去年招募132位藥師進入社區,提供居家訪視819人次、個別化用藥諮詢3252人次。台中市食安處18日公布,計畫今年起擴大服務對象,除長者、弱勢家庭也提供「居家安寧療護個案」用藥關懷服務,同時歡迎藥師加入計畫行列。
近期冷氣團一波接一波,低溫天氣不僅帶來寒意,更讓一氧化碳中毒意外頻傳,原因多與「通風不良」環境下使用瓦斯熱水器有關,導致燃燒不完全,釋放無色無味卻致命的「隱形殺手」。氣象單位預報,2月7日(週五)起,強烈冷氣團南下,北部氣溫恐跌破10度,台北市消防局特別提醒民眾,除了注意禦寒,更要確保空氣流通,避免一氧化碳中毒憾事發生。
今(27)日鋒面冷氣團南下,加上明起遇「大陸冷氣團」影響,新北市氣溫預估偏冷並將持續3天。新北市政府消防局呼籲,近期發生一氧化碳中毒致人死亡案例,市民朋友應於日常先行檢查家用熱水器安裝環境是否符合其型式要求,並避免有加裝鐵窗或堆積雜物致使通風不良等情形發生,以免一氧化碳蓄積,使用瓦斯熱水器洗澡時,並應保持室內通風。
台北市衛生局2023年推動「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計畫」,家長只要填妥同意書和寶寶資料,幼兒專責醫師就會提供寶寶自出生到3歲前的照護需求、疾病預防及健康促進等服務,不需額外支出相關費用。目前北市已有75家診所、245位醫師加入。
少子化下,我國每年仍約有1萬3000名早產兒,每10名新生兒,就1名是早產兒。國民健康署自2022年起推動「低(含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計畫」,目前與全國81家醫院合作,在早產兒出院前透過完整的評估,提供主動多元的居家照護。
南部一名7歲男童,某天在學校突然頭痛昏迷,送醫檢查發現腦出血,經歷多次開刀,出院後仍要帶著鼻胃管、氣切管、導尿管,只能癱在床上。經中醫介入治療約1年,男童今年已經能回歸校園,還和班上同學一起參加健康操比賽。
中醫藥以預防醫學及養生保健為特色,隨著失能、失智及就醫不便長者增加,居家社區醫療照護需求逐漸攀升,衛福部補助辦理「建立中醫社區健康照護網絡計畫」,讓中醫也能深入社區及家庭,提供患者醫療服務,至今已服務超過23萬人次,並推動中西醫合作照護,更有效協助患者康復。
18歲林姓身障男子,27日當街強抱10歲女童,遭法院裁定羈押後,有議員聲援林男,喊話要兼顧身障人權和婦幼安全。桃園市長張善政坦言,加害者精神狀況異常,但尚未需要列管,指示跨局研擬防範對策,但也不諱言有可能會移動到外縣市,需要中央從全國角度思考檢視類似案例如何防範。
桃園市龜山區日前因女童在光天化日下遭身心疾病18歲男子強抱,引起社會大眾重視,雖該男並無遭桃園市衛生局列為收案病人,但目前衛生局精神照護系統列管個案共有7102人,分別依照中央規定的統一標準進行收案,針對不同等級給予相對的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