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巴瑞特氏食道的搜尋結果,共10筆
一名24歲女性患者來到診間,主訴平時有咳嗽、燒聲等困擾,原以為是呼吸道問題,經檢查後卻發現是胃食道逆流。患者長期三餐不定時、常熬夜、喜歡喝手搖飲與咖啡,久而久之出現喉嚨異物感、晨起乾咳,症狀甚至影響工作。醫師指出,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許多人因症狀不明顯而忽略,直到檢查時才發現食道已出現病變。
不少民眾因工作忙碌、壓力大、三餐作息不正常、暴飲暴食及抽菸喝酒,導致胃食道逆流來纏身。苗栗縣大千綜合醫院外科部主任馮啟彥表示,有胃食道逆流的病人千萬不可輕忽,若沒有妥善治療,小心會發展成食道癌。
胃食道逆流是不少人的惡夢,但如果吃藥都不會好,很可能是假逆流。醫師葉秉威指出,除非有明顯黏膜破損或有巴瑞特氏食道情況,否則都難以確診是胃食道逆流,吃特效胃藥也無法改善的逆流,有近5到7成是合併功能性問題,與身心壓力、睡眠等因素有關,應接受胃酸檢測以確認是否為真正的逆流。
一名 50 歲男子近半年來頻繁出現上腹痛與暈眩症狀,且飲酒後特別明顯。以往打點滴或服藥就能舒緩,但近期症狀加劇,於是進一步就醫檢查。結果顯示,他除了有胃食道逆流與胃潰瘍外,中段食道還出現極不明顯的暗紅病灶合併約 0.3 公分息肉,最終確診為食道癌第3期。醫師指出,食道癌早期症狀通常不明顯,若出現吞嚥困難,往往腫瘤已阻塞食道 60%以上,因此務必留意相關危險因子,以降低患病風險。
一名60歲男子因長期胃酸逆流而求診,經胃鏡檢查,竟在食道與胃的交界處發現整片「舌頭樣加上鮭魚顏色般」的黏膜變化。醫師就示警,這是巴瑞特氏食道在胃鏡底下的典型表現,被視為癌前病變,容易在未來惡化成食道腺癌,不可不慎。
在台灣,平均每4人就有1人受胃食道逆流所擾,且患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對此,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謝名宗列出4個常見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包括吃飯太快、咖啡不離手、吃完就躺,以及壓力太大,務必盡快調整。其中他提到,過多的咖啡因是胃酸逆流的幫凶,應考慮減少攝取量或嘗試低咖啡因的品項。
一名40歲男子略為肥胖,平時身體沒有特別不適。未料首次健檢,就在胃和食道交接處發現腫瘤,切片顯示為食道腺癌。醫師示警,食道癌最典型的症狀為吞嚥困難,但此時患者往往已屬第3期,治療上非常困難。
食道癌名列國人10大癌症第9名。肝膽腸胃科醫師吳宗勤分享最近診斷出2名食道癌病例,其中1位年輕老闆不菸不酒不檳榔,就是愛喝酸的飲料,且放任胃食道逆流不理,終於被食道癌盯上。
癌症最可怕之處,往往在於來得無聲無息,可說是隱形殺手。一名45歲男子,外表看起相當健壯,平時也不碰菸酒,被太太要求去做內視鏡檢查,但由於平常身體無大礙,僅偶爾才出現胃食道逆流,原本還太不想照胃鏡,怎料卻被揪出患有早期食道癌,令醫師十分感嘆,意外總是重複發生,也還好患者的太太逼他來檢查而救了一命。
一名年約50歲男子,出現吞嚥困難、噁心、胸痛等情況,原以為是胃食道逆流,但服藥後症狀仍不見好轉、常反覆發作,只好就醫做進一步檢查。經醫師問診發現,雖患者症狀與胃食道逆流非常相似,但對方卻透露,用餐後食物會卡在食道,口腔甚至還發出腐臭味。此情況不太對勁,果真胃鏡一照,發現一個超過2公分的腫瘤,最終切片確認是腺癌(adenocarc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