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復健科醫師的搜尋結果,共163筆
一般認為五十肩是肩膀的問題。復健科醫師王思恒表示,最新研究發現,五十肩是一種全身性的免疫代謝失調。尤其是40到60歲的更年期婦女,體內的雌激素大幅下降,容易導致關節發炎,屬於好發族群。提醒患者若勤做復健仍無效,或許該換個方向思考,加掛婦產科或新陳代謝科,以全面調理身體。
台中50歲設計師Alice以「雙手三刀剪」的俐落技術聞名,是多家婚紗攝影公司的特約髮型設計師。她原本忙於為新人打造完美造型,卻在今年9月初一覺醒來右肩劇痛、手臂無法抬起,連拿剪刀都成了折磨。吃止痛藥也不見好轉,無奈之下只能暫時停工。經就醫檢查發現是「鈣化性肌腱炎」上身。經藥物治療、電療搭配體外震波治療後,終於恢復靈活雙手,順利在年底婚禮旺季重返工作,讓新娘們依舊能美麗走上紅毯。
超高齡化來臨,全台65歲長者已超過460萬人,愈來愈多家庭面臨長輩吃不下、吃得慢、容易嗆到,甚至需要仰賴鼻胃管供應營養,成為高齡照護隱憂。隨著口腔功能退化,可能造成營養不良、體重下降,甚至反覆吸入性肺炎、發燒。營養師提醒,若發現長輩進食量少於平時7成,或體重、小腿圍持續下降,就要提高警覺。
現代人長時間低頭使用3C產品,常抱怨頸椎痠痛,但國外最新研究顯示,與其怪罪滑手機姿勢不良,睡眠品質不佳與身體活動不足才是造成頸部不適的主要原因。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提醒,當脖子痠痛時,與其花錢購買昂貴的姿勢矯正器材,不如先檢視自己是否睡得夠和動得夠。
健身風氣日益盛行,不少人在健身過程中,難免說出不當詞彙。國際研究指出,當身體執行短暫且高強度的體能任務時,大聲或小聲地罵髒話,更有助於延長肌力、肌耐力與瞬間爆發力。不過復健科醫師王思恒也點出使用髒話的時機點與方式,若平常就已出口成「髒」者,可能不起作用。
一想到運動就投降?其實不用進健身房或劇烈運動,走路也能有很好的效果。醫師王思恆指出,透過「間歇式走路」,也能提升心肺、控制血糖、燃燒熱量,還比較不傷膝蓋,比單純走路更有趣,可以無痛地開始鍛鍊自己身體,特別適合銀髮族與忙碌上班族。
屏東縣雖有4家醫院設有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但因量能有限,候評期最久長達3個月,不少家長選擇跨越高屏溪至高雄長庚、高醫的「兒童發展聯合評估重點中心」求助,為此,縣政府積極協助屏東基督教醫院向中央爭取經費成立屏東首個重點中心,經多方努力下,重點中心23日正式揭牌,將增加服務量能、縮短等待時程,讓發展遲緩或疑似遲緩的兒童能在黃金療育期獲得即時且完整的支持與照護。
五十肩是一種肩關節疾病,因好發生於五十歲左右的病人而得名,但其他年齡層的人也會得此病。醫師徐子恆指出,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低下、愛抽菸者都容易造成五十肩,而真正的五十肩,有時不一定是完全不能抬手,而是抬到某個角度就痛得受不了,動也不敢動。
蛋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包括優質蛋白質以及維生素,許多人擔心吃蛋會升高膽固醇,不過醫師蒼藍鴿認為,關鍵不是蛋本身,而是烹調方式,水煮蛋幾乎不影響血中膽固醇,但煎、炒就會升高。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則指出,對大多數人來說,每天吃1至2顆蛋是安全的。
許多男性在中年後,不但出現啤酒肚,還常有無精打采、肌肉流失、性功能下降的困擾。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表示,這可能都是雄性素低下的症狀,研究發現,腹部脂肪會將雄性素轉換成雌激素,導致雄性素濃度下降,而有性功能障礙的肥胖男性,若能減重,將有助於提升雄性素、重振雄風。
許多人在就診前,會特別清洗患部,不過對泌尿科來說,並不建議這麼做。醫師許毓昭指出,患部若過度清潔,會掩蓋病灶、增加診斷難度。此外,醫師王思恒也指出,就診時務必注意穿著的衣物,應以方便掀開,能直接看到患部的衣著為佳。
肌少症是年長者的健康殺手,可能造成失能,不少人認為,預防肌少症就是要多吃蛋白質,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表示,如果缺少運動,尤其是肌力訓練,單純靠補充蛋白質,是無法改善肌肉質量和力量,有練又有吃效果才最好,至於是運動前或運動後補充蛋白質,影響則不大。
狼醫事件連環爆,衛福部在立委不斷要求下,承諾規畫「狼醫查詢平台」,近日終於上線。據查詢,目前共有7名醫事人員上榜,且其中3人還在看診,由於平台僅公布醫師姓名、執業縣市,沒有服務機構名稱,衛福部坦承,若醫師改名,或是跨縣市看診等情況就查不到,未來會再精進改善。
想預防骨質疏鬆,除了運動、曬太陽,營養也要均衡。營養師劉怡里分享有一位20多歲女大學生,常爬山、日曬夠,不料有次只是輕微扭到,竟然就骨折,就醫發現她為了減肥,過去1年只吃蔬菜水果,鈣質攝取不足,導致年紀輕輕就骨質疏鬆,才會這麼容易骨折。
很多男性在乎床上表現。復健科醫師王思恒表示,最新研究發現,男性肌肉品質與勃起功能有直接關聯性,這是因為肌肉能幫忙燃燒脂肪、降低三酸甘油酯,放鬆與促進血管健康,這是提升硬度的關鍵,建議想提振雄風,可進行阻力訓練加有氧運動,同時提升肌力與血管功能。
三總運動醫學中心「AI輔助術後加速康復(ERAS)系統」,透過跨領域整合及系統性計畫,能有效提升醫學療效。三總骨科部一般骨科主任林坤儀表示,ERAS為應用在手術病人的整合性照護流程,透過骨科醫師、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以及護理師等跨領域專業人員共同組成醫療團隊,對不同運動需求與病患個別狀況,提供最合適的治療與復健計畫。
久坐、搬重物等因素,導致現代人腰背痠痛問題普遍,而隨著人口高齡化,肌少症族群也越來越多。台大醫院北護分院整合「超音波導引注射」和「周邊磁場刺激」,希望幫助改善慢性腰痛或肌肉無力問題,針對慢性下背痛患者的初步研究結果顯示,疼痛和功能表現出現改善。
想要增加肌肉量,除了勤健身外,也要吃對食物。復健科醫師王思恒表示,有些人很努力健身,運動後也會喝乳清蛋白飲、補充雞胸肉,但只有攝取蛋白質是不夠的,還要補充足夠的鈣質,因為肌肉生長的同時,骨骼也需要有力量才能撐起肌肉,最簡單的補充方式,就是喝鮮奶。
「增肌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全國各縣市地區紛紛開設起銀髮運動俱樂部,包括前衛福部長陳時中也找運動教練,拿起槓鈴舉重進行重訓。復健科醫師指出,過去大家認為年紀大、關節炎、關節痛就要休息的想法已經落伍,近年最熱門研究都指出,透過負重訓練,增強關節旁的肌肉,增加支撐力後,更能減少關節負擔,促進健康。
台灣今年正式成為超高齡社會,想活得「逆齡」就要多運動,不過不少長輩以為散步、走樓梯就是動,恐怕遠遠不夠。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65歲以上長者,每周應累計至少150分鐘的「中等費力」運動,然而國內高齡長者能達標的僅4成,醫師建議,運動應要能達最大心率才有效果,簡單公式用「220減去年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