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應急工程的搜尋結果,共30筆
去年凱米颱風帶來豪大雨,造成雲林縣四湖大排中游溢堤,兩岸淹水面積達670公頃,農作物嚴重損傷,雲林縣政府20日舉行「四湖大排治理工程」開工典禮,縣水利處表示四湖大排部份渠段雖已完成整治,但近年受極端氣候及地層下陷影響,導致護岸高度不足,防汛缺口淹水災害頻傳,有必要持續整治。
新北市水利局推動「六水治理」成績斐然,在2025年「國家卓越建設獎」中一舉拿下8項大獎,包括5項金質獎與3項優質獎,2025年9月10日市政會議由水利局宋德仁局長率隊將優異成果獻給市長侯友宜。
0728西南氣流豪雨造成後壁區菁寮、長短樹、侯伯等7里530戶淹水,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南下白河、後壁勘災,台南市政府爭取菁寮大排整治總經費17.5億元。卓榮泰表示,沿途看到災民還在清理家園,行政院將設置「前進指揮所」,國軍也會全力配合協助清理家園;針對菁寮大排治水,水利署會納入計畫,他強調除了錢到位、工程、工法也要到位,面對極端氣候,不能再用過去思維,安全標準要加高也要用最有效工法。
為配合苑裡鎮農民於7月1日至14日的稻穀採收期,苗栗縣政府將原訂於7月初實施的「房裡溪南溪橋改建應急工程」封閉時程順延,自7月15日起進行橋梁封閉施工,預計工期至明年3月24日結束,提醒用路人及早規畫改道路線,注意行車安全。
二崙鄉大義崙大排因上游屢遭畜牧業者偷排廢水及農民棄置農業廢棄物,是鄉內有名的黑水溝之一,周遭居民期盼整治多年,雲林縣府水利處說服水利署在排水應急工程中加入營造休憩空間,製造轉變的起點。
苗栗縣苑裡鎮南溪橋連接泰田里與南勢里,是重要的通行與運輸路線,因橋梁老舊、通洪能力不足,2023年8月強降雨導致農田淹水、道路損毀,威脅通行安全。縣府8日舉行房裡溪南溪橋改建應急工程開工祈福典禮,工程總經費3230萬元,預計2025年12月完工,將改建橋梁及引道,提升防洪能力與通行安全。
苗栗縣苑裡鎮南溪橋連接泰田里與南勢里,對居民通行及農產運輸至關重要。因老舊及通洪能力不足,2023年8月5日強降雨引發上游溢流,造成農田淹沒、道路淘刷等災害,威脅用路人安全。為解決問題,苗栗縣政府8日舉行改建工程開工祈福典禮,工程總經費3,230萬元。預計2025年12月完工,將全面改建橋梁及引道,提升區域防洪能力並保障民眾通行安全。
去年凱米颱風過後,台南市政府積極向水利署爭取經費,將易積淹水熱點及尚未改善的排水瓶頸列為優先整治項目。永康、善化、大內、官田、麻豆、鹽水等地有7處低窪地帶常發生水患,水利局20日宣布爭取到這7處應急經費9300萬元,加上地方自籌款2600萬元,總計1.19億元投入工程並且已發包辦理,力拚今年底前完工。
大窠坑溪位於新北市五股與泰山區交界處,兩側多為工廠及居民住宅,該河段的兩側護岸年份已久,混凝土剝落及鋼筋鏽蝕嚴重,新北市水利局預計明年施作修繕工程,總工程經費3000萬元,其中2100萬為中央補助,盼趕在汛期前完工,確保防汛安全。
善化區主要排水系統「溪尾排水」有多處排水護岸尚未完成整治, 其中「六分寮中排二」1K+010至1K+180右岸處,已有土石崩塌現象,恐危及鄰近農民生命財產安全,市長黃偉哲市長爭取中央經費補助2000萬元,將進行護岸改善應急工程。
面對即將侵台的山陀兒颱風國人 高度警戒。前瞻計畫在「水與安全-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一至四期編列了884億元,補助地方政府申請防洪相關建設。而根據前瞻第五期預算,國土署、水利署、農業部及公路總局等共再編列約167億。立法院預算中心即指出,部分補助案件執行未如預期,如水利署編列預算中,截至113年6月底尚未發包工程等共92項,其中前瞻第1至3期已執行超過一年.仍有70項治理工程仍未發包。
宜蘭縣壯圍鄉十三股大排每逢颱風、強降雨就容易淹水,其中310公尺長的土堤被列入護岸整建應急工程,需3000萬元經費,經立委陳俊宇協助爭取,水利署同意補助2460萬元,剩餘540萬元由縣府負擔,將啟動設計,明年初發包施工。
去年雲林沿海口湖鄉萡子寮漁港因天文大潮導致嚴重海水倒灌,雲林縣府水利處今年5月陸續加高萡子寮漁港防潮牆,今年的天文大潮是本月19日至21日,增高80公分到100公分的防潮牆是否奏效即可見分曉。
凱米颱風造成台南多處積淹水,災後市府立即盤點治水建設需求,近日獲經濟部水利署支持核定治水工程共計40案,總經費逾33億元;市府水利局表示,目前設計及用地取得等前置作業均已啟動,將同步向議會尋求市配合款最大支持,持續精進防洪減災作為。
凱米颱風過後,雲林縣政府全面盤點相關災害點位,提報「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113年度增辦應急工程」等2項計畫,共獲中央補助46億4000多萬元經費。雲林縣長張麗善15日表示,藉由區域排水全段整治及抽水量能的提升,搭配在地滯洪的推行,可有效改善雲林淹水情況,打造更具韌性的城市。
凱米颱風過後,雲林縣府全面盤點相關災害點位,提報「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113年度增辦應急工程」,2計畫共獲中央補助46億4000多萬元經費。雲林縣長張麗善15日表示藉由區域排水全段整治及抽水量能提升,搭配在地滯洪的推行,可有效改善雲林淹水情況,打造更具韌性的城市。
台中市神岡區陽明橋下游因7月凱米颱風豪雨,造成2側護岸倒塌,河道掏空4至10公尺,當時立委楊瓊瓔及地方民代請市府水利局展開搶修,市府提報「神岡區陽明山排水陽明橋下游護岸災後治理工程」,爭取中央經費補助4740萬元災後治理工程經費,經濟部水利署已核定補助,將在2025年汛期前修復完成。
凱米颱風雨勢驚人,對台灣造成嚴重災情,積淹水災情集中在南台灣的嘉義、台南與高雄。高雄市更是遭遇了2009年88風災後最嚴重的災情,119條區域排水系統與25座滯洪池水位全滿,全市各地出現大淹水。道路變河流,住家全泡湯,有民眾直接在水上游泳,也有人「路上行舟」。問題是,如此嚴重的災情,真的只能歸咎於大自然太過無情,還是須究責於人謀不臧?
凱米颱風侵台,台中市長盧秀燕24日到沙鹿區視察海線重大水利防洪工程南山截水溝,盧秀燕表示,目前一、二期已完工,投入50億經費,第三期持續施作;這次颱風風大雨大,是近年來最強,是一大考驗,但她盼颱風「雷聲大、雨點小」,希望台中平安。
新北市水利局自2023年起,為提升淡水公司田溪沿岸景觀和生態多樣性,啟動護岸改善工程。水利局長宋德仁表示,以往河川治理僅注重防洪安全,現今則強調生態環境友善,還給河川自然的面貌。近期動工的「淡水區公司田溪埤島橋上游護岸改善應急工程」,即是此理念的具體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