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探底的搜尋結果,共416筆
獨行俠總管哈里森(Nico Harrison)的烏紗帽似乎岌岌可危,他在東契奇(Luka Doncic)交易案、調漲門票售價之後招致許多球迷怨恨,加上獨行俠開季3勝7敗的難堪成績,美媒ESPN記者麥克曼(Tim MacMahon)鐵口直斷哈里森將在本季下台。
內政部發布最新人口統計,10月出生僅9,458人.死亡人數近1.6萬人,全國已連續58個月「生不如死」,折合年自然增加率為千分之-3.26,全國除連江縣外,各縣市死亡人數皆超過出生數,全國總人口已連22月下跌至2,331萬人。2025年新生兒出生數連月創低探底,累計今年1至10月出生人數僅90,839人,全年恐難保12萬。
衛生福利部研擬健保補充保費3大改革,如租金、利息、股利導入年度結算制等惹議,從部長石崇良中午親上火線舉行記者會到晚間政策喊卡,僅相隔7小時,顯示民怨沸騰程度。
衛生福利部研擬健保補充保費3大改革,如租金、利息、股利導入年度結算制等惹議,從部長石崇良中午親上火線舉行記者會到晚間政策喊卡,僅相隔7小時,顯示民怨沸騰程度。
氣體分子污染物(AMC)防治專業廠濾能(6823)董事會通過2025年第三季財報,受生產良率不佳及原物料價格上漲拖累,歸屬母公司稅後虧損0.62億元、每股虧損2.25元。不過,前三季歸屬母公司稅後虧損0.87億元、虧損年減27.29%,每股虧損3.36元。
玉山金(2884)結親三商美邦人壽,市場傳出玉山金將與法人界溝通,最快本週開董事會討論併購案。玉山金股價今(3)日開低後反彈成功站回30元大關,盤中維持逾1%漲幅。不過,外資接連大賣,仍為股價後市變數。
房市冷靜,北北桃竹預售屋市場的地板價再度壓低。據實價登錄資訊,台北市已可以買到總價900萬元有找的預售新屋,桃園更可買到233萬元的預售新屋。《住展雜誌》分析,預售案出現過分低總價,不外乎小坪數、低樓層,蛋白區、甚至蛋殼區,且多數為投資型產品;不過最近出現預期降息心理,明年選舉政策牛肉、股市獲利了結游資轉進房市,也有期待空間,預料房價恐怕沒有調低空間。
房市呈現疲態,低總價預售屋的地板價,也壓低了!據實價登錄資訊顯示,台北市已可以買到1戶總價900萬元有找的預售新屋!在桃園,更可買到不到250萬元的產品。
由於IBM與特斯拉(Tesla)財報略低於市場預期,導致台股23日以27,457點的黑盤開出,盤中一度探底至27,371點。然而,台股展現出強韌的內在韌性,終場收在27,532點,統一投顧分析師陳立委認為,大盤雖跌破5日移動平均線,但成功守住10日線,無疑為後續反彈提供關鍵支撐,新一輪選股鎖定安國(8054)、盈正(3628)、達邦蛋白(6578)、華通(2313)、臻鼎-KY(4958)五檔。
台股強強滾頻創新高,市場投資氣氛持續熱絡,根據集保戶股權分散10月17日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台股ETF受益人數上周增加80,479人,統計總人數來到1,141.21萬人,連續二周創新高,今年來增加118.63萬人;反觀債券ETF受益人再創今年新低,105檔債券ETF整體受益人上週減少8,963人,連續4周減少,整體今年來減少16.78萬人,總受益人來到193.3萬人連續兩周創下今年新低。
信義房屋統計最新預售揭露數量,8月預售揭露量再探底,剩下2500餘件,寫下預售即時揭露以來的新低量,統計今年前8月平均單月揭露約3565件,較去年同期單月水準1.3萬件明顯量縮,顯示房市領頭羊的預售市場出現熄火,政策抑制下房市買氣回歸理性保守。
最新民調顯示,政府關門與通膨衝擊下,美國民眾對就業和經濟前景更悲觀,川普經濟施政的支持率持續下探,降到兩個任期的最低水準。他的整體支持率也降到44%,不支持率升至52%。
房市冷,預售屋市場持續探底。據實價登錄統計,8月全台預售屋交易量僅剩下2,500餘件,創下2021年7月預售屋即時揭露以來的新低量;今年以來預售屋單月交易量均不及5,000件,近二個月單月更不及3,000件,房市領頭羊的預售市場熄火,凸顯政策抑制下的房市,買氣回歸理性保守。
今年以來股市多頭行情延續,AI題材帶動美國股市創新高。美股週期性本益比快速攀升至40倍的歷史相對高點。觀察2000年網際網路興起階段,從股市評價面完整循環可見,全球匯市波動度並未因股市大漲大跌而大幅攀升。匯市與股市評價面相關性較低,因此匯市可成為分散股市風險的資產選擇。
預售屋市場持續探底,根據實價登錄統計,8月全台預售屋交易量僅剩下2,500餘件,創下2021年7月預售屋即時揭露以來的新低量,今年以來單月交易量均不及5,000件,近二個月單月更不及3,000件,房市領頭羊的預售市場出現熄火,政策抑制下房市買氣回歸理性保守。
房市買氣冷,六都前三季家戶購屋比全面下滑,其中桃園、高雄創歷年最低,新北市追平近十年最低紀錄,台北、台中、台南皆為近十年次低水準,全台房市受挫程度嚴重。
中美14日開始互徵港口費全面開戰,從貨櫃、散裝航運到油輪等全在打擊範圍,從造船業一路燒向資本鏈,遠超過航運領域,激起一波波漲價潮,貨櫃航運界也面對共同問題,美國線運價已逼近或跌破成本線,船公司有志一同全力拉漲基本運價,貨櫃一哥MSC、長榮所屬OA聯盟、陽明所屬PA聯盟等船公司,計劃15日喊漲美西線運價600~800美元(每40呎櫃)、美東線約700美元,漲幅逾4成,船公司主要透過加大空白航班減少供給,挽救運價。
上周美中貿易戰一夕升溫造成美股崩盤後,雙方態度軟化激勵美股在13日衝高,但分析師提醒投資人不要高興得太早,因為美中達成貿易協議前恐怕會反覆上演戰爭先升級再降級的「懦夫賽局」,讓股市再陷動盪。
美中貿易緊張再起,雙方正為即將舉行的川習會互相試探底線。儘管外界難以判斷誰握有更多籌碼,多位專家認為,北京正以稀土為槓桿、川普則以關稅施壓,兩強之間的談判如走鋼索般微妙——問題是,誰會先讓步?
上周由於連假工作天數少,鋼筋訂單詢問度低迷,連續三周交易陷入空轉,本周包括豐興、台鋼集團等鋼筋廠宣布,鋼筋每噸降價300元,豐興的型鋼更一口氣降價800元。據了解,業者擔心第四季會「旺季不旺」,因此已有鋼廠決定減產撐住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