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旅美教授的搜尋結果,共173筆
副總統蕭美琴7日現身歐洲議會舉行的「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峰會發表演說;旅美教授翁履中直批偷渡演戲,他覺得丟臉。前立委郭正亮表示,他同意這是小突破,但吹太大會讓人受不了。至於為什麼是歐洲?因為很多人跟拜登的自由民主價值是同一派。
副總統蕭美琴日前應邀出席「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在歐洲議會舉辦的年會發表演說,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10日說明該活動具4個重要意義,強調即使面對中國打壓,台灣一樣可以克服;但民眾黨主席黃國昌酸說「不忍苛責」,對民進黨政府來講,可能向歐洲議會借場地就是一種突破。
副總統蕭美琴赴布魯塞爾歐洲議會出席「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會並發表演說,被綠營視為外交突破;但旅美教授翁履中認為,這根本不是外交突破,只是IPAC借歐洲議會場地。民眾黨主席黃國昌10日回應,雖然不是受歐洲議會邀請,但能借到場地,對民進黨政府及目前外交狀況來說,可能也是所謂突破,「我們不忍苛責啦!」
副總統蕭美琴7日在外交部長林佳龍陪同下,現身在歐洲議會舉行的「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峰會並發表演說;旅美教授翁履中表示,IPAC借了歐洲議會場地,然後辦了這樣的活動,20多個國家、50幾人參加,幾乎都是在野議員。
台中市梧棲區一處養豬場確診非洲豬瘟,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3日公布完整疫調結果,病毒可能來自未落實蒸煮廚餘。國民黨台北市議員鍾沛君稱「病毒不進來,廚餘蒸不蒸煮有差嗎?」旅美教授翁達瑞(本名陳時奮)今天在臉書批評,「只要不跟朱學恒單獨用餐,妳就不會被強吻!」 鍾沛君則在臉書反擊,翁達瑞這種性別議題高見,她還以為在看印度的新聞。有網友不禁表示,「厲害了,沛君,高級酸」、「民進黨意外嗎?明明有女權鬥士,卻是最多性醜聞的地方」。
非洲豬瘟究責爭論不斷,中央災害應變中心3日稱台中案場病毒可能來自「未落實蒸煮廚餘」。國民黨台北市議員鍾沛君質疑「病毒不進來,廚餘蒸不蒸煮有差嗎?」筆名翁達瑞的旅美教授陳時奮竟嗆「只要妳不和朱學恒單獨用餐,就不會被強吻」,引發網友炸鍋呼叫范雲及民進黨性平部。
川習會未觸及台灣議題,學者分析,這次美中聚焦貿易戰,暫時擱置難以取得共識的台海問題,未必是壞事;但學者也認為,「不談」台灣本身也是信號,顯示美中選擇「經濟優先、政治延後」,暫時進入「技術性喘息」,預料明年川普訪中國大陸時,陸方才會正式提出台灣問題。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今(30日)在南韓釜山與美國總統川普舉行會晤。旅美教授翁履中指出,雖會談未提台灣引發討論,但「不談」本身也是信號。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質疑,美國有智庫建議要放棄台灣,但台灣政府持續送錢給美國,連晶片產業鏈都送,軍購卻拿不到,是不是最後掏空手段?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0日10時在南韓釜山與美國總統川普舉行會晤。大陸央視新聞報導,當地時間30日中午,習近平與川普的會晤已結束,歷時約1小時40分鐘。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30日表示,雖然未提台灣引發討論,但「不談」本身也是信號:此輪會談聚焦止血經濟關係、穩定市場,而非處理敏感政治議題,美中選擇「經濟優先、政治延後」,暫時進入「技術性喘息」。
美中第5輪經貿磋商為30日登場的川習會達成「正面框架」,美國財長班森特預告中國大陸將恢復大量採購美國大豆多年。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直言,這場「買豆」行動只是更大棋局中的一部分,「川普要面子,中國大陸給得起,但北京要的是裡子,包含時間、技術與產業升級的空間」,引發討論。
美國總統川普正出訪亞洲,美中貿易關係傳出重大進展,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26日表示,美中雙方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所舉行的第五輪經貿磋商中已經達成了一項「實質性的框架」。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分析,「接下來最該觀察的,就是川習會實際談了什麼」,翁履中還說,「台灣不能只是坐在一旁看戲、等著被通知結果」,引發討論。
白宮證實,美國總統川普將於10月30日在韓國慶州舉行的APEC峰會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晤。旅美教授翁履中認為,這場即將登場的習川會,絕不代表美中關係出現根本改善,相反的是,雙方已進入更複雜、更勢均力敵的攻防狀態。北京現在的策略是「軟硬兼施」,他預言,這次在談判桌上也不會對美國的要求照單全收。
美國媒體《時代》雜誌10月23日刊出以〈美國必須慎防台灣魯莽的領導人」為題的專文,該篇投書作者Lyle Goldstein將總統賴清德稱為「魯莽的領導人」,指台灣成為「最危險的引爆點」。外交部回應,我國政府一向以負責任的態度,堅定守護台海和平與穩定現狀,並以穩健、理性及務實的方式推動兩岸政策。台灣維持現狀的承諾從未改變,也無意挑起任何緊張情勢。前立委郭正亮表示,時代雜誌稱賴清德「魯莽的領導人」,外交部的回文就是自言自語,他們也知道很傷。
美國《時代》雜誌23日刊登一篇文章,將總統賴清德稱為「魯莽的領導人」、指台灣成為「最危險的引爆點」。前立委郭正亮解讀,《時代》雜誌是溫和的保守派,很少這樣罵人,表示他們有點看不下去了。國際政治觀察家方恩格律師也在臉書指出,「少見美國學者批評總統賴清德!總統府和外交部火大到假日急著反擊」。
輝達(Nvidia)與台積電攜手在美國開花結果,象徵全球人工智慧產業的新里程碑。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20日在臉書撰文指出,這項合作雖令人振奮,但對台灣而言,「技術榮光不等於戰略優勢」,並直言台灣必須思考如何從中真正「收獲果實」,否則恐淪為被邊緣化的供應者。
北京近日擴大限制稀土出口,美中貿易戰緊張局勢再度升溫。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也點出貿易戰的關鍵,就是誰能夠整合資源、爭取盟友,打造長期戰略優勢。翁也說明,川普政府有個盲點,就是過度相信「美國自己就能搞定一切」。但事實是,國際政治講的是實力的組合,而不是獨行俠的勇氣,若忽略盟友的戰略價值,美國對北京施加的壓力,終將變成紙老虎。
美國總統川普因大陸宣布實施稀土出口管制,在當地時間10日宣布,從11月起對大陸商品加徵100%關稅,並對關鍵軟體實施出口管制,甚至喊出取消10月底舉辦的「川習會」。但之後他澄清尚未取消,「不知道我們是否會舉行(會晤),不過,我無論如何都會到場」。旅美教授翁履中表示,川普這次的動作表面上強硬,宣布對中國大陸加徵100%關稅,但把時間刻意設定在11月1日,這不是衝動,而是計算;川普既要展現強硬姿態,也要為自己保留翻盤的餘地。
大陸商務部9日發佈公告,宣佈決定對稀土相關技術等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分析,北京選在選在川習會前夕發布稀土出口禁令,不只是巧合,更是一個精準的政治訊號,告訴美方「北京不打算示弱,也不打算被動等談」。翁並指出,當美方仍在限制AI晶片與半導體設備出口時,北京用稀土反制,這場科技冷戰早已演變成一場「互相鎖喉」的較勁,誰先鬆手,誰就輸。
以「翁達瑞」為筆名,經常發表時事評論文章批評泛藍陣營的旅美教授陳時奮,國民黨發言人鄧凱勛今(9)日上午在臉書發文「給陳時奮的最後警告」,他還說,「陳時奮、翁達瑞,是你嗎?騷擾、涉及學倫重大醜聞、還遭重懲的Shih-Fen Chen是你嗎?」、「翁達瑞時奮,你準備好了嗎?好意思說別人,資料公布很難看喔。」
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助理部長提名人約翰.盧表示,台灣支持軍費增至GDP的10%。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9日表示,台灣當前最大的挑戰並非軍事裝備或外交突破,而是缺乏政治共識。他強調,「沒有兩黨共識,一切都只是口號」,呼籲朝野應超越藍綠對立,正視國防與安全的長期結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