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日本車企的搜尋結果,共41

  • 陸電動車進擊 美日車企皮皮剉

    陸電動車進擊 美日車企皮皮剉

     大陸電動車迅速崛起,正改寫全球汽車產業版圖。無論是亞洲傳統汽車強國日本,還是在美國汽車工業腹地,大陸車企的崛起都帶來強烈震撼。比亞迪等企業憑藉快速的創新周期、靈活的價格策略和完善的供應鏈,已對歐美日車企構成前所未有的挑戰。

  • 陸電動汽車崛起 外媒:撼動了日本皇冠上的明珠

    陸電動汽車崛起 外媒:撼動了日本皇冠上的明珠

    據觀察者網報導,「我能感覺到一種趨勢,日本車企的競爭力正被一點點削弱,發展勢頭也在逐漸消失。」德勤東京分所汽車業務負責人平井學(Manabu Hirai)說。「中國電動車的崛起,撼動了日本皇冠上的明珠」,英國《金融時報》9月30日發表的文章指出,中國電動汽車正對日本汽車產業造成嚴重衝擊,其中比亞迪全球銷量已超過本田和日產,目標直指領軍者豐田。

  • 關稅成日本經濟毒藥? 出口遭遇4年來最沉重一擊 衰退陰影籠罩

    關稅成日本經濟毒藥? 出口遭遇4年來最沉重一擊 衰退陰影籠罩

    在全球貿易持續受到美國關稅政策影響之下,日本出口正面臨4年多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伴隨著國內個人消費持續疲軟,日本經濟的成長前景也因此蒙上了一層陰影。

  • 陸挑戰日功率半導體主導權 日媒:技術差距僅剩不到3年

    陸挑戰日功率半導體主導權 日媒:技術差距僅剩不到3年

    日本在功率半導體領域長期佔據一定優勢,但面對中國企業的快速追趕和價格競爭,行業競爭力面臨嚴峻挑戰。《日經亞洲》20日報導,中國企業在矽和碳化矽基板製造方面逐漸建立完整生產能力,利用低廉能源成本和龐大市場快速成長,其垂直整合模式也對日本企業構成挑戰。儘管形勢艱難,東芝、羅姆、三菱電機等日本廠商卻遲遲未能形成統一戰線。

  • 日本三菱汽車 結束在陸引擎生產

     隨著新能源汽車在大陸蓬勃發展,陸產品牌逐漸擊退外資與合資品牌長期把控市場的局面。日本車企三菱汽車(Mitsubishi)近日宣布,結束在大陸生產引擎,未來三菱計畫將重心放在東南亞市場,強化該地區的生產。這項決策,除正式宣告三菱完全退出大陸市場,也象徵著大陸汽車產業過去「以市場換技術」時代的終結。

  • 日車價不敢漲 美日關稅談判兩難

    日車價不敢漲 美日關稅談判兩難

     隨著7月9日關稅截止日期將近,美日之間的貿易談判卻陷入僵局,川普更威脅對日關稅可能將現行24%的稅率推高至35%,讓日本汽車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市場分析認為,汽車行業是美日談判的核心爭議點,日本汽車製造商面對高額關稅,選擇自行吸收大部分成本,這一策略雖然暫時緩解美國消費者的價格壓力,但可能削弱日本在關稅談判中的立場,日本車企正面臨兩難困境。

  • 川普對日關稅不手軟 日車企成幫兇?「苦肉計」藏隱憂

    川普對日關稅不手軟 日車企成幫兇?「苦肉計」藏隱憂

    美國總統川普設下的對等關稅寬限期將於7月9日期滿,卻沒料到向來友好的盟國日本在貿易談判時態度卻異常強硬。不過據外媒分析,川普顯然也無意退縮,而他能夠對日本下重手的底氣就在於,日本車企巨頭已選擇了自行吸收大部分的成本。由於美國的消費者並未感受到明顯的價格衝擊,這降低了川普政府改變關稅政策的壓力,進而可能強化其在貿易談判中的立場。

  • 中稀土管制嚴 日、美擬合作

    中稀土管制嚴 日、美擬合作

     受中國嚴格管制稀土出口的衝擊下,美歐日印各國汽車製造商等供應鏈大亂。外媒5日披露,日本計畫在即將舉行的日美關稅談判中,提議和美國加強稀土供應鏈合作,以因應中國出口管制措施。另一方面,美國汽車與設備製造商協會(MEMA)4日呼籲美國政府立即採取行動,應對中國稀土管制威脅。

  • 與陸企競爭加劇 日車企2024財年利潤同比下降超20%

    與陸企競爭加劇 日車企2024財年利潤同比下降超20%

    據觀察者網報導,汽車業遭遇中美市場寒冬,鋼鐵業又受中國進口產品衝擊……《日經亞洲》在5月11日發表的報導中指出,在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24財年中,日本製造商的綜合淨利潤較上一年下降2%,這是兩年來的首次下降,特別是車企淨利潤降幅超過20%。在競爭激烈的美國市場,日本車企被迫承擔高昂的銷售激勵成本,而中國大陸市場方面,中國本土廠商通過大幅降價來搶佔電動汽車市場份額。

  • 日產在陸銷量低迷 擬關武漢廠

    日媒報導,日本車企日產加快實施重組計畫以推動經營重建之際,日產汽車已決定關閉設在中國武漢的整車工廠。

  • 陸擬採自動出口設限 安撫川普

    陸擬採自動出口設限 安撫川普

     《華爾街日報》21日獨家報導說,有鑒於美國總統川普猛揮關稅大棒,中國政府為了安撫川普,正考慮仿效1980年代日本採行的「自動出口設限」策略,限制諸如電動車及電池等商品的輸美數量,同時提高價格,盼藉此緩解美國祭出更高的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措施。

  • 日媒:面臨中國汽車強力競爭 日本汽車在東南亞陷入苦戰

    日媒:面臨中國汽車強力競爭 日本汽車在東南亞陷入苦戰

    以比亞迪(BYD)為首的中國車企正借助純電動汽車展開攻勢,逐步奪取東南亞6個主要國家的汽車市場。與2019年對比,2024年中國汽車在6國家中的5個國家市佔率上升。除了銷售量進逼日本車企,中國車企的影響力還擴大至整個汽車供應鏈。

  • 日系汽車在中國市場快速崩盤 本田日產總銷量不及比亞迪一半

    日系汽車在中國市場快速崩盤 本田日產總銷量不及比亞迪一半

    曾經風光數十年的日本汽車製造業最近在中國迎來銷量崩塌時刻。據日媒報導,日本3大汽車製造商2024年在中國銷量大跌,其中本田與日產兩大日系車廠的全年銷售數量還不及中國比亞迪的半數。本田與日產雖計劃進行整合來提高競爭,但在中國市場仍未找到突破口。

  • 外企接連宣布加大對華投資  陸外交部:投資未來  互利共贏

    外企接連宣布加大對華投資 陸外交部:投資未來 互利共贏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9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連日來很多外企宣布繼續加大布局中國大陸,日本車企宣布在華設立電動汽車生產工廠、德國車企與中國車企達成重磅合作、法國醫藥企業在華設立全新生產基地、馬來西亞百貨集團在華煥新升級,多家外企在華落地「超級工廠」。有分析認為,外企加大對華投資,反映出中國產供鏈優勢和市場機遇。對此,郭嘉昆強調,布局中國就是投資未來。歡迎各國把握中國機遇,分享中國紅利,實現互利共贏。

  • 陸躍升全球汽車生產和出口領導者 佔比達39%

    陸躍升全球汽車生產和出口領導者 佔比達39%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中國大陸在短短二十年間從汽車產業的次要角色崛起為全球汽車生產和出口的領導者,特別是在電動車(EV)領域。過去20年,陸在全球汽車生產占比從1%飆升至39%,驚人增長的成因很多,包含政府大規模投資、自動化技術進步,以及成為全球最大內需市場的助力推動。即便面對強硬的貿易壁壘,陸車企影響力仍將繼續擴大。

  • 就是不死心! TOYOTA搶進大陸市場拚了 放膽擴增年產目標

    就是不死心! TOYOTA搶進大陸市場拚了 放膽擴增年產目標

    在汽車行業電動化浪潮的衝擊下,曾經稱霸大陸市場的日本車廠慘遭滑鐵盧。但身為全球汽車業龍頭的豐田汽車(TOYOTA)顯然仍無意放棄這塊大餅。最新報導指出,豐田計畫擴增在大陸的產量,預計2030年前實現年產至少250萬輛汽車的目標,並進行一系列改革。

  • 新日鐵建議日本政府:對中國鋼鐵加徵關稅

    據觀察者網報導,美歐相繼對中國鋼鐵揮舞關稅大棒後,日本鋼企開始按耐不住。據彭博8月30日報導,世界第四大鋼鐵製造商新日本制鐵公司(新日鐵)執行副總裁森孝弘本周建議,日本政府需要對中國鋼鐵出口徵收反傾銷關稅,以保護本國產業。

  • 比亞迪第2季銷量超越本田日産 應對陸企攻勢全球車企大洗牌

    比亞迪第2季銷量超越本田日産 應對陸企攻勢全球車企大洗牌

    今年2季度(4~6月)的全球世界新車銷售中,中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比亞迪(BYD)已正式超越日本本田(Honda)和日産(Nissan)汽車,躍居世界第7位。在低價純電動汽車(EV)的拉動下,持續逼近美國大型汽車企業「三巨頭」。對美日等傳統汽車製造商而言,來自中國的比亞迪已開始打破行業排名,如何應對影響力急速增長的中國企業已成當務之急。

  • 泰國補助大陸電動車!當地汽車業驚爆快滅頂 日系品牌也中槍

    泰國補助大陸電動車!當地汽車業驚爆快滅頂 日系品牌也中槍

    大陸電動車以低價搶市,根據日經新聞報導,泰國政府對大陸電動車企提供的補貼,重創當地汽車產業,業界人士表示,泰國電動車面臨嚴重供給過剩,引發傳統汽車削減產線甚至工廠關閉。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