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易危等級的搜尋結果,共09筆
雲林縣水林鄉黃金蝙蝠生態館因應光害與風能威脅蝙蝠生態,邀德國學者Dr. Christian C. Voigt來台進行2場座談會,為台灣蝙蝠把脈請命,強調要如何在生產潔淨能源的同時,不犧牲生物多樣性。目前全球超過70%的蝙蝠物種面臨威脅,數量正在減少,有必要針對風機轉速與公共區域人工光源亮度進行相關規範。
雲林縣水林鄉黃金蝙蝠生態館發現黃金蝙蝠逐年減少,18日館方表示除規畫公民科學調查活動,招募民眾一起來關注黃金蝙蝠生態,也將邀請德國Leibniz Institute for Zoo and Wildlife Research演化生態學部門主任Dr. Christian C. Voigt來台,分享他在風力發電與光害對蝙蝠遷徙、棲地影響的最新研究成果。
雲林縣是全台黃金蝙蝠最大群聚縣市,30餘年前曾有數千隻,近年僅剩百餘隻,雲林縣水林鄉黃金蝙蝠生態館18日表示,已規畫公民科學調查活動,招募民眾一起關注黃金蝙蝠生態。另本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將舉辦夜間動物調查體驗活動,邀大家一起來守護「夜行精靈」。
雲林縣是全台黃金蝙蝠最大群聚縣市,30餘年前曾有數千隻,近年來僅剩百餘隻,雲林縣水林鄉黃金蝙蝠生態館18日表示已規畫公民科學調查活動,招募民眾一起來關注黃金蝙蝠生態。另外,本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將舉辦夜間動物調查體驗活動,邀大家一起來守護這些「夜行精靈」。
「唐白鷺」以華麗飾羽與優雅姿態聞名,堪稱鳥界翩翩公子,曾因羽毛珍貴遭大規模獵捕,現今全球僅存約3000隻,被亞洲鳥類紅皮書列為「易危」等級。近日,正值繁殖期的唐白鷺現蹤台東知本溪出海口,頭部後方的細羽如髮絲般飄逸,鳥友驚呼「美得連女性都羨慕」。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最新研究發現,翻車魨科魚種不只吃水母,其食性比過去認知的要廣,除了水母,甲殼類與底棲物種也都有可能是他們的食物,而且不同種類也有食性上資源分配的情形,該項研究為國際首次針對翻車魨科全科魚種進行食性探討,相關報告於2024年已刊登於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新北市農業局推動「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計畫,鼓勵民眾保護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參與者每公頃最高可獲得7萬元「生態薪水」,讓農友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也能獲得資金支持,有助於涵養水土和維護生物多樣性。計畫2021年起開辦,今年申請件數已成長7倍,參與地區也從4區擴大成6區。
3月是植樹月,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攜手台中市府等團體單位共500餘人,9日上午在大肚台地辦理「一起集點樹」植樹及贈苗活動,種下豆梨、青剛櫟、白肉榕、狗花椒、台灣薔薇等13種逾百株中部地區原生樹種,除可建立防火林帶外,也能保護環境生態及生物多樣性。
上海商銀(5876)致力推動環境保育,自去年起在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媒合下,開始贊助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及台南市野鳥學會認養國有非公用土地-將軍鹽田濕地,共同關懷大地並維護生物多樣性,永續自然環境,3月2日與上海商銀文教基金會攜手台南野鳥學會共同合作舉辦「上海商銀愛地球‧挺環保-將軍濕地淨灘」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