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水林鄉黃金蝙蝠生態館發現黃金蝙蝠逐年減少,18日館方表示除規畫公民科學調查活動,招募民眾一起來關注黃金蝙蝠生態,也將邀請德國Leibniz Institute for Zoo and Wildlife Research演化生態學部門主任Dr. Christian C. Voigt來台,分享他在風力發電與光害對蝙蝠遷徙、棲地影響的最新研究成果。
黃金蝙蝠學名為「金黃鼠耳蝠」,主要分部在雲林、嘉義、台南縣市,早年雲林縣記錄到數千隻,其中水林鄉許家古宅曾是全台最大的黃金蝙蝠群聚點,但疑因棲地遭破壞、環境汙染、光害與風能等因素,數量不斷減少,2020年5月完全消失。目前雲林縣內僅剩百餘隻,全台不到1000隻。
黃金蝙蝠生態館負責人張恒嘉表示,台灣陸域哺乳類紅皮書名錄中,已將黃金蝙蝠列為國家易危等級,其身影正悄悄從夜空中消失。Dr. Voigt將以「從風能到光害-蝙蝠面臨的新挑戰」為主題,探討蝙蝠在科技進步下面臨的新危機,希望藉此引起相關單位的重視。
張恒嘉說,雲林沿海地區因風力強勁,非常適合開發風力發電,目前已有逾百座風機在陸地或海上,據統計,全台每年有上萬隻蝙蝠因撞擊風機而死傷,希望透過全民參與共同來保育蝙蝠。
光害方面,LED燈的壽命與發光效率可達傳統燈的幾倍,因此愈來愈多路燈、家用燈改用LED燈,但過亮的環境可能導致夜間動植物的生態受影響,呼籲相關單位訂定公共區域燈的亮度、光波波長標準,減少光害的產生。
張恒嘉指出,Dr. Voigt長年參與歐洲蝙蝠保育政策與國際研究合作,對生態保育與環境規畫具深遠影響。此次來台將於本月27、28日分別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黃金蝙蝠生態館舉辦講座,提供國際視野連結台灣在地的保育研究行動,歡迎對生態、保育與環境議題有興趣的民眾參與。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