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核污染水的搜尋結果,共30筆
中國此前因日本排放福島核污染水爭議,宣布暫停日本水產品進口。中國海關總署29日公告,有條件恢復日本部分地區水產品進口,公告指出,長期國際監測和中方獨立取樣監測且結果未見異常,日本政府承諾保障輸中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決定有條件恢復日本部分地區水產品進口。
中國外長王毅22日在東京與日本外相岩屋毅共同主持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雙方達成20項重要共識,包括汽車領域合作、兩國在第三方市場合作等。市場分析,這次對話是時隔6年後首次舉行,顯示中日關係正努力突破近年來的困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22日在日本東京同日本外相共同主持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雙方達成20項重要共識。包括加強綠色發展、服務貿易合作等,雙方同意適時在中國舉行第七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
據大陸知名時政類公眾號「牛彈琴」23日刊文評論,難得中日關係最近又有重大突破。3月22日,在東京舉行的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達成20項重要共識。算起來,這還是時隔6年後第一次舉行該對話。6年開一次,也可見過去幾年中日關係的跌宕起伏。
據中國外交部官網消息,當地時間3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日本東京同日本外相共同主持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中方發改委、外交部、財政部、商務部、工信部、生態環境部、海關總署,日方內閣府、外務省、經產省、財務省、國土交通省、農林水產省、環境省部級官員出席。雙方同意共同落實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豐富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在經濟領域內涵,共同致力於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經貿關係。對話達成二十項重要共識:
路透社報導,日本外務大臣岩屋毅(Takeshi Iwaya)自從10月就任後,在12月25日首次訪問中國大陸的北京,計畫將跟大陸的外交部長王毅進行會談。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4日宣布,日本外相岩屋毅25日應邀訪問中國,將和中國外長王毅舉行會談,並將共同出席「中日高級別人文交流磋商機制第二次會議」。
據觀察者網引述日本共同社11日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當天在福島縣磐城市召開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反應堆報廢相關會議上透露,預計中方將在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框架下,最快明年年初在核電站廠區內採集用於分析的核污染水。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消息,1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在京同日本內閣特別顧問、國家安保局長秋葉剛男舉行中日高級別政治對話機制磋商。
據新華社消息,10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應約同中日高級別政治對話日方牽頭人、日本國家安保局長秋葉剛男通電話。王毅表示,希望日方尊重中方核心利益,恪守一個中國承諾,同中方相向而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長王毅應約與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局長秋葉剛男通電話。王毅表示,中方對日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希望日本恪守一個中國承諾,與中方相向而行,堅持中日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定位。
第二十五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於28日至29日在韓國舉行,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韓國環境部長金燮、日本環境大臣伊藤信太郎共同簽署聯合公報,宣布將就應對塑膠、垃圾污染等環境問題展開合作,中日並就排放和污水議題再次交鋒。
據日本官方媒體透露,在美國紐約的聯合國大會召開之際,日本外相上川陽子正在協調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舉行會談。若協調順利,可能會在當地時間23日舉行。預計討論的項目包括廣東省深圳市日本人學校男童遇襲身亡案,以及日中政府達成共識的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問題等。
大陸財聯社20日報導,中國大陸與日本兩國主管部門近期就福島第一核電廠核汙染水(處理水)排海問題持續進行多輪磋商,達成日方明確將切實履行國際法義務,盡最大努力避免給人體和環境造成負面影響;中方逐步恢復符合規準的日本水產品進口等四項共識。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26日在寮國首都永珍會見日本外相上川陽子。王毅表示,當前中日關係處於不進則退的關鍵階段。中國的對日政策始終保持穩定性、連續性;希望日方樹立客觀正確對中認知,奉行積極理性對中政策,雙方相向而行,加強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真正把戰略互惠關係落到實處。
最近日本靖國神社入口處一座刻有社名的石柱被發現遭不明人士以「紅色噴漆塗鴉」,寫上英文「廁所」(Toilet)的字樣,日本警方獲報後立案展開搜索。而一名中國網紅上傳一則影片炫耀自己是靖國神社塗鴉便溺的當事者,並辯稱此與是為「反對日本排放核污染水」,目的是「伸張正義」。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26日晚間,在首爾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李強表示,去年11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岸田在舊金山舉行會晤並達成重要共識,重新確認全面推進兩國戰略互惠關係,為雙邊關係發展提供了重要政治引領。希望日方重信守諾,妥善處理歷史、台灣等問題,與中方一道相向而行,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係。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17日啟動第六批福島核廢水排海,預計將持續至6月4日,計劃排放約7800噸核廢水。除了大陸嚴詞批評,台灣的原住民也向聯合國海洋事務和海洋法司單位提交英文法律函件,期盼國際社會重視台灣原住民的海洋權益。
近期,西方輿論中,「中國威脅論」與「中國崩潰論」在經濟領域又滋生出「中國產能過剩論」「中國衝擊2.0論」「中國經濟見頂論」「中國日漸邊緣論」等值得關注的新變種。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湯景泰、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後星辰今天(15日)在《環球時報》撰文稱,當「中國威脅論」不攻自破、「中國崩潰論」自行崩潰之後,如今這些新變種甫一出現,有著一定的迷惑性,是西方國家在經濟領域進行對華認知作戰。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近日再完成福島核污水排放,迄今日本已排放逾3萬噸核污水入海,釣魚台教育協會批評,此惡行不但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與《倫敦傾廢公約》,破壞全人類的法律秩序與生態安全,也嚴重破壞了全球環境與生物資源保護的基本法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