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歷年同期次高的搜尋結果,共413筆
國泰金(2882)10月稅後淨利194.4億元,累計前10月稅後淨利達942.2億元,每股盈餘達6.16元。子公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及國泰投信累計稅後淨利續創同期新高,國泰證券累計稅後淨利創同期次高。
廣越(4438)今(10)日公布2025年10月營收,單月合併營收達新台幣19.92億元,年增62.4%,創下歷史同期新高;今年前十個月累計合併營收達168.16億元,年增17.5%,為歷年同期次高,顯示公司營運動能持續穩健。
高科技材料與設備供應商華立(3010)前三季合併營收581.6億元,年減2.77%,毛利達45.6億元,毛利率7.83%。
HDI廠華通(2313)114年第3季稅後盈餘為21.55億元,單季每股盈餘為1.81元;累計前3季每股盈餘為3.61元,創近20年來同期次高,華通表示,公司在AI伺服器和光通訊領域展現初步成績,吸引不少國際客戶前來洽談,雖然目前在集團營收占比低,但呈現出貨倍增,在新產能開出後,可望成為下階段成長動能。
廣越(4438)今(5)日公布2025年第3季財報,營收與獲利雙雙成長。單季合併營收達新台幣72.71億元,年增10.4%,創歷年同期次高;營業利益6.23億元,年增12.8%;稅後淨利5.18億元,年增32.7%;每股盈餘(EPS)5.05元,年增33.6%。累計前三季營收148.32億元,年增13.4%;營業利益8.77億元,年增36.3%,顯示本業營運動能持續增強、體質穩步升級。
捷迅(2643)公布第三季財報,單季營收21.61億元,季增5.83%,年增53.51%,再創單季新高;稅後淨利0.98億元,年增116.64億元,為歷年同期次高,每股盈餘2.79元;累計前三季營收61.39億元,年增70.71%,稅後淨利1.64億元,年增13.45%,每股盈餘4.7元。
AI用電無上限,造就重電概念股的興起,重電四雄中的士電(1503)、亞力(1514)也逆勢崛起,成為AI伺服器最佳後援。除了當紅的AI題材外,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持續釋單及美國政府推動基礎建設等挹注,也成為重電概念股的新柴火,讓股價熱燒不斷。
高科技材料與設備供應商華立企業,2025年第二季在關稅與匯率波動夾擊下仍繳出亮眼成績,單季營收創歷年同期次高,毛利刷新同期歷史新高,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皆優於去年同期。華立董事長張尊賢從全球供應鏈變局、AI材料爆發,到今年《SEMICON Taiwan》半導體展的最新布局,展現華立轉骨後的全新定位。
東陽(1319)9月自結合併稅前淨利3.34億元,連續三個月呈現月增走勢;累計前三季合併稅前淨利32.62億元,每股稅前盈餘5.35元,為歷年同期次高。
系統電(5309)近期股價攀高峰,13日公告自結損益,9月營收3.11億元,年成長34.16%,稅後純益約220萬元,每股稅後純益約0.01元,相比去年同期轉虧為盈。系統電看好第四季IPC、能源產品等傳統備貨潮展開,營收有望維持高檔水準。
華航(2610)今(13)日公告2025年9月營收158.75億元,月減7.98%、年減0.84%,寫歷年同期次高,其中客運收入87.67億元,貨運收入53.73億元、年增2.01%;累計前三季營收1,549.3億元、年增2.62%,創史上同期高。
華航(2610)9月合併營收為158.75億元,為歷年同期次高,年增2.01%,其中,客運收入87.67億元,貨運收入53.73億元;累計今年前三季營收1549.29億元,年增2.62%,為歷年同期新高。
銳澤實業(7703)今年以來營運持續加溫,9月合併營收2.2億元,改寫歷史同期次高水準,同時,今年第三季及累計今年前三季營收也均繳出歷年同期新高的表現,該公司看好在半導體市況需求成長及該公司海外未來貢獻下,未來營運動能將逐步提升。
富邦金(2881)8月自結稅後純益111億元,累計前八月稅後純益734.8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5.11元。
11家上市金控最新獲利出爐,國泰金控今年前九月大賺747.8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4.83元,兩者均暫居第一;單看9月獲利,中信金控單月賺進111.79億元「最會賺」。截至9日為止,僅富邦金控、台新新光金控尚未公布9月獲利。
動力-KY(6591)公告9月合併營收1.57億元,月增3.07%,年增11.15%;第三季合併營收達4.46億元,季減8.86%,年增25.63%,創歷年同期次高。累計前9月合併營收達13.71億元,年增38.83%,改寫歷年同期新高水準。
高端戶外機能服飾與羽絨衣代工廠廣越(4438)今(8)日公布2025年9月營收。單月合併營收達新台幣24.9億元,年增23.6%;第三季單季營收72.7億元,年增10.5%,雙雙創下歷年同期次高。累計前九月營收148.2億元,年增13.3%,同樣改寫同期次高紀錄,展現第三季旺季出貨動能與穩健成長力道。
去年因疫後客戶大補貨墊高基期,加上美國關稅政策變數仍高影響客戶拉貨較保守,東陽(1319)自結9月營收19.30億元,雖年減11.12%,不過月增6.5%,來到近五個月高點。隨第三季營收「月月增溫」,訂單動能逐步轉強,東陽樂觀第四季旺季出貨效益,預告單月營收將重返20億元之上。
富邦金(2881)今年8月稅後純益111億元。累計前八月稅後純益734.8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5.11元。子公司台北富邦銀行8月及累計前八月獲利均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富邦產險與富邦證券8月獲利皆創下歷史新高、累計前八月獲利亦為歷年同期次高。
受惠AI相關應用持續增加,中科園區2025年上半年營業額5335.64億元,較2024年同期成長8.14%,為歷年同期次高。2025年上半年貿易總額達6267.44億元,為歷年最高,較2024年同期增加815.08億元,成長14.95%。另就業人數達5萬9275人創歷年新高,較2024年同期增加5328人,成長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