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汽車市場的搜尋結果,共1,012筆
敦泰(3545)第三季受惠於大陸中高階智慧型手機品牌新機發表及第四季促銷備貨需求,單季觸控產品出貨量持續成長。在非手機產品線方面,包括車用、平板及工控等應用領域,隨新專案陸續導入,出貨量同步提升,帶動整體出貨量較上季成長近一成。
據觀察者網報導,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憑藉先進的技術和實惠的價格席捲國際市場。據英國《金融時報》11月9日報導,全球最大的滾裝船運營商華倫威爾森表示,中國企業已進入創新和擴張的新階段,競爭力不足的歐洲汽車製造商正迅速失去全球市場份額。
英國晶片設計商安謀(Arm)受惠AI晶片需求,上季(7月至9月)營收、獲利雙雙超出華爾街預期,並對本季財測給出亮眼指引,令投資人看好AI浪潮繼續為安謀業務注入成長動能。
大陸汽車市場「以舊換新」政策推升新車銷售,也讓二手中古車庫存快速攀升。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2025年上半年中古車累計交易957.01萬輛,年增約2%,交易金額突破人民幣(下同)6,000億元。為加速去庫存,業者轉向拍賣平台,甚至出現新能源車「千輛打包」出清的罕見現象。
台灣汽車市場銷量公布,今年10月銷量3萬4511台,年增3.9%、月增7.1%;前10月銷量33萬648台,仍年減12.4%。單月前十大汽車品牌均呈現月增表現,其中前兩大品牌TOYOTA、HONDA雙雙月增2成以上,和泰車(2207)旗下品牌TOYOTA穩居第一,單月市占回到三成以上水準,HONDA強勢雙增雙位數,而前五大品牌有和泰車LEXUS、中華(2204)CMC、三陽工業(2206)旗下的南陽實業總代理HYUNDAI汽車等均有上榜。
大陸車市競爭激烈,價格戰白熱化,電動車龍頭比亞迪也難逃獲利下滑的困境。31日,比亞迪在H股與A股雙雙重挫,創下今年最低價。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警告,保時捷獲利暴跌這一槍或為歐洲車市噩耗前兆,而比亞迪「成長放緩」可能只是大陸新能源車「算總帳」的開端,未來2、3年,新能源車市大淘汰賽恐將非常慘烈。
亞光(3019)31日公布第三季營收71.53億元,季增4%、年增5%,營業毛利15.74億元,季增14%、年增7%,主係營收持續成長帶動毛利率上升所致,營業淨利8.78億元,季增30%,年增16%,本業獲利再創同期新高;稅後純益5.2億元,單季每股稅後純益(EPS)1.86元。公司看好下半年數位相機及運動相機鏡頭二大營運動能可望續加溫。
根據最新車市數據,2025年前三季電動車巨頭特斯拉的全球銷售版圖中,中國以微幅差距超越美國,成為其最大的單一市場。儘管中美兩國合計銷量占特斯拉全球總量的8成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大市場的銷量同步出現6%以上的年減幅,顯示特斯拉正遭遇一定的市場壓力。
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宣布,已正式完成對Aviva Links與Kinara的收購。
大陸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聲量攀升背景下,被列為少數的燃油車銷量也在回暖。根據中汽協資料顯示,9月大陸乘用車國內銷量為229.9萬輛,較上月增長14.5%,也較上年同期增長11.2%。其中傳統燃油車國內銷量為100萬輛,單月成長10.9%,也較上年同期增長6.4%,並已連續4個月實現成長。大陸專家指出,市場對於燃油車的消費需求依然存在,燃油車「退場論」仍為時尚早。
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8日正式在阿根廷開始電動車銷售業務,受益於該國的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進口關稅減免政策,比亞迪持續在南美洲擴張新市場。
VOLVO 於今年九月正式宣布:品牌在邁向全面電動化轉型的旅程中達成重要里程碑 — 成功交付第 100 萬輛 PHEV 插電式油電混合車!得益於 VOLVO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賽中,以前瞻的遠見設定目標與發展願景,提前啟動品牌全面電動化轉型的進程,透過完整布局豪華汽車品牌中最齊全的新能源車款產品陣線,截至 2025 上半年為止 PHEV 車款在 VOLVO 全球銷售量的占比已達 23%,其中 XC60 在 2024 年更一舉成為歐洲最暢銷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款,並連續三年位居全球高端豪華 PHEV 級距車款銷售冠軍,在強勁的市場需求帶動下深獲廣大消費者青睞。
Volvo 於今年九月正式宣布:品牌在邁向全面電動化轉型的旅程中達成重要里程碑 — 成功交付第 100 萬輛PHEV 插電式油電混合車!得益於 Volvo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賽中,以前瞻的遠見設定目標與發展願景,提前啟動品牌全面電動化轉型的進程,透過完整布局豪華汽車品牌中最齊全的新能源車款產品陣線,截至2025 上半年為止 PHEV 車款在 Volvo 全球銷售量的占比已達 23%,其中 XC60 在 2024 年更一舉成為歐洲最暢銷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款,並連續三年位居全球高端豪華 PHEV 級距車款銷售冠軍,在強勁的市場需求帶動下深獲廣大消費者青睞。
中國電動汽車產業蓬勃發展,而美國和中國的差距可能越來越大。據觀察者網引述英國《金融時報》10月26日刊文指出,由於川普政府對燃油車的支持,美國對電動汽車的投資大幅下滑,這可能讓美國在全球電動車競賽中進一步落後於中國。
力積電21日舉行法說會,總經理朱憲國表示,中介層(Interposer)良率已達量產水準,多家AI晶片客戶新產品(NTO)積極導入、試產順利,將按計畫逐步擴大投片;同時,Wafer-on-Wafer(WoW)3D堆疊已與多家國內外客戶進入PoC驗證,預計2026年下半年量產,第三季先進封裝相關營收占比2%,比重尚小,但已成為跨入AI高階封裝代工鏈的關鍵跳板。
機車業龍頭三陽(SYM)力拚成為今年唯一逆勢成長品牌,董事長吳清源21日表示,受雙稅政策與景氣不確定影響,今年國內機車市場明顯疲軟,全年規模估將較去年衰退約5%,最好也僅約75萬輛。不過,三陽前九月領牌仍達23.47萬輛、年增1.52%,是前三大品牌中唯一成長者,全年目標逆勢成長2%~3%,市占率可望挑戰45%。
美國新車價格持續攀升,根據凱利藍皮書(Kelley Blue Book,KBB)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新車的平均交易價格在9月首次突破5萬美元大關、達到50,080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分析指出,價格上漲主因包括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高端車型與電動車比例上升,以及富裕階層的購車需求擴張。
台灣汽車貴得離譜,特斯拉新版Model 3在台灣賣169萬新台幣,大陸只需要105萬,BMW Z4台灣售價372萬,大陸只要212萬,換言之,前者台灣貴0.6倍,後者貴0.75倍,離譜的價差令人咋舌,更揭示汽車市場的扭曲。一水之隔的海峽,竟成為一道深不見底的價格鴻溝,消費者只能吃悶虧。
台灣汽車貴得離譜,特斯拉新版Model 3在台灣賣169萬新台幣,大陸只需要105萬,BMW Z4台灣售價372萬,大陸只要212萬,換言之,前者台灣貴0.6倍,後者貴0.75倍,離譜的價差令人咋舌,更揭示汽車市場的扭曲。一水之隔的海峽,竟成為一道深不見底的價格鴻溝,消費者只能吃悶虧。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4日發佈資料顯示,9月汽車市場延續良好表現,產銷量均創下歷史同期新高的327.6萬、322.6萬輛,各年增17.1%和14.9%,讓整體前3季累計產銷2433.3萬、2436.3萬輛,年增率13.3%與12.9%。其中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1124.3萬、1122.8萬輛,年增都超過34%,銷量占新車總銷量的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