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沈錦豐的搜尋結果,共14筆
每年2月至6月是新北市瑞芳酋長岩保育類遊隼繁殖季,吸引各地賞鳥愛好者前來朝聖。有「遊隼爺爺」之稱的87歲保育志工林國雄,不僅協助巡守觀察,穿梭在鳥友中維持秩序,更熱心投入保育行列,主動參與幼鳥救援工作,是守護酋長岩遊隼的重要人物。
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沈錦豐長期關注自然生態保育,曾獲得國家教育環境獎,尤其對於黑鳶(即老鷹)特別有研究,並守護鳥類長達20多年,日前病逝享壽68歲。網友得知後也紛紛致敬,感謝他對於自然環境的付出。
曾獲得國家教育環境獎、長期關注自然生態保育的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沈錦豐,對於黑鳶(老鷹)特別有研究,並守護黑鳶等其他鳥類、生物長達20多年,昨日經親友證實於7日晚間因猛爆性肝炎往生,享壽68歲。基隆市長謝國樑也在臉書貼文悼念,感謝沈長期守護生態的貢獻。
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沈錦豐昨日病逝,沈長期關注基隆黑鳶生態,享壽68歲。沈的友人鳥會前理事長鄭暐表示,沈錦豐第一次化療開刀前,他還在醫院寫計畫書、想爭取綠獎計畫,熟悉他的好友選擇在他剩餘的時間支持他,並表示「他活得好精彩,好用力」。
基隆市鳥會理事長沈錦豐因猛爆性肝炎病逝,享壽68歲。他生前致力於台灣保育行動,守護野鳥長達20年的時間,尤其對於老鷹特別有研究。家醫科醫師陳敬睿指出,猛爆性肝炎是一種高危險性、高致死率的肝臟疾病,病程發展很快,因此,一旦發現皮膚或眼白發黃時,務必立即就醫。
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沈錦豐長期關注自然生態保育,曾獲得國家教育環境獎,尤其對於黑鳶(即老鷹)特別有研究,並守護黑鳶等其他鳥類長達20多年,親友今(8)日證實沈原本罹癌,於7日晚間因猛爆性肝炎往生,享壽68歲。基隆市長謝國樑也在臉書貼文悼念,感謝沈長期守護生態的貢獻,祝福他一路好走。
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沈錦豐長期關注自然生態保育,曾獲得國家教育環境獎,尤其對於老鷹特別有研究,其親友今(8)日證實沈在7日晚間因猛爆性肝炎往生,網友得知後也紛紛致敬,感謝他對於自然環境的付出。
基隆市定古蹟劉銘傳隧道於15年前封閉,經修復後於去年12月再度啟用,4月開放自由參觀,隧道內生態豐富,有約20隻台灣特有種「台灣葉鼻蝠」棲息。自5月起,葉鼻蝠進入繁殖期,因人流過大,為避免影響生態,改為僅團體預約導覽。目前葉鼻蝠數量穩定,已順利生產進入育幼期。基市府表示,9月將視情況再開放自由參觀。
為強化市府各局處同仁對於規劃與生態平衡概念,建構未來基隆市生態發展基礎,近(20)日特別由基隆市政府都發處主辦,政治大學社科院永續規劃與設計研究中心協辦「基隆黑鳶與友蚋社區生態體驗學習活動」。
基隆市定古蹟「劉銘傳隧道」2009年封閉,經多年修復後,去年12月再度啟用,12日正式開放自由參觀,隧道內生態豐富,除有鳥類棲息,更有台灣特有種「台灣葉鼻蝠」倒掛休憩,基隆鳥會建議建立觀賞蝙蝠規範,禁止用燈光照射並盡量遠觀。文化局表示,已禁止喧嘩、使用閃光燈,也將研擬總量管制。
基隆市定古蹟劉銘傳隧道於2009年封閉,經多年修復並施作光環境及入口意象型塑計畫後,於去年12月28日再度啟用,並先採預約制試營運,於12日正式開放為自由參觀。隧道內生態豐富,除有鳥類棲息,更有台灣特有種「台灣葉鼻蝠」倒掛休憩。基隆鳥會建議建立賞蝙蝠的規範及導覽,禁止用燈光照射並盡量遠觀,控管秩序。文化局則表示,會禁喧嘩、閃光燈,研擬總量管制。
基隆鳥會執行基隆市政府生態調查委託案,在暖暖山區採集到未列入圖鑑的螢火蟲,經學者鄭明倫證實,這是1種台灣目前尚未被記錄過的螢火蟲,暫時命名為「北杪螢」,確認為台灣第4種水生螢火蟲。
基隆鳥會執行基隆市政府的生態調查委託案,第一年就在暖暖山區採集到未列入圖鑑的螢火蟲,經學者鄭明倫證實,這是一種台灣目前尚未被紀錄過的螢火蟲,暫時將其命名為北杪螢,確認是台灣的第四種水生螢火蟲。
凍原豆雁是一種棲息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凍原的候鳥,每到冬天都會往南找尋過冬的地點。基隆鳥會1月中在基隆市八斗子發現2隻豆雁,為避免引起民眾搶拍干擾,基隆鳥會監控維護現場多日,確定豆雁離去後才公布曾經造訪的訊息。基隆鳥會理事長沈錦豐透露,今年是鳥會首次紀錄到凍原豆雁造訪基隆台灣本島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