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消化道出血的搜尋結果,共35筆
日本知名主播菅谷大介,2022年被診斷出胰臟癌,經過手術後回歸職場,不時分享抗癌經過,沒想到本月8日傳出病逝的消息,享年53歲,噩耗傳出後,震驚一票網友。
男子阿國(化名)日前向法院聲請,要求免除對年邁父親阿華(化名)的扶養義務。阿國表示,他自小被母親小萱(化名)一手帶大,父親酗酒、施暴、不聞不問,如今卻因重病住院,欲要求他要扶養。法院審酌後認為,阿華自兒子幼時起即未盡任何父職,對家庭毫無貢獻,情節重大,因此,准許阿國免除扶養義務。
犬貓健康常藏在日常細節中,尤其是排便狀況,異常排便可能反映疾病或壓力,從便便就能看出健康訊號。新北市動保處提醒飼主,寵物犬的腸道健康與飲食、運動及居家環境息息相關,留意排便情況可及早發現腸道或潛在疾病,若發現嚴重腹瀉,應立即諮詢獸醫師,由專業人員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規畫治療計畫,維持毛寶貝健康。
大陸重慶一名22歲女孩胡心瑤(筆名鹿靈瑤)自14歲起與罕見疾病抗爭多年,歷經數十次病危,卻依舊努力生活。8月31日,她收到一封來自前男友的遺書與5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2萬元)轉帳,才得知這位曾向她兩度求婚的年輕輔警(公安輔助警務人員),已因急性重症胰腺炎搶救無效去世,年僅26歲。
極端氣候,熱傷害案例頻傳,據衛福部統計,今夏全國已逾222人因熱傷害就醫,光田綜合醫院職業醫學科醫師施旭姿提醒,長時間處於悶熱或高溫環境,或在高溫下進行重體力勞動與運動,都屬於熱傷害的高風險情境,應特別留意中暑風險,若熱傷害2小時內不降溫恐致命。
這次丹娜絲颱風不僅重創中南部,每逢颱風後,就會出現類鼻疽疫情,疾管署公布,上周高雄一口氣出現6例,創下歷年單周次高,且其中2例死亡,個案分別都有慢性肝病和高血壓病史,且有污水、污泥接觸史。疾管署統計,今年已經累計27例,創下23年來,有史以來同期最高紀錄。
屏東基督教醫院醫師卓德松在屏基服務至今40年,專注於早產兒、新生兒與小兒重症醫療,醫院上下和孩子們都暱稱他「卓爸」。屏基將於8月9日在約翰大樓舉辦「卓爸40─卓德松醫師與屏基的孩子們」感恩慶典,邀請所有曾接受卓醫師照顧的病童與家屬,一同回到醫院相聚,見證生命的奇蹟。
觀察糞便形狀很重要,但也別忽略氣味,臭味很可能是身體最早發出的健康警訊。醫師鄭泓志指出,腸道是一套複雜且精密的消化與代謝系統,當出現異常時,第一個改變的往往不是症狀,而是糞便氣味,異常的氣味如果只是偶發,可能與飲食有關,但如果變化明顯且持續超過數天,務必就醫。
大陸江蘇省杭州市一名50歲的李姓婦人,2個月前雙腿開始莫名其妙地發癢, 起先以為是皮膚過敏,就近在藥局買了點抗過敏藥吃,然而症狀不見好轉,後來連上半身也開始癢,而且越來越癢,最後實在受不了才就醫。醫生聽完症狀描述,立刻警惕起來,安排了腹部超音波檢查,果然在患者肝臟上發現腫瘤。
上完廁所多回頭看一眼,糞便顏色能看出健康警訊。醫師陳榮堅分享案例指出,一名男子因上腹疼痛、臉黃、糞便灰白色前來就診,沒想到竟是罹患壺腹癌。醫師提醒,若糞便出現異常顏色,如鮮紅色、黑色、灰白色、青色、鮮黃色就要小心,其中鮮紅色、灰白色都可能是癌症警訊。
染髮成癮,竟差點丟了性命!杭州一名年僅20歲的00後女孩小琳(化名),愛美如命,兩年來每月漂染頭髮,為追求夢幻造型幾乎「月月上色」。未料一次紫色染髮後,雙腿竟出現密密麻麻紫斑,一週內擴散全身,甚至連腎臟都出問題,確診紫癜性腎炎。醫師警告,頻繁染髮已成年輕人高風險行為,不少案例正快速年輕化。
55歲劉先生因參加國健署補助的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陽性,因此到醫院接受進一步的大腸鏡檢查,經醫師搭配人工智慧(AI)影像辨識系統,即時發現局部被糞便覆蓋的一顆約0.5公分的小息肉,經切除後病理化驗,證實為腺瘤性息肉,屬於大腸癌的前期型態,若未及早處理,日後恐轉變為惡性腫瘤。
1名8歲兒童在補習班廁所昏倒,緊急送到中榮急診,發現血紅素過低,卻查不出是那裏出血,後來用膠囊內視鏡發現罹患梅克爾憩室(先天消化道畸型),轉外科手術之後,才恢復健康;台中榮總指出,兒童的腸胃道較脆弱,傳統小腸鏡檢查侵入性強、難執行,該院運用膠囊內視鏡技術,快速且精準診斷疾病,目前已進行超過300例兒童檢查。
從糞便顏色也能觀察健康狀況。對此,醫師指出,正常糞便顏色是土黃色到深棕色,但若出現白色至淺黃色、油油的黃色、黑色、紅色、綠色時,應就醫檢查。其中灰白色的糞便,最可能與膽管結石、膽管癌、壺腹癌,以及「癌王」胰臟癌有關,不可不慎。
向醫護人員們致敬!
82歲陳阿嬤半個月前突然解黑便,伴隨頭暈無力,醫師初步診斷消化道出血,但胃鏡及大腸鏡檢查都未找到明確出血點,黑便依然沒改善,懷疑可能是小腸出血,醫師安排膠囊內視鏡檢查,果真揪出小腸出血,隨即安排氣囊式小腸鏡檢查並止血,阿嬤目前排便恢復正常,追蹤血色素也未再下降。
一名40多歲女性,為了減肥,使用過減重藥物、飲食控制,卻無法達到理想減重效果。在三總醫療團隊的介入下,接受了胃鏡袖狀縮胃成型術(ESG),1個月後體重就從70公斤減至60公斤。專家指出,這項手術能降低食慾與進食量,只要配合醫療團隊的指導,進行飲食控制,美麗將指日可待。
天冷很多人會喝熱湯。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分享有位80多歲男子,因解黑便與鮮血就醫,失血量竟高達1000c.c,做內視鏡檢查,竟發現禍首是根魚刺,原來男子發病前喝了碗土魠魚湯,誤吞魚刺,導致穿腸又刺胃,引發大出血,差一點就因此休克。耳鼻喉科醫師侯思任則提醒要避免類似情形,吃魚前要先挑刺。
一名林姓女子認為其呂姓母親因住院插管致吐血,且不讓林女進加護病房看護,導致狀況危急時無人處理而往生,因此向北市萬芳醫院陳姓醫師求償共500萬元。台北地院審理後,根據護理紀錄單認定陳無過失,日前判林女敗訴。可上訴。
今(19)日是世界廁所日,高雄秀傳紀念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吳亮寬說,民眾每天的「蹲坑時光」其實藏著健康密碼。可以藉由「布里斯托便便分類表」,自我檢視糞便顏色和形狀,了解腸胃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