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減排目標的搜尋結果,共86筆
歐盟的一個委員會在周一通過一項計畫,到2040年將淨排放量減少90%,並允許區域內產業,將目標的5%使用國外的碳信用來進行抵免。
據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時間11月10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在巴西貝倫正式拉開帷幕。來自近200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商界領袖、民間團體齊聚一堂,共商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方案。
屋頂型太陽光電具有隔熱、節能及帶來額外收入等效益,極適合我國氣候環境,滿足建築淨零轉型訴求,為邁向再生能源發展政策目標,經濟部鼓勵私有小型屋頂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新竹市政府即起推動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補助作業,單幢建物獎勵最高30萬元。
AI革命引爆的全球電力荒,且下週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雙重力量驅動下,「FT潔淨能源」(00899)於6日吸引買盤大舉進駐,價量齊揚大漲近5%,成為單日漲幅排行榜首位。統計00899今年以來累積漲幅已達52.59%,績效表現在ETF中位居前茅。
由於歐盟成員國,未能準時提交2035年減排溫室氣體的正式計畫,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30日發表談話,敦促歐盟在11月舉行的COP30氣候高峰會前,訂定2035年和2040年的減排目標。
據觀察者網報導,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中國公佈了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NDC)規劃:到2035年,全經濟範圍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爭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達30%以上,風電和太陽能總裝機容量較2020年增長6倍以上、力爭達36億千瓦。
繼2020年提出「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目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4日再宣布新的減排目標,包括下調碳達峰的峰值、大幅提升清潔能源的比重等。對照美國總統川普回鍋白宮後的能源政策大轉彎,習近平的「美退中進」策略,除了向全球傳遞低碳轉型的決心,亦可倒逼國內高耗能產業加速調整。
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週三(24日)宣布最新氣候目標,承諾將持續擴大再生能源發電,預計達到2020年的6倍,但並未明確承諾提高再生能源在電力結構中的占比,也未提出削減煤炭使用的新措施,相較之下,美國總統川普則在演講中否定氣候變遷,稱其為騙局。
據觀察者網報導,「只有一個玩家,中國正成為綠色能源領域的全球領導者。」英國《衛報》9月7日刊文稱,從歷史上看,主導能源的國家通常主導著政治和經濟,而從中國工廠運到全球各地的風力渦輪機、太陽能發電板、電動汽車,表明中國已贏得21世紀能源之戰。
近日,巴西的甲烷(Methan)氣體排放量在 2020 至 2023 年間增加了 6 %,並在2024年達到2110萬噸,創下該國有史以來第2高的紀錄,引發國際關注。
MSCI 永續發展中心最新發布的《轉型金融追蹤報告》,聚焦轉型的氣候基金正在快速成長,去年轉型基金的資產規模成長了20%,已占所有公募氣候基金近40%。自2018年以來,相關公募基金的資產規模激增近20倍,達到5,900億美元。
新竹市政府16日舉辦「安居科技城,幸福真永遠:循環經濟幸福永續施政成果記者會」,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市府近年在永續治理、循環經濟、環境監測、企業合作等多方面具體成果,展現以創新、科技、永續思維,打造宜居永續新竹市的決心。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在周末展開了他任期內的第2次大陸訪問,這項行程引發了澳洲媒體對兩國潛在合作機會的高度關注。澳洲廣播公司(ABC)在報導中特別提及,澳洲政府已公開表示,將在綠色能源的範疇內,進一步加強與大陸的合作關係。
為響應全球淨零碳排趨勢,實現永續經營承諾,高雄銀行與台灣碳資產電業正式展開綠電交易合作。高雄銀行今(25)日宣布,計畫於2026年底前讓總行大樓、草衙分行及橋頭科學園區分行等3大自有行舍大樓達成100%使用綠電目標,展現金融業推動能源轉型的積極態度。
台灣碳費開徵上路,溫室氣體盤查不再是企業的「加分題」,而是「必修課」,然而市面上充斥著各種號稱「解決方案」,骨子裡卻還是離不開人工填報、Excel匯總的舊思維。這種不究竟的盤查方式,不僅效率低,更潛藏巨大風險:數據不準、追溯困難、管理失控,最終可能讓企業背負沉重的碳費壓力。
氣候變遷日益嚴峻,企業設定科學減排目標並執行,可降低營運風險,滿足利害關係人要求。減排目標設定:1、基線排放量分析,企業全面盤查現有溫室氣體排放量,涵蓋範疇1(直接排放)、範疇2(間接排放,如購電)及範疇3(供應鏈及產品使用階段排放),作為制定目標基礎。2、設定具體、可衡量目標,如設定在2030年前減少30%排放量,並遵循SMART原則(具體、可衡量、可達成、相關性、時限性)。3、參照國際標準,響應科學基礎目標倡議組織(SBTi)的倡議,確保目標與《巴黎協定》一致,提升目標的公信力。
去年(2024年)第29次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9)在亞塞拜然巴庫討論對貧困國家的氣候資金支持和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並分享與探討如何利用數位技術進行氣候行動;2023年TCFD最後一次利用AI技術分析國際揭露程度並退場後,則由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的永續揭露準則第S2號接棒。
香蕉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水果之一,超過4億人靠吃香蕉獲取每天約15%到27%的熱量,是繼小麥、大米及玉米後的第4大重要作物。除此之外,香蕉更對健康有莫大益處,不僅能維持腸道健康,也有抗氧化、降血壓等效用。根據國際發展慈善機構基督教援助組織的研究指出,由於極端天候的影響,直至2080年,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最適合種植香蕉的地區恐消失60%。
臺灣碳費制度今年上路,環境部為加大國家及產業減碳力道,刻正規劃臺灣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制度(TW ETS),未來將建立與國際對接之雙軌碳定價體系,近日並已成立「綠色成長聯盟」,預計明年下半年試行臺灣先期排放交易制度,並擬於 2027~2028 年正式啟動。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宣布具企圖心的減碳路徑擘畫,針對供應台積電的產品,目標在2030年達成在台生產RE85、海外生產RE100,並進一步以2025年為基準年,在2035年前達成符合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企業淨零標準的範疇一~三絕對減排目標。